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加料卧式混合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50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加料卧式混合釜,包括混合罐体,混合罐体左侧设置有合页,合页外侧转动安装有出料盖板,混合罐体右侧设置有进料机构,混合罐体内部设置有拉绳机构,拉绳机构右侧设置有尼龙绳,尼龙绳另一端与进料机构连接,拉绳机构内部设置有L型通道,拉绳机构上方设置有漂浮球,拉绳机构的L型中部转折处设置有第一转动轮,拉绳机构的出料口设置有第一转动轮。该装置通过漂浮球、拉绳机构和进料机构的机构设计,通过福利的原理来对混合罐体内部的原料量进行实时的反馈和调节,从而实现对于进料口开合大小的控制,从而可以实现智能加料,结构简单可靠,无需人工进行加料,降低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加料卧式混合釜
本技术涉及卧式混合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加料卧式混合釜。
技术介绍
混合釜是化工厂常用的一种反应设备,其主要通过电机带动搅拌轴来搅拌反应物使其充分反应以获得所需物质的。现有的反应釜大多采用立式结构,由于物料本身重力作用下会进行沉降,导致混合的质量会受到结构的影响。但是,现有的卧式混合釜的加料装置无法控制进料的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加料卧式混合釜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加料卧式混合釜,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加料卧式混合釜,包括:混合罐体,所述混合罐体为中空不锈钢空槽结构,所述混合罐体外侧设置有防锈漆,所述混合罐体左侧设置有合页,所述合页外侧转动安装有出料盖板,所述出料盖板内设置有密封圈,保证混合罐体的良好的密封性,所述出料盖板打开用于控制混合罐体的排料;所述混合罐体右侧设置有进料机构,所述混合罐体内部设置有拉绳机构,所述拉绳机构右侧设置有尼龙绳,所述尼龙绳另一端与进料机构连接,所述拉绳机构内部设置有L型通道,所述拉绳机构上方设置有漂浮球,所述漂浮球下方固定连接有尼龙绳,所述拉绳机构的L型中部转折处设置有第一转动轮,所述拉绳机构的出料口设置有第一转动轮,通过第一转动轮的滚动来对尼龙绳进行保护。优选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有进料流道,所述进料流道为L型结构通道,所述进料流道外侧设置有拉绳槽,所述拉绳槽下端外侧设置有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二转动轮将尼龙绳导入到拉绳槽内部,所述进料流道上端左侧设置有第三转动轮,所述第三转动轮内侧的滑槽改变尼龙绳方向。优选的,所述进料流道上端右侧设置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外侧转动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内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下端内侧滑动安装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端固定安装在尼龙绳的一端,所述进料流道上端外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外部的进料机构相连,持续提供混合需要的原料,所述盖板的初始位置为向下倾斜,为可以进料的状态。优选的,所述漂浮球采用耐腐蚀的塑料材质,内部充有氮气,通过漂浮球的浮力在混合釜内的混合液上方。优选的,所述混合罐体上端设置有若干组排气管,通过排气管来保证混合罐体内的气压平衡,避免由于气压不平衡导致进出料不顺畅。优选的,所述混合罐体底部设置有固定底座,通过将固定底座底部的螺栓固定安装在地面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混合罐体需要添加原料时,盖板的初始位置为向下倾斜,为可以进料的状态;当进料到一定程度后,漂浮球向上浮动,尼龙绳在拉绳机构和进料机构内的移动,将尼龙绳拉动滑动块在滑槽内进行滑动,将盖板沿着转动块进行转动,直到盖板拉动到将进料口的通道关闭,该装置通过漂浮球、拉绳机构和进料机构的机构设计,通过浮力的原理来对混合罐体内部的原料量进行实时的反馈和调节,从而实现对于进料口开合大小的控制,从而可以实现智能加料,结构简单可靠,无需人工进行加料,降低设备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加料卧式混合釜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加料卧式混合釜中进料机构的局部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智能加料卧式混合釜中滑槽的俯视结构图。图中:1、混合罐体;2、合页;3、出料盖板;4、固定底座;5、排气管;6、进料机构;61、进料流道;62、第二转动轮;63、拉绳槽;64、转动块;65、盖板;66、滑动块;67、第三转动轮;68、进料口;69、滑槽;7、拉绳机构;8、尼龙绳;9、第一转动轮;10、漂浮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照图1所示,一种智能加料卧式混合釜,包括:混合罐体1,所述混合罐体1为中空不锈钢空槽结构,所述混合罐体1外侧设置有防锈漆,所述混合罐体1底部设置有固定底座4,通过将固定底座4底部的螺栓固定安装在地面上方,所述混合罐体1左侧设置有合页2,所述合页2外侧转动安装有出料盖板3,所述出料盖板3内设置有密封圈,保证混合罐体1的良好的密封性,所述出料盖板3打开用于控制混合罐体1的排料,所述混合罐体1上端设置有若干组排气管5,通过排气管5来保证混合罐体1内的气压平衡,避免由于气压不平衡导致进出料不顺畅;如图2所示,所述混合罐体1右侧设置有进料机构6,所述混合罐体1内部设置有拉绳机构7,所述拉绳机构7右侧设置有尼龙绳8,所述尼龙绳8另一端与进料机构6连接,所述拉绳机构7内部设置有L型通道,所述拉绳机构7上方设置有漂浮球10,所述漂浮球10采用耐腐蚀的塑料材质,内部充有氮气,通过漂浮球10的浮力在混合釜内的混合液上方,所述漂浮球10下方固定连接有尼龙绳8,所述拉绳机构7的L型中部转折处设置有第一转动轮9,所述拉绳机构7的出料口设置有第一转动轮9,通过第一转动轮9的滚动来对尼龙绳8进行保护,所述进料机构6包括有进料流道61,所述进料流道61为L型结构通道,所述进料流道61外侧设置有拉绳槽63,所述拉绳槽63下端外侧设置有第二转动轮62,所述第二转动轮62将尼龙绳8导入到拉绳槽63内部,所述进料流道61上端左侧设置有第三转动轮67,所述第三转动轮67内侧的滑槽改变尼龙绳8方向,所述进料流道61上端右侧设置有转动块64,所述转动块64外侧转动安装有盖板65,如图3所示,所述盖板65内设置有滑槽69,所述滑槽69下端内侧滑动安装有滑动块66,所述滑动块66上端固定安装在尼龙绳8的一端,所述进料流道61上端外部设置有进料口68,所述进料口68与外部的进料机构相连,持续提供混合需要的原料,所述盖板65的初始位置为向下倾斜,为可以进料的状态。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混合罐体1需要添加原料时,盖板65的初始位置为向下倾斜,为可以进料的状态;当进料到一定程度后,漂浮球10向上浮动,尼龙绳8在拉绳机构7和进料机构6内的移动,将尼龙绳8拉动滑动块66在滑槽69内进行滑动,将盖板65沿着转动块64进行转动,直到盖板65拉动到将进料口68的通道关闭,该装置通过漂浮球10、拉绳机构7和进料机构6的机构设计,通过浮力的原理来对混合罐体1内部的原料量进行实时的反馈和调节,从而实现对于进料口开合大小的控制,从而可以实现智能加料,结构简单可靠,无需人工进行加料,降低设备成本。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加料卧式混合釜,包括混合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罐体(1)左侧设置有合页(2),所述合页(2)外侧转动安装有出料盖板(3),所述出料盖板(3)内设置有密封圈;/n所述混合罐体(1)右侧设置有进料机构(6),所述混合罐体(1)内部设置有拉绳机构(7),所述拉绳机构(7)右侧设置有尼龙绳(8),所述尼龙绳(8)另一端与进料机构(6)连接,所述拉绳机构(7)内部设置有L型通道,所述拉绳机构(7)上方设置有漂浮球(10),所述漂浮球(10)下方固定连接有尼龙绳(8),所述拉绳机构(7)的L型中部转折处设置有第一转动轮(9),所述拉绳机构(7)的出料口设置有第一转动轮(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加料卧式混合釜,包括混合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罐体(1)左侧设置有合页(2),所述合页(2)外侧转动安装有出料盖板(3),所述出料盖板(3)内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混合罐体(1)右侧设置有进料机构(6),所述混合罐体(1)内部设置有拉绳机构(7),所述拉绳机构(7)右侧设置有尼龙绳(8),所述尼龙绳(8)另一端与进料机构(6)连接,所述拉绳机构(7)内部设置有L型通道,所述拉绳机构(7)上方设置有漂浮球(10),所述漂浮球(10)下方固定连接有尼龙绳(8),所述拉绳机构(7)的L型中部转折处设置有第一转动轮(9),所述拉绳机构(7)的出料口设置有第一转动轮(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加料卧式混合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机构(6)包括有进料流道(61),所述进料流道(61)为L型结构通道,所述进料流道(61)外侧设置有拉绳槽(63),所述拉绳槽(63)下端外侧设置有第二转动轮(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超张宇刘玉涛毕野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依多科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