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管式电除尘器技术领域的一种小型管式电除尘器进风装置,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呈竖向设置,所述管体上贯穿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包括横向段和位于横向段端部的竖向段,横向段垂直贯穿管体的表面,竖向段位于管体的内腔并与管体同轴、且开口向下,所述进气管竖向段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分散组件、底端套设有与管体内腔相配合的第二分散组件,所述管体的内腔设置有位于进气管顶部的第三分散组件,该小型管式电除尘器进风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在气体进入至管式电除尘器前让气体均匀的向上流动,且灰尘分布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气体的除尘效果,实用性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管式电除尘器进风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式电除尘器
,具体为一种小型管式电除尘器进风装置。
技术介绍
管式电除尘器为常见的电除尘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烟气通过电除尘器主体结构前的烟道时,使其烟尘带正电荷,然后烟气进入设置多层阴极板的电除尘器通道。由于带正电荷烟尘与阴极电板的相互吸附作用,使烟气中的颗粒烟尘吸附在阴极上,定时打击阴极板,使具有一定厚度的烟尘在自重和振动的双重作用下跌落在电除尘器结构下方的灰斗中,从而达到清除烟气中的烟尘的目的;集尘极是由一根或一组呈圆形、六角形或方形的管子组成,电晕极安装在管子中心的电除尘器。也有采用多圈同心圆筒作集尘极,而在圆筒之间布置电晕极的。一般为垂直安装,气流自下而上通过。用于处理气体流量较小,除尘效率要求不太高和安装场地较狭窄的情况下。目前,需要除尘处理的气体往往直接通过进气管直接进入至管式电除尘器内,使得气体不能够均匀的在管式电除尘器内向上流动,且灰尘在气体内的分散效果较差,进而使得管式电除尘器对气体的除尘效果较差,降低了管式电除尘器进风装置的实用性。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具体为一种小型管式电除尘器进风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管式电除尘器进风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气体往往直接通过进气管直接进入至管式电除尘器内,使得气体不能够均匀的在管式电除尘器内向上流动,且灰尘在气体内的分散效果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管式电除尘器进风装置,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呈竖向设置,所述管体上贯穿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包括横向段和位于横向段端部的竖向段,横向段垂直贯穿管体的表面,竖向段位于管体的内腔并与管体同轴、且开口向下,所述进气管竖向段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分散组件、底端套设有与管体内腔相配合的第二分散组件,所述管体的内腔设置有位于进气管顶部的第三分散组件;所述第三分散组件包括沿竖向同轴设置的多个环形板,多个环形板的内径和外径均从上至下均依次递增,多个环形板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相邻两个环形板之间留有间隙。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小型管式电除尘器进风装置,进一步的,最下方所述环形板上均匀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管体的内壁且对应第一安装孔正下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螺纹块,所述第一安装孔与螺纹块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小型管式电除尘器进风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散组件包括圆柱块,所述圆柱块的顶部设置有锥形块,所述圆柱块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远离圆柱块的一侧与进气管的内壁固定连接,相邻两个分隔板与进气管的内壁之间形成通道。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小型管式电除尘器进风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分散组件包括圆板,所述圆板上均匀开设有贯穿孔、中间位置开设有与进气管相配合的圆孔。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小型管式电除尘器进风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顶端设置有连接耳片,所述连接耳片上均匀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小型管式电除尘器进风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顶端开设有密封垫放置槽,所述密封垫放置槽位于连接耳片的内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第一分散组件让气体从进气管流出时能够均匀的流入至管体内,然后通过第二分散组件让进气管流入至管体内的气体再次分散均匀,气体继续向上流动经过第三分散组件,相邻两个环形板之间留有间隙,由于多个环形板的内径和外径均从上至下均依次递增,一部分气体沿多个环形板的轴向向上流动,另一份气体经环形板的阻挡通过间隙向上流动,以进一步将气体分散,分散后的气体进入至管式电除尘器中除尘;该小型管式电除尘器进风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在气体进入至管式电除尘器前让气体均匀的向上流动,且灰尘分布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气体的除尘效果,实用性较强。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分散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分散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分散组件的立体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管体,11-连接耳片,12-第二安装孔,13-密封垫放置槽,2-进气管,3-第一分散组件,31-圆柱块,32-锥形块,33-分隔板,34-通道,4-第二分散组件,41-圆板,42-贯穿孔,43-圆孔,5-第三分散组件,51-环形板,52-连接杆,53-间隙,54-第一安装孔,6-螺纹块,7-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小型管式电除尘器进风装置,包括管体1,管体1呈竖向设置,管体1上贯穿设置有进气管2,进气管2包括横向段和位于横向段端部的竖向段,横向段垂直贯穿管体1的表面,竖向段位于管体1的内腔并与管体1同轴、且开口向下,进气管2竖向段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分散组件3、底端套设有与管体1内腔相配合的第二分散组件4,管体1的内腔设置有位于进气管2顶部的第三分散组件5;第一分散组件3包括圆柱块31,圆柱块31的顶部设置有锥形块32,圆柱块31的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分隔板33,分隔板33远离圆柱块31的一侧与进气管2的内壁固定连接,相邻两个分隔板33与进气管2的内壁之间形成通道34,从进气管2流出的气体经过多个通道34均匀的流向管体1中;第二分散组件4包括圆板41,圆板41上均匀开设有贯穿孔42、中间位置开设有与进气管2相配合的圆孔43,从进气管2流出的气体向上穿过第二分散组件4上的圆板41,均匀的向上流动;第三分散组件5包括沿竖向同轴设置的多个环形板51,多个环形板51的内径和外径均从上至下均依次递增,多个环形板51通过连接杆52固定连接,相邻两个环形板51之间留有间隙53,其中,最下方环形板51上均匀开设有第一安装孔54,管体1的内壁且对应第一安装孔54正下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螺纹块6,第一安装孔54与螺纹块6通过螺栓7可拆卸连接,达到了第三分散组件5便于拆装的下过;另外,管体1的顶端设置有连接耳片11,连接耳片11上均匀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2,便于该进风装置与管式电除尘器连接,管体1的顶端开设有密封垫放置槽13,密封垫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型管式电除尘器进风装置,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呈竖向设置,所述管体(1)上贯穿设置有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包括横向段和位于横向段端部的竖向段,横向段垂直贯穿管体(1)的表面,竖向段位于管体(1)的内腔并与管体(1)同轴、且开口向下,所述进气管(2)竖向段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分散组件(3)、底端套设有与管体(1)内腔相配合的第二分散组件(4),所述管体(1)的内腔设置有位于进气管(2)顶部的第三分散组件(5);/n所述第三分散组件(5)包括沿竖向同轴设置的多个环形板(51),多个环形板(51)的内径和外径均从上至下均依次递增,多个环形板(51)通过连接杆(52)固定连接,相邻两个环形板(51)之间留有间隙(5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管式电除尘器进风装置,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呈竖向设置,所述管体(1)上贯穿设置有进气管(2),所述进气管(2)包括横向段和位于横向段端部的竖向段,横向段垂直贯穿管体(1)的表面,竖向段位于管体(1)的内腔并与管体(1)同轴、且开口向下,所述进气管(2)竖向段内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分散组件(3)、底端套设有与管体(1)内腔相配合的第二分散组件(4),所述管体(1)的内腔设置有位于进气管(2)顶部的第三分散组件(5);
所述第三分散组件(5)包括沿竖向同轴设置的多个环形板(51),多个环形板(51)的内径和外径均从上至下均依次递增,多个环形板(51)通过连接杆(52)固定连接,相邻两个环形板(51)之间留有间隙(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管式电除尘器进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最下方所述环形板(51)上均匀开设有第一安装孔(54),所述管体(1)的内壁且对应第一安装孔(54)正下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螺纹块(6),所述第一安装孔(54)与螺纹块(6)通过螺栓(7)可拆卸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炳旺,张俊彬,邱薇,
申请(专利权)人:龙岩市安特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