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保险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79587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保险杠装置,包括保险杠装置,所述保险杠装置包括车身骨架和下部翻转部分,所述下部翻转部分包括前保横梁、翻转梁、滚柱支架、第一导杆、第一螺钉、拉簧支架、第一法兰轴承、销轴、第一拉带支架、备胎仓、第二法兰轴承、第二螺钉、第一纵梁、第二滚柱支架、支架、第二保险杠支架、第一横梁、第二导杆、连接块、第二横梁、第二纵梁、第二拉带支架和第一保险杠支架,所述前保横梁顶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根翻转梁,所述翻转梁顶部侧面设有第一销轴孔,所述第一销轴孔内设有销轴,所述车身骨架内设有第二销轴孔,所述第二销轴孔与销轴相互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保险杠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领域;涉及一种保险杠装置;具体是一种车辆保险杠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和减缓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许多年以前汽车前后保险杠是用钢板冲压成槽钢,与车架纵梁铆接或焊接在一起的,与车身有一段较大的间隙,看上去十分不美观。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工程塑料在汽车工业的大量应用,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公开号为CN20866535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升降式备胎架,包括托架,其特征在于,该可升降式备胎架还设有立柱、滑槽、驱动机构、控制器和限位开关,所述的可升降式备胎架设于开口向下的备胎仓中,所述的备胎仓设于车辆后备箱底部,所述的立柱包括可升降的上立柱和连接所述托架的下立柱,所述上立柱和所述下立柱之间设有可拆卸式连接机构,所述的滑槽设有与之适配的滑块,所述的滑块与所述上立柱的一端相连,所述上立柱与所述滑槽构成“L”型,所述的限位开关设于所述滑槽的端部的对应处,所述的限位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上立柱和所述滑块相连,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但是,当前客车备胎在备胎仓内移动困难,搬运不易,而该专利中虽然存在部分的解决方案,但是其结构复杂,使用不够方便;为了把保险杠和备胎仓结合起来,解决备胎在备胎仓内移动难的情况,现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保险杠装置,可以和备胎仓相互配合,用于降低备胎移出备胎仓时的摩擦力,从而降低人员搬运备胎的困难。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车辆保险杠装置,包括保险杠装置,所述保险杠装置包括车身骨架和下部翻转部分,所述下部翻转部分包括前保横梁、翻转梁、滚柱支架、第一导杆、第一螺钉、拉簧支架、第一法兰轴承、销轴、第一拉带支架、备胎仓、第二法兰轴承、第二螺钉、第一纵梁、第二滚柱支架、支架、第二保险杠支架、第一横梁、第二导杆、连接块、第二横梁、第二纵梁、第二拉带支架和第一保险杠支架;所述前保横梁顶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根翻转梁,所述翻转梁顶部侧面设有第一销轴孔,所述第一销轴孔内设有销轴,所述车身骨架内设有第二销轴孔,所述第二销轴孔与销轴相互配合,所述翻转梁侧边固定连接有滚柱支架,所述滚柱支架上设有第一轴承孔,所述第一轴承孔内设有第一法兰轴承,所述第一法兰轴承上设有第一导杆,所述第一导杆上设有第一螺钉孔,所述第一螺钉孔与第一螺钉相互配合;所述前保横梁上部固定连接第一纵梁,所述第一纵梁上固定连接有拉簧支架,所述第一纵梁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保险杠支架,所述第一纵梁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滚柱支架,所述第二滚柱支架上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设有第三轴承孔,所述第三轴承孔内设有第二法兰轴承,所述第二法兰轴承上设有第二导杆,所述第二导杆上设有第二螺钉孔,所述第二螺钉孔与第二螺钉相互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前保横梁顶部固定连接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端部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端部侧面固定连接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下部固定连接第二保险杠支架;进一步地,所述车身骨架内设置备胎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纵梁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拉带支架,所述车身骨架侧边固定连接有第二拉带支架,所述第一拉带支架与拉带一端相配合,所述拉带另一端与第二拉带支架相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车辆保险杠装置,在需要使用备胎时,打开翻转机构,向外拖动备胎,备胎与第一导杆接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第一导杆随第一法兰轴承转动,备胎向外移动与第二导杆接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第二导杆随第二法兰轴承转动,备胎向外移出备胎仓;本技术通过第一导杆和设置在第一导杆上的第一法兰轴承,以及第二导杆和设置在第二导杆上的第二法兰轴承的设置,使得在向外或向内移动备胎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导杆随法兰轴承转动,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大大减小了摩擦力的作用;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实用。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立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侧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身骨架;2、下部翻转部分;3、前保横梁;4、翻转梁;5、滚柱支架;6、第一导杆;7、第一螺钉;8、拉簧支架;9、第一法兰轴承;10、销轴;11、第一拉带支架;12、备胎仓;13、第二法兰轴承;14、第二螺钉;15、第一纵梁;16、第二滚柱支架;17、支架;18、第二保险杠支架;19、第一横梁;20、第二导杆;21、连接块;22、第二横梁;23、第二纵梁;24、第二拉带支架;25、第一保险杠支架;101、第一销轴孔;102、第二销轴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一种车辆保险杠装置,包括保险杠装置,所述保险杠装置包括车身骨架1和下部翻转部分2,所述下部翻转部分2包括前保横梁3、翻转梁4、滚柱支架5、第一导杆6、第一螺钉7、拉簧支架8、第一法兰轴承9、销轴10、第一拉带支架11、备胎仓12、第二法兰轴承13、第二螺钉14、第一纵梁15、第二滚柱支架16、支架17、第二保险杠支架18、第一横梁19、第二导杆20、连接块21、第二横梁22、第二纵梁23、第二拉带支架24、第一销轴孔101、第二销轴孔102和第一保险杠支架25;所述前保横梁3顶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根翻转梁4,所述翻转梁4顶部侧面设有第一销轴孔101,所述第一销轴孔101内设有销轴10,所述车身骨架1内设有第二销轴孔102,所述第二销轴孔102与销轴10相互配合,所述翻转梁4侧边固定连接有滚柱支架5,所述滚柱支架5上设有第一轴承孔,所述第一轴承孔内设有第一法兰轴承9,所述第一法兰轴承9上设有第一导杆6,所述第一导杆6上设有第一螺钉孔,所述第一螺钉孔与第一螺钉7相互配合;所述前保横梁3上部固定连接第一纵梁15,所述第一纵梁15上固定连接有拉簧支架8,所述第一纵梁15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保险杠支架25,所述第一纵梁15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滚柱支架16,所述第二滚柱支架16上固定连接有支架17,所述支架17设有第三轴承孔,所述第三轴承孔内设有第二法兰轴承13,所述第二法兰轴承13上设有第二导杆20,所述第二导杆20上设有第二螺钉孔,所述第二螺钉孔与第二螺钉14相互配合;所述前保横梁3顶部固定连接第一横梁19,所述第一横梁19端部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1,所述连接块21端部侧面固定连接第二横梁22,所述第二横梁22下部固定连接第二保险杠支架18;所述车身骨架11内设置备胎仓12;所述第一纵梁15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拉带支架11,所述车身骨架1侧边固定连接有第二拉带支架24,所述第一拉带支架11与拉带一端相配合,所述拉带另一端与第二拉带支架24相配合。工作原理:一种车辆保险杠装置,在需要使用备胎时,打开翻转机构,向外拖动备胎,备胎与第一导杆6接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第一导杆6随第一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保险杠装置,包括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装置包括车身骨架(1)和下部翻转部分(2),所述下部翻转部分(2)包括前保横梁(3)和翻转梁(4);/n所述前保横梁(3)顶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根翻转梁(4),所述翻转梁(4)顶部侧面设有第一销轴孔(101),所述第一销轴孔(101)内设有销轴(10),所述车身骨架(1)内设有第二销轴孔(102),所述第二销轴孔(102)与销轴(10)相互配合,所述翻转梁(4)侧边固定连接有滚柱支架(5),所述滚柱支架(5)上设有第一轴承孔,所述第一轴承孔内设有第一法兰轴承(9),所述第一法兰轴承(9)上设有第一导杆(6),所述第一导杆(6)上设有第一螺钉孔,所述第一螺钉孔与第一螺钉(7)相互配合;/n所述前保横梁(3)上部固定连接第一纵梁(15),所述第一纵梁(15)上固定连接有拉簧支架(8),所述第一纵梁(15)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保险杠支架(25),所述第一纵梁(15)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滚柱支架(16),所述第二滚柱支架(16)上固定连接有支架(17),所述支架(17)设有第三轴承孔,所述第三轴承孔内设有第二法兰轴承(13),所述第二法兰轴承(13)上设有第二导杆(20),所述第二导杆(20)上设有第二螺钉孔,所述第二螺钉孔与第二螺钉(14)相互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保险杠装置,包括保险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装置包括车身骨架(1)和下部翻转部分(2),所述下部翻转部分(2)包括前保横梁(3)和翻转梁(4);
所述前保横梁(3)顶部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两根翻转梁(4),所述翻转梁(4)顶部侧面设有第一销轴孔(101),所述第一销轴孔(101)内设有销轴(10),所述车身骨架(1)内设有第二销轴孔(102),所述第二销轴孔(102)与销轴(10)相互配合,所述翻转梁(4)侧边固定连接有滚柱支架(5),所述滚柱支架(5)上设有第一轴承孔,所述第一轴承孔内设有第一法兰轴承(9),所述第一法兰轴承(9)上设有第一导杆(6),所述第一导杆(6)上设有第一螺钉孔,所述第一螺钉孔与第一螺钉(7)相互配合;
所述前保横梁(3)上部固定连接第一纵梁(15),所述第一纵梁(15)上固定连接有拉簧支架(8),所述第一纵梁(15)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保险杠支架(25),所述第一纵梁(15)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滚柱支架(16),所述第二滚柱支架(16)上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全喜朱锦李杨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