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压桩加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6396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静压桩加载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用于与原建筑相连,第一连接件的顶部设有加载梁,第一连接件的底部设有加载绳;加载梁的下方设有顶升件,顶升件与加载梁的下表面相抵,顶升件用于放置在钢管上;加载绳的顶端与加载梁相连。利用原建筑为顶升件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布置,无需使用大型静压桩设备,并且不会产生噪音和振动。后期在对桩基承载力进行检测时,还可直接利用顶升件来完成,不需要堆放配重,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压桩加载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桩基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压桩加载装置。
技术介绍
钢管桩是指将钢管打入或者静压入地基土层中,然后在钢管内浇筑细石混凝土形成的桩基础。在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施工时,施工方经常选择在地基土层内埋入钢管桩,对既有建筑进行加固。受到施工现场的场地大小和原建筑结构的限制,大型静压桩设备无法进场使用。因此,在现有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基本采用锤击法将钢管打入地基土层中。但是,锤击法施工会产生噪音和振动,且后期在对桩基承载力进行检测时,需要采用堆放配重的方式,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使用大型静压桩设备,采用锤击法施工则会产生噪音和振动,且费时费力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压桩加载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静压桩加载装置,用于将钢管静压入地基土层,以对原建筑进行加固,所述静压桩加载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所述原建筑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部设有加载梁,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部设有加载绳;所述加载梁的下方设有顶升件,所述顶升件与所述加载梁的下表面相抵,所述顶升件用于放置在所述钢管上;所述加载绳的顶端与所述加载梁相连。作为对所述静压桩加载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加载绳的顶端与所述加载梁背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相连,所述顶升件与所述加载梁的下表面中部相抵。作为对所述静压桩加载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加载梁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且所述加载梁的旋转轴线竖直。作为对所述静压桩加载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螺杆,所述螺杆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螺杆上套设有第一螺纹筒和第二螺纹筒,且所述第一螺纹筒不与所述第二螺纹筒直接接触,所述第一螺纹筒与所述加载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筒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作为对所述静压桩加载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加载梁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设置在所述原建筑的阳角处。作为对所述静压桩加载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采用连接角钢,所述连接角钢扣合于所述阳角处,所述连接角钢通过连接螺栓与所述原建筑固定连接。作为对所述静压桩加载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底部固定设置有套筒,所述加载绳穿设于所述套筒内,所述加载绳底端连接有限位件。作为对所述静压桩加载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限位件包括成对设置的夹板,两个所述夹板之间通过夹持螺栓相连,所述夹持螺栓上套设有夹持螺母,所述加载绳夹于两个所述夹板之间。作为对所述静压桩加载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加载绳底端通过花篮螺栓与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作为对所述静压桩加载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顶升件与所述加载梁之间设有加载配块。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时,施工人员先将第一连接件固定在原建筑上,然后将第一连接件、加载梁和加载绳相互连接,再将顶升件放置在钢管上,并与加载梁的下表面相抵。施工人员控制顶升件顶出,对钢管施加向下的压力,钢管施加于顶升件的反作用力竖直向上。此时加载梁压于顶升件上方,对顶升件形成支撑,保证顶升件能够向钢管输出足够大的压力,直至钢管被静压入地基土层。加载梁受到来自于顶升件的向上的压力之后,一部分压力直接传递至第一连接件上,另一部分压力则通过加载绳间接传递至第一连接件上,进而由第一连接件传递给原建筑。最终,利用原建筑为顶升件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整体结构简单,易于布置,无需使用大型静压桩设备,并且不会产生噪音和振动。后期在对桩基承载力进行检测时,还可直接利用顶升件来完成,不需要堆放配重,省时省力。此外,由于加载绳的存在,第一连接件、加载梁、加载绳和顶升件形成杠杆结构,以加载梁为杠杆,以顶升件为杠杆的支点。此时,顶升件施加于加载梁的压力分为两部分传递至第一连接件上,充分利用了加载绳可承受拉力的特性,有效减少了加载梁与第一连接件的连接处的应力,避免加载梁与第一连接件的连接处变形或者开裂,变相地提高了加载梁的承力上限,增强了整个静压桩加载装置的结构强度。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静压桩加载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静压桩加载装置中加载梁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静压桩加载装置的俯视图;图5示出了图4中B处放大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静压桩加载装置中加载绳与第一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静压桩加载装置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第一连接件;110-连接螺栓;120-套筒;200-加载梁;210-通孔;300-加载绳;400-顶升件;410-加载配块;500-第二连接件;510-螺杆;520-第一螺纹筒;521-连接板;530-第二螺纹筒;600-限位件;610-夹板;620-夹持螺栓;630-夹持螺母;700-钢管;800-原建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压桩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将钢管静压入地基土层,以对原建筑进行加固,所述静压桩加载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n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所述原建筑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部设有加载梁,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部设有加载绳;/n所述加载梁的下方设有顶升件,所述顶升件与所述加载梁的下表面相抵,所述顶升件用于放置在所述钢管上;/n所述加载绳的顶端与所述加载梁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压桩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将钢管静压入地基土层,以对原建筑进行加固,所述静压桩加载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所述原建筑相连,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部设有加载梁,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底部设有加载绳;
所述加载梁的下方设有顶升件,所述顶升件与所述加载梁的下表面相抵,所述顶升件用于放置在所述钢管上;
所述加载绳的顶端与所述加载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桩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绳的顶端与所述加载梁背向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相连,所述顶升件与所述加载梁的下表面中部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桩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梁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且所述加载梁的旋转轴线竖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压桩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螺杆,所述螺杆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螺杆上套设有第一螺纹筒和第二螺纹筒,且所述第一螺纹筒不与所述第二螺纹筒直接接触,所述第一螺纹筒与所述加载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筒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立刚葛庆子陈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建研全固建筑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