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产线领域,为了降低上料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转运生产线用安全上料系统,包括空载托盘输入辊道、载料托盘输出辊道和若干移门组件;载料托盘输出辊道的两侧设置若干装载台;移门组件与装载台一一对应设置;移门组件可开合地设置于装载台至载料托盘输出辊道的输送路径上;移门组件与载料托盘输出辊道联动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转运生产线用安全上料系统,设置移门组件并将移门组件与载料托盘输出辊道联动设置。避免了上料过程中载料托盘与载料托盘输出辊道的来料进行碰撞,可以大大提高上料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运生产线用安全上料系统
本技术涉及生产线
,特别是涉及一种转运生产线用安全上料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转运生产线的加工效率同时节约转运成本,通常采用一条输送线匀速运转以同步转运多个工位的货品。在实际加工转运中,当各工位加工节拍不一致时,特别是处于输送方向的前方的工位加工节拍慢于其后方的工位加工节拍时,若输送线全线始终保持匀速运转,前方的工位在上料时,将大概率会与后方的工位输送的货品产生碰撞,或者,前方的工位加工的货品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才有机会完成上料操作。这种转运生产线存在着安全性低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传统转运生产线在上料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降低上料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一种转运生产线用安全上料系统,包括空载托盘输入辊道、载料托盘输出辊道和若干移门组件;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的两侧设置若干装载台;所述装载台用于向空载托盘内装载料盒;载料托盘可由所述装载台向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进行输送;所述移门组件与所述装载台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移门组件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装载台至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的输送路径上;所述移门组件与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联动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包括若干等距排列的辊筒组;任一所述辊筒组可独立控制动作。进一步地,所述辊筒组包括一动力辊筒和若干无动力辊筒;所述动力辊筒与全部所述无动力辊筒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转运生产线用安全上料系统还包括输送辊道支撑架;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位于所述空载托盘输入辊道的正下方;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和所述空载托盘输入辊道之间通过所述输送辊道支撑架固定;所述空载托盘输入辊道和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的输送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所述移门组件竖直设置,所述移门组件可滑动地固定于所述输送辊道支撑架上。进一步地,所述移门组件上设置有磁性开关;所述磁性开关用于检测所述移门组件的开合状态。进一步地,所述移门组件还包括状态指示装置;所述状态指示装置与所述磁性开关通信连接;所述状态指示装置用于指示所述移门组件的开合状态的检测结果。进一步地,全部所述装载台在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的两侧交错排列;所述装载台的台面与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等高设置;由所述装载台至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的输送方向,垂直于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的输送方向。进一步地,所述转运生产线用安全上料系统还包括若干智能操作屏和若干RFID读写器;托盘上设置有RFID电子标签;所述智能操作屏、所述RFID读写器和所述装载台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智能操作屏用于录入货品信息,并将货品信息发送至所述RFID读写器;所述RFID读写器用于将货品信息写入至所述RFID电子标签中。进一步地,所述RFID读写器与所述空载托盘输入辊道联动设置。本技术具有的优点或者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转运生产线用安全上料系统,设置移门组件并将移门组件与载料托盘输出辊道联动设置。通过依据移门组件的开合状态的检测结果,对载料托盘输出辊道的输送动作进行反馈调节,避免了上料过程中载料托盘与载料托盘输出辊道的来料进行碰撞。即使遇到各工位加工节拍不一致的情形,特别是处于输送方向的前方的工位加工节拍慢于其后方的工位加工节拍时,前方的工位在上料时,也不会与后方的工位输送的货品产生碰撞。由于移门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对应移门组件的输入方向停止往前输送,为载料托盘的安全上料确保了操作时间;而移门组件能够正常关闭,也能够排除绝大多数的“载料托盘在载料托盘输出辊道上放置不到位”的异常情况,减少了载料托盘因放置不到位而发生掉落的安全事故。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转运生产线用安全上料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上料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转运生产线用安全上料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载料托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载料托盘输出辊道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A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如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传统转运生产线在上料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了降低上料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实施例1提供一种转运生产线用安全上料系统01,如图1和图4所示,包括空载托盘输入辊道1、载料托盘输出辊道2和若干移门组件3;载料托盘输出辊道2的两侧设置若干装载台4;装载台4用于向空载托盘内装载料盒002(参见图2);载料托盘003(参见图2)可由装载台4向载料托盘输出辊道2进行输送;移门组件3与装载台4一一对应设置;移门组件3可开合地设置于装载台4至载料托盘输出辊道2的输送路径上;移门组件3与载料托盘输出辊道2联动设置。其中,空载托盘输入辊道1用于向各工位输入空载托盘,空载托盘用作若干料盒002堆垛的载体。载料托盘输出辊道2用于将载料托盘从各工位输出至下一工序。装载台4与工位一一对应设置,用作各工位进行加工及装载操作的操作台。移门组件3与载料托盘输出辊道2联动设置,具体地:当检测到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运生产线用安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载托盘输入辊道、载料托盘输出辊道和若干移门组件;/n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的两侧设置若干装载台;所述装载台用于向空载托盘内装载料盒;载料托盘可由所述装载台向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进行输送;/n所述移门组件与所述装载台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移门组件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装载台至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的输送路径上;/n所述移门组件与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联动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运生产线用安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载托盘输入辊道、载料托盘输出辊道和若干移门组件;
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的两侧设置若干装载台;所述装载台用于向空载托盘内装载料盒;载料托盘可由所述装载台向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进行输送;
所述移门组件与所述装载台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移门组件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装载台至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的输送路径上;
所述移门组件与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联动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生产线用安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包括若干等距排列的辊筒组;任一所述辊筒组可独立控制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运生产线用安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组包括一动力辊筒和若干无动力辊筒;所述动力辊筒与全部所述无动力辊筒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运生产线用安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辊道支撑架;
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位于所述空载托盘输入辊道的正下方;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和所述空载托盘输入辊道之间通过所述输送辊道支撑架固定;所述空载托盘输入辊道和所述载料托盘输出辊道的输送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运生产线用安全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门组件竖直设置,所述移门组件可滑动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耀国,白开荣,施荣华,刘振宇,陆志勤,赵聪,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福源自动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百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