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注塑转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7688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3:12
一种双色注塑转模结构,包括顶板、转轴、转芯模仁、第一油缸、第二油缸及固定板,转轴下端能转动地设于前述顶板的中部,该转轴外壁具有螺旋状的旋转槽;转芯模仁设于前述转轴的上端并能随转轴一起转动;固定板套设于前述转轴外壁并内圈具有弹性设置的扣针,该扣针的外端适配于前述的旋转槽内。通过固定板上的扣针与转轴上的旋转槽配合,实现转芯模仁位置转换,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容易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色注塑转模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单色注塑机上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双色注射是指将两种不同颜色或不同种类的塑料通过注塑成型工序制成不同色彩或外表软硬度不同的成品的工艺方法。目前一般通过双色模注塑机完成双色注塑,双色模通常有两副模具,一半装在该双色模注塑机的定模固定板上,另一半装在动模回转板上。当第一种材料注塑完毕后,开模,一次动模带着一次产品旋转180°,此时动模不顶出,然后合模,进行第二种材料的注塑,冷却后开模,动模侧产品被顶出,完成双色注塑。但由于双色注塑机的成本远远超过单色注塑机,对于中小批量的需要二次注塑的产品,若为此额外购买双色注塑机则会出现成本过高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些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专利号为ZL201721094791.4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用于单色成型机的双层旋转注塑模具结构》(授权公告号为CN207841958U);还可以参考申请号为201911413655.0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用于单色注塑机的双色模具》(申请公布号为CN110919969A)。上述文献均是在单色成型机上采用改进的模具实现双色注塑的目的,以降低对双色注塑机的依赖,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但是,上述文献结构较为复杂,实现起来比较繁琐,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另外提供一种应用于单色注塑机上的双色注塑转模结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便捷的双色注塑转模结构。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色注塑转模结构,包括顶板;转轴,下端能转动地设于前述顶板的中部,该转轴外壁具有螺旋状的旋转槽;转芯模仁,设于前述转轴的上端并能随转轴一起转动;第一油缸,具有第一活塞杆,该第一活塞杆与前述顶板的一端连接;第二油缸,具有第二活塞杆,该第二活塞杆与前述顶板的另一端连接;以及固定板,套设于前述转轴外壁并内圈具有弹性设置的扣针,该扣针的外端适配于前述的旋转槽内。考虑的稳定性,所述的扣针为两个分别设于固定板内圈的相对两侧,对应地,所述的旋转槽也为两道。进一步,转轴位于转芯模仁的下方位置设有上轴承,所述转轴的下端设有连接座,所述顶板中部设有供连接座适配的下轴承。进一步,所述顶板中部设有压板将下轴承限位。进一步,所述转轴上设有与扣针配合的直线槽,前述的直线槽形成于旋转槽的上端。扣针的安装优选如下结构:所述的固定板的径向开设有通孔,该通孔自外向内依次设有堵头、弹簧和扣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固定板上的扣针与转轴上的旋转槽配合,实现转芯模仁位置转换,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容易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分解图。图3为实施例中转芯模仁旋转90°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转芯模仁旋转180°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双色注塑转模结构包括顶板1、转轴2、转芯模仁3、第一油缸4、第二油缸5、固定板6、上轴承71和下轴承72。转轴2下端能转动地设于顶板1的中部,该转轴2外壁具有与扣针61配合螺旋状的旋转槽21和直线槽22,直线槽22形成于旋转槽21的上端。旋转槽21也为两道。转芯模仁3设于转轴2的上端并能随转轴2一起转动;第一油缸4具有第一活塞杆41,该第一活塞杆41与顶板的一端连接;第二油缸5具有第二活塞杆51,该第二活塞杆51与顶板1的另一端连接。固定板6套设于转轴2外壁并内圈具有弹性设置的扣针61,固定板6的径向开设有相对位置开设有两个通孔,每个通孔自外向内依次设有堵头63、弹簧62和扣针61。扣针61的外端适配于旋转槽21、上直线槽71和下直线槽72内。本实施例中的堵头63采用平头螺丝。转轴2位于转芯模仁3的下方位置设有上轴承71,转轴2的下端设有连接座8,顶板1中部设有供连接座8适配的下轴承72,并且,连接座8相对下轴承72能升降。顶板1中部设有压板11将下轴承72限位。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板6和上轴承71均固定于模板内。结合图3、图4所示,油缸驱动顶板,顶板带动转轴,转轴与转芯模仁同步运动,先在油缸的驱动下往上运动90mm距离,让转芯模仁高于模架与模仁,处于旋转悬空状态;油缸继续驱动顶板往上动作,此时在扣针的作用下转轴同转芯模仁进入旋转状态,最终完成180度旋转的动作;在完成转芯动作后,此时油缸驱动顶板往下运动,顶板带动转轴,转轴与转芯模仁同步向下回位运动,最终完成复位状态,达到1色与2色产品互换位置的功能。本实施例可以在单色注塑机上实现双色注塑成型功能;2、提升了生产效益,节省了设备投入成本,增加了机台利用率;节能降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色注塑转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顶板(1);/n转轴(2),下端能转动地设于前述顶板(1)的中部,该转轴(2)外壁具有螺旋状的旋转槽(21);/n转芯模仁(3),设于前述转轴(2)的上端并能随转轴(2)一起转动;/n第一油缸(4),具有第一活塞杆(41),该第一活塞杆(41)与前述顶板的一端连接;/n第二油缸(5),具有第二活塞杆(51),该第二活塞杆(51)与前述顶板(1)的另一端连接;以及/n固定板(6),套设于前述转轴(2)外壁并内圈具有弹性设置的扣针(61),该扣针(61)的外端适配于前述的旋转槽(21)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色注塑转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板(1);
转轴(2),下端能转动地设于前述顶板(1)的中部,该转轴(2)外壁具有螺旋状的旋转槽(21);
转芯模仁(3),设于前述转轴(2)的上端并能随转轴(2)一起转动;
第一油缸(4),具有第一活塞杆(41),该第一活塞杆(41)与前述顶板的一端连接;
第二油缸(5),具有第二活塞杆(51),该第二活塞杆(51)与前述顶板(1)的另一端连接;以及
固定板(6),套设于前述转轴(2)外壁并内圈具有弹性设置的扣针(61),该扣针(61)的外端适配于前述的旋转槽(2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注塑转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扣针(61)为两个分别设于固定板(6)内圈的相对两侧,对应地,所述的旋转槽(21)也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科余周波高吉森杨洪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