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宽度的防翻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794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宽度的防翻架,包括:两组立架,两组立架并排设置且宽度方向上具有间距,立架上具有与皮卡车载货厢的货口对齐的开口;两个第一纵架组件,两个第一纵架组件分别位于两组立架的左右两侧,第一纵架组件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组立架,第一纵架组件为可伸缩结构,两组立架能够通过第一纵架组件调节二者间距,且调节方向与皮卡车载货厢的侧板所在的平面平行。可根据不同载货厢的侧板长度,通过第一纵架组件伸缩以调整两组立架间距,进而调整防翻架的宽度,使得整个防翻架能够相对载货厢的侧板进行前后调节,从而调节防翻架的安装位置,安装便捷,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宽度的防翻架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宽度的防翻架。
技术介绍
防翻架为主要安装在皮卡车的载货厢上的配件,作用是在皮卡车运载长形货物的时候,使货物可以直接搭在防翻架上,防止货物在运输中损坏皮卡车顶,同时在行车中如果遇到交通事故翻车,可以防止车顶塌陷,从而保护驾驶员的安全。皮卡车的载货厢包括一底板和两侧板,两侧板分别与底板两侧相连以形成端部具有货口的U型状结构。现有的防翻架受载货厢结构和大小影响,需要配套专用尺寸的防翻架,一来生产商需要制备不同型号的防翻架,不能形成高效的生产线,从而导致生产成本提高。而且车友在对载货厢侧板长度进行改装时,防翻架无法根据车况来调节安装的位置,所以现有的防翻架不具有可调性,出现安装不便、价格昂贵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可调节宽度的防翻架,所述可调节宽度的防翻架能够调整其宽度尺寸,且能够适应不同载货厢的侧板长度,安装便捷,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可调节宽度的防翻架,该防翻架安装于皮卡车载货厢,包括:两组立架,两组立架并排设置且宽度方向上具有间距,所述立架上具有与所述皮卡车载货厢的货口对齐的开口;两个第一纵架组件,两个所述第一纵架组件分别位于两组所述立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纵架组件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组所述立架,所述第一纵架组件为可伸缩结构,两组所述立架能够通过第一纵架组件调节二者间距,且调节方向与所述所述皮卡车载货厢的侧板所在的平面平行。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可调节宽度的防翻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根据不同载货厢的侧板长度,通过第一纵架组件伸缩以调整两组立架间距,进而调整防翻架的宽度,使得整个防翻架能够相对载货厢的侧板进行前后调节,从而调节防翻架的安装位置,安装便捷,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纵架组件包括第一纵梁和两个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纵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纵梁远离所述第一纵梁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立架,且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之间设置有限制二者相对移动的第一定位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以及定位件,若干所述第一定位孔开设于所述第一纵梁,多个所述第二定位孔均匀间隔开设于所述第二纵梁,所述定位件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并螺接于所述螺母。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纵梁为横截面呈U型且端部开口的槽状结构,所述第二纵梁能够沿着所述第一纵梁的端部开口处伸入至所述第一纵梁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两个第二纵架组件,两个所述第二纵架组件分别位于两组所述立架的左右两侧,且所述第二纵架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组所述立架并位于所述第一纵架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二纵架组件为可伸缩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纵架组件包括第三纵梁和两个第四纵梁,所述第三纵梁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第四纵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四纵梁远离所述第三纵梁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立架,且所述第三纵梁和所述第四纵梁之间设置有限制二者相对移动的第二定位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立架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通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板的横截面呈L型。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立架的一侧设置有握把。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防翻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防翻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立架10、缺口11;第一纵架组件20、第一纵梁21、第一定位孔211、第二纵梁22、第二定位孔221、定位件23、螺栓231、螺母232;第二纵架组件30、第三纵梁31、第四纵梁32、安装板40、通孔41、握把5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出现多个等,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可调节宽度的防翻架,该防翻架安装于皮卡车载货厢,包括:两组立架10,两组立架10并排设置且宽度方向上具有间距,立架10上具有与皮卡车载货厢的货口对齐的缺口11;两个第一纵架组件20,两个第一纵架组件20分别位于两组立架10的左右两侧,第一纵架组件20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组立架10,第一纵架组件20为可伸缩结构,两组立架10能够通过第一纵架组件20调节二者间距,且调节方向与皮卡车载货厢的侧板所在的平面平行。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可调节宽度的防翻架,可根据不同载货厢的侧板长度,通过第一纵架组件20伸缩以调整两组立架10间距,进而调整防翻架的宽度,使得整个防翻架能够相对载货厢的侧板进行前后调节,从而调节防翻架的安装位置,安装便捷,且能够降低生产成本。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立架10呈梯形状,当然也亦可倒U型等,在此不做限定。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纵架组件20包括第一纵梁21和两个第二纵梁22,第一纵梁21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二纵梁22滑动连接,两个第二纵梁22远离第一纵梁21的一端均连接于立架10,且第一纵梁21和第二纵梁22之间设置有限制二者相对移动的第一定位结构。通过第一纵梁21相对第二纵梁22移动,进而两组立架10在宽度方向上相对靠近或者远离,从而适应不同载货厢侧板的长度,结构简单,便于使用者操作,且通过设置有该第一定位结构,定位效果好。如图1至图4所示,具体地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孔211、第二定位孔221以及定位件23,若干第一定位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可调节宽度的防翻架,防翻架安装于皮卡车载货厢,其特征在于,包括:/n两组立架(10),两组立架(10)并排设置且宽度方向上具有间距,所述立架(10)上具有与所述皮卡车载货厢的货口对齐的缺口(11);/n两个第一纵架组件(20),两个所述第一纵架组件(20)分别位于两组所述立架(10)的左右两侧,且所述第一纵架组件(20)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组所述立架(10),所述第一纵架组件(20)为可伸缩结构,两组所述立架(10)能够通过第一纵架组件(20)调节二者间距,且调节方向与所述皮卡车载货厢的侧板所在的平面平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调节宽度的防翻架,防翻架安装于皮卡车载货厢,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组立架(10),两组立架(10)并排设置且宽度方向上具有间距,所述立架(10)上具有与所述皮卡车载货厢的货口对齐的缺口(11);
两个第一纵架组件(20),两个所述第一纵架组件(20)分别位于两组所述立架(10)的左右两侧,且所述第一纵架组件(20)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于两组所述立架(10),所述第一纵架组件(20)为可伸缩结构,两组所述立架(10)能够通过第一纵架组件(20)调节二者间距,且调节方向与所述皮卡车载货厢的侧板所在的平面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宽度的防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架组件(20)包括第一纵梁(21)和两个第二纵梁(22),所述第一纵梁(21)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纵梁(22)滑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纵梁(22)远离所述第一纵梁(21)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立架(10),且所述第一纵梁(21)和所述第二纵梁(22)之间设置有限制二者相对移动的第一定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宽度的防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孔(211)、第二定位孔(221)以及定位件(23),若干所述第一定位孔(211)开设于所述第一纵梁(21),多个所述第二定位孔(221)均匀间隔开设于所述第二纵梁(22),所述定位件(23)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孔(211)和所述第二定位孔(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宽度的防翻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23)包括螺栓(231)和螺母(232),所述螺栓(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卓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小榄镇隆晟鑫汽车配件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