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润滑油絮凝萃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84923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废润滑油絮凝萃取设备,涉及萃取领域,包括搅拌组件、过滤室和絮凝物处理组件,搅拌组件设置在过滤室的正上方,絮凝物处理组件安装在过滤室的一侧;搅拌组件包括传动轴、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过滤室包括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第一过滤网的正下方安装有第二过滤网,第一过滤网表面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网表面的孔径;絮凝物处理组件包括吸尘机和电动蝶阀,电动蝶阀的内侧设置有絮凝物出料管,絮凝物出料管的一侧连通有吸尘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废润滑油絮凝萃取效果,同时节省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润滑油絮凝萃取设备
本技术属于萃取
,具体涉及废润滑油絮凝萃取设备。
技术介绍
废润滑油回收再利用已经是润滑油行业近几年重点发展的项目,许多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与空气的交换作用或其他原因而进水,也会侵入环境中的尘埃,机械磨损下来的金属粉末及铁金属锈蚀产生的铁锈,这些不仅增加摩擦,影响油的润滑功能,而且还会加速润滑油的自动氧化及对金属的腐蚀。失去能效的润滑油被置换下来,如果被遗弃至环境中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这就需要对废润滑油进行回收再加工生产。絮凝是指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这一现象或操作称作絮凝。通常絮凝的实施靠添加适当的絮凝剂,其作用是吸附微粒,在微粒间“架桥”,从而促进集聚。胶乳工业中,絮凝是胶乳凝固的第一阶段,絮凝剂通常为铵盐一类电解质或有吸附作用的胶质化学品。现有的废润滑油絮凝萃取设备虽然较为成熟,但依然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废润滑油与絮凝剂之间搅拌不充分,反应效果不佳,并且最终得到的润滑油不够纯正,絮凝萃取效果不佳,影响废润滑油的回收再利用,同时最终得到的絮凝物需要人工处理,浪费人力,大大地影响了萃取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废润滑油絮凝萃取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废润滑油与絮凝剂之间搅拌不充分,反应效果不佳,并且最终得到的润滑油不够纯正,絮凝萃取效果不佳,影响废润滑油的回收再利用,同时最终得到的絮凝物需要人工处理,浪费人力,大大地影响了萃取效率等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废润滑油絮凝萃取设备,包括搅拌组件、过滤室和絮凝物处理组件,所述搅拌组件设置在所述过滤室的正上方,所述絮凝物处理组件安装在所述过滤室的一侧;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传动轴、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所述传动轴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两侧对称分布有第二齿轮,一侧的所述第二齿轮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两侧均匀分布有所述第一搅拌叶,另一侧的所述第二齿轮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侧均匀分布有所述第二搅拌叶;所述过滤室包括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的正下方安装有所述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表面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网表面的孔径;所述絮凝物处理组件包括吸尘机和电动蝶阀,所述电动蝶阀的内侧设置有絮凝物出料管,所述絮凝物出料管的一侧连通有所述吸尘机。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的外沿与所述第一齿轮的外沿相互啮合,所述传动轴的两侧对称分布有所述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优选的,所述絮凝物出料管另一侧固定连通有所述过滤室,且两者衔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圈。优选的,所述传动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一侧设置有絮凝剂进料口,所述电机的另一侧设置有废润滑油进料口,所述絮凝剂进料口和废润滑油进料口均呈倒斗状。优选的,所述过滤室的另一侧连通有出油口,所述出油口呈管状,且所述出油口的内部安装有出水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搅拌组件包括传动轴、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传动轴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两侧对称分布有第二齿轮,一侧的第二齿轮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两侧均匀分布有第一搅拌叶,另一侧的第二齿轮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两侧均匀分布有第二搅拌叶,第一搅拌叶和第二搅拌叶能保证废润滑油与絮凝剂之间充分搅拌,充分反应,大大地提高了废润滑油絮凝萃取效果。本技术的过滤室包括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第一过滤网的正下方安装有第二过滤网,第一过滤网表面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网表面的孔径,絮凝物处理组件包括吸尘机和电动蝶阀,电动蝶阀的内侧设置有絮凝物出料管,絮凝物出料管的一侧连通有吸尘机,第一过滤网过滤出较大的絮凝物,第二过滤网进行再细致处理,吸尘机将絮凝物全部吸出,节省人力,大大提高了萃取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萃取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搅拌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絮凝物处理组件正视图。其中,1、絮凝剂进料口;2、废润滑油进料口;3、电机;4、搅拌组件;401、传动轴;402、第一齿轮;403、第二齿轮;404、第一转轴;405、第一搅拌叶;406、第二转轴;407、第二搅拌叶;5、过滤室;501、第一过滤网;502、第二过滤网;6、絮凝物处理组件;601、吸尘机;602、电动蝶阀;603、絮凝物出料管;7、出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3,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废润滑油絮凝萃取设备,包括搅拌组件4、过滤室5和絮凝物处理组件6,搅拌组件4设置在过滤室5的正上方,絮凝物处理组件6安装在过滤室5的一侧;搅拌组件4包括传动轴401、第一搅拌叶405和第二搅拌叶407,传动轴40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402,第一齿轮402的两侧对称分布有第二齿轮403,一侧的第二齿轮403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404,第一转轴404的两侧均匀分布有第一搅拌叶405,另一侧的第二齿轮403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406,第二转轴406的两侧均匀分布有第二搅拌叶407;过滤室5包括第一过滤网501和第二过滤网502,第一过滤网501的正下方安装有第二过滤网502,第一过滤网501表面的孔径大于第二过滤网502表面的孔径;絮凝物处理组件6包括吸尘机601和电动蝶阀602,电动蝶阀602的内侧设置有絮凝物出料管603,絮凝物出料管603的一侧连通有吸尘机601。第二齿轮403的外沿与第一齿轮402的外沿相互啮合,传动轴401的两侧对称分布有第一搅拌叶405和第二搅拌叶407,第一搅拌叶405和第二搅拌叶407能保证废润滑油与絮凝剂之间充分搅拌,充分反应,大大地提高了废润滑油絮凝萃取效果;絮凝物出料管603的另一侧固定连通有过滤室5,且两者衔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圈,过滤室5中的第一过滤网501过滤出较大的絮凝物,第二过滤网502进行再细致处理,吸尘机601电动吸附出絮凝物,节省人力,提高萃取工作效率;传动轴40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3,电机3的一侧设置有絮凝剂进料口1,电机3的另一侧设置有废润滑油进料口2,絮凝剂进料口1和废润滑油进料口2均呈倒斗状,工作人员将絮凝剂倒入絮凝剂进料口1,将废润滑油倒入废润滑油进料口2,启动电机3将废润滑油和絮凝剂充分搅拌;过滤室5的另一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废润滑油絮凝萃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组件(4)、过滤室(5)和絮凝物处理组件(6),所述搅拌组件(4)设置在所述过滤室(5)的正上方,所述絮凝物处理组件(6)安装在所述过滤室(5)的一侧;/n所述搅拌组件(4)包括传动轴(401)、第一搅拌叶(405)和第二搅拌叶(407),所述传动轴(40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402),所述第一齿轮(402)的两侧对称分布有第二齿轮(403),一侧的所述第二齿轮(403)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404),所述第一转轴(404)的两侧均匀分布有所述第一搅拌叶(405),另一侧的所述第二齿轮(403)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406),所述第二转轴(406)的两侧均匀分布有所述第二搅拌叶(407);所述过滤室(5)包括第一过滤网(501)和第二过滤网(502),所述第一过滤网(501)的正下方安装有所述第二过滤网(502),所述第一过滤网(501)表面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网(502)表面的孔径;所述絮凝物处理组件(6)包括吸尘机(601)和电动蝶阀(602),所述电动蝶阀(602)的内侧设置有絮凝物出料管(603),所述絮凝物出料管(603)的一侧连通有所述吸尘机(601)。/n...

【技术特征摘要】
1.废润滑油絮凝萃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组件(4)、过滤室(5)和絮凝物处理组件(6),所述搅拌组件(4)设置在所述过滤室(5)的正上方,所述絮凝物处理组件(6)安装在所述过滤室(5)的一侧;
所述搅拌组件(4)包括传动轴(401)、第一搅拌叶(405)和第二搅拌叶(407),所述传动轴(401)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402),所述第一齿轮(402)的两侧对称分布有第二齿轮(403),一侧的所述第二齿轮(403)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轴(404),所述第一转轴(404)的两侧均匀分布有所述第一搅拌叶(405),另一侧的所述第二齿轮(403)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轴(406),所述第二转轴(406)的两侧均匀分布有所述第二搅拌叶(407);所述过滤室(5)包括第一过滤网(501)和第二过滤网(502),所述第一过滤网(501)的正下方安装有所述第二过滤网(502),所述第一过滤网(501)表面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网(502)表面的孔径;所述絮凝物处理组件(6)包括吸尘机(601)和电动蝶阀(602),所述电动蝶阀(60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莱奥西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