支腿组件和铣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59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支腿组件和铣刨机,其中,支腿组件包括:支腿;连接部,连接部设置于支腿上;助力杆,助力杆的第一端与连接部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支腿组件,通过设置于支腿上的连接部以及与连接部转动连接的助力杆,从而实现了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转动支腿时,转动助力杆,使得助力杆与支腿之间形成一定角度,再通过搬动助力杆实现支腿的转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力直接搬动支腿以实现支腿转动,通过搬动与支腿形成一定角度的助力杆,可以增加支腿转动时的力臂,从而减小需要施加的力量,进而降低了劳动强度,使得支腿的转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腿组件和铣刨机
本技术涉及工程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腿组件和铣刨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在铣刨机运行过程中,需要转动铣刨机支腿时,通过将力量直接施加于支腿本身,搬动支腿以实现支腿的转动,由于铣刨机和支腿本身的重量较大,因此转动时需要较大的力量,劳动强度大,不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或者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支腿组件。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铣刨机。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支腿组件,用于铣刨机,包括:支腿;连接部,连接部设置于支腿上;助力杆,助力杆的第一端与连接部转动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支腿组件,包括支腿、连接部和助力杆,其中,连接部设置于支腿上,助力杆的一端与连接部转动连接。当工作过程中支腿需要进行摆动时,转动助力杆,使得助力杆与支腿之间形成一定角度,此时,通过人力搬动助力杆,即可实现支腿的摆动。本技术提供的支腿组件,通过设置于支腿上的连接部以及与连接部转动连接的助力杆,从而实现了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转动支腿时,转动助力杆,使得助力杆与支腿之间形成一定角度,再通过搬动助力杆实现支腿的转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人力直接搬动支腿以实现支腿转动,通过搬动与支腿形成一定角度的助力杆,可以增加支腿转动时的力臂,从而减小需要施加的力量,进而降低了劳动强度,使得支腿的转动更加方便。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支腿组件,可应用于铣刨机,当应用于铣刨机时,通过搬动支腿组件的助力杆,可以减小铣刨机支腿摆动时所需的力量,使得铣刨机支腿摆动更加方便,从而提高了铣刨机的实用性。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支腿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支腿组件还可以包括锁止部,锁止部设置于支腿上,助力杆设置于连接部和锁止部之间,锁止部用于对助力杆的第二端进行限位。在该技术方案中,支腿上还可以设置有锁止部,助力杆设置于锁止部与连接部之间,锁止部用于对助力杆的第二端进行限位。具体地,当助力杆转动至与支腿呈0度角时,即助力杆贴合于支腿上,可以通过锁止部对助力杆的第二端进行限位,从而实现了在无需转动支腿时,将助力杆进行收纳,并通过锁止部的限位作用,防止助力杆自行转动,避免助力杆干扰铣刨机的正常运行,提高了支腿组件的稳定性与实用性,进而在应用于铣刨机时,可以提高铣刨机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支腿组件的连接部可以包括:U型件,U型件与支腿相连接,U型件的两个侧壁设置有通孔;转动轴,转动轴穿设于通孔和助力杆,助力杆的第一端通过转动轴与支腿转动连接;其中,在助力杆转动到一定角度时,U型件的底壁与助力杆的第一端的端部相抵接。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件可以包括U型件和转动轴,从而实现助力杆第一端与支腿之间的转动连接,具体地,U型件与支腿连接,U型件的两个侧壁上设置有通孔,转动轴穿设于通孔和助力杆上,从而实现了助力杆的第一端通过转动轴实现与支腿之间的相对转动。进一步地,助力杆位于U型件的两个侧壁之间,在转动到一定角度时,助力杆会与U型件的底壁相抵接,从而可以通过U型件底壁来限制助力杆的转动角度,进而限制助理杆的位置,防止助力杆干扰铣刨机的运行,进而可以防止搬动助力杆时,助力杆的转动导致施力点位置不稳定,无法持续有效地施力,同时,助力杆130与U型件122的两个侧壁相抵接。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支腿组件的锁止部开设有凹槽,助力杆的第二端可置于凹槽内;凹槽的两个侧壁设置有腰型孔,腰型孔内插设有限位销,限位销能够在腰型孔内移动,以将助力杆的第二端锁止于凹槽内。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锁止部上开设凹槽,可以将助力杆的第二端置于凹槽内,从而实现了助力杆的有效收纳,防止助力杆干扰铣刨机运行,进一步地,凹槽的两个侧壁可以设置有腰型孔,并且在腰型孔内插设限位销,从而使得限位销可以在腰型孔内移动,进而通过限位销的移动实现将助力杆的第二端锁止于凹槽内,实现了对助力杆的有效限位,防止助力杆自行转动,干扰铣刨机的运行,进一步地提高了支腿组件的稳定性,进而在应用于铣刨机时,可以提高铣刨机的稳定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腰型孔沿支腿的高度方向延伸;其中,限位销位于腰型孔的底部时能够对助力杆的第二端进行限位;限位销移动至腰型孔的上部时,助力杆的第二端能够移出凹槽。在该技术方案中,锁止部凹槽两个侧壁上的腰型孔可以沿支腿的高度方向延伸,当移动限位销位于腰型孔的底部时,助力杆的第二端由于限位销的阻挡,无法自由地离开凹槽,从而实现了限位销对于助力杆第二端的限位,进而可以实现将助力杆的第二端锁止于锁止部,防止助力杆自行转动,干扰铣刨机的运行。进一步地,当移动限位销位于腰型孔的上部时,限位销远离助力杆第二端的转动轨迹,因此不会对助力杆的第二端起到限位作用,助力杆的第二端可以离开凹槽,从而实现了助力杆的转动,进而使得助力杆在铣刨机支腿转动时起到增加力臂的作用。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助力杆为可伸缩式结构。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助力杆设置为可伸缩式结构,从而可以实现改变助力杆的长度,在对支腿进行转动时,可以增加助力杆的长度,从而增加支腿相对于铣刨机本体转动时施力点与连接处之间的力臂,进而减少搬动支腿时所需的力量,进一步地降低了支腿转动所需的劳动强度,进而提高了铣刨机的实用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助力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第二杆体的一端可移动地插设于第一杆体内。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将助力杆设置为两段式结构,即助力杆可以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并且,将第二杆体的一端可移动地插设于第一杆体内,从而实现了通过将第二杆体从第一杆体内抽出,以增加助力杆的长度,从而增加支腿转动时施力点与连接处之间的力臂。在需要对助力杆进行收纳时,可以将第二杆体缩回至第一杆体内,从而减小了助力杆的长度,方便助力杆的收纳,进一步提高了支腿结构在使用时的方便性。进一步地,助力杆还可以包括三段杆体或更多段杆体,每段杆体的一端依次可移动地插设于相邻的杆体内,从而可以增加助力杆长度的可调节范围,进而使得支腿组件可适用于更多类型的铣刨机,提高了支腿组件的通用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助力杆的转动角度为0度至90度。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将助力杆相对于支腿的转动角度的范围设置为0度到90度,当助力杆处于0度转动角度时,助力杆处于收纳状态,此时可以通过锁止部对助力杆的第二端进行限位,以防止干扰铣刨机运行。当助力杆处于90度转动角度时,助力杆与支腿处于垂直位置,此时支腿相对于铣刨机本体之间转动时施力点与二者连接处之间的力臂最大,从而使得支腿转动所需的力量最小。进一步地,可以调节助力杆位于不同的转动角度,以适应铣刨机的实际运行环境。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铣刨机,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支腿组件。本技术提供的铣刨机,因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支腿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腿;/n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支腿上;/n助力杆,所述助力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腿;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支腿上;
助力杆,所述助力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锁止部,所述锁止部设置于所述支腿上,所述助力杆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锁止部之间,所述锁止部用于对所述助力杆的第二端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
U型件,所述U型件与所述支腿相连接,所述U型件的两个侧壁设置有通孔;
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助力杆,所述助力杆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转动轴与所述支腿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助力杆在转动到一定角度时,所述U型件的底壁与所述助力杆的第一端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助力杆的第二端可置于所述凹槽内;
所述凹槽的两个侧壁设置有腰型孔,所述腰型孔内插设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能够在所述腰型孔内移动,以将所述助力杆的第二端锁止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立权楚礼朱卓平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