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用可调节防扬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6370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工程用可调节防扬尘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下箱体、中箱体和上箱体,下箱体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中箱体,中箱体竖直设置有多道滑槽,多道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齿条,转动轴贯穿中箱体且一端与中箱体转动连接,转动轴的另一端延伸至中箱体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盘,转动轴上对应于齿条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箱体,旋转轴的下端转动连接在上箱体的内部,旋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蜗轮,蜗杆转动设置于上箱体的内部并与蜗轮啮合,蜗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盘;旋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筒体,筒体内固定设有风机和雾化喷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调节喷雾的方向和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工程用可调节防扬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尤其是一种市政工程用可调节防扬尘装置。
技术介绍
市政工程是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我国,市政基础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地下管线、隧道、河道、轨道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处置等工程。目前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常常伴有大量的灰尘,这些灰尘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容易遮挡路上行人和车辆的视线,也影响空气质量,不利于人们呼吸,因此需要引入防扬尘装置来抑制空气中的灰尘逸散,现有的大多喷雾防扬尘装置的喷雾方向和喷雾高度均调节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工程用可调节防扬尘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现有的大多喷雾防扬尘装置的喷雾方向和喷雾高度均调节不便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工程用可调节防扬尘装置,包括下箱体、中箱体和上箱体,所述下箱体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中箱体,所述中箱体竖直设置有多道滑槽,多道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齿条,转动轴贯穿所述中箱体且一端与所述中箱体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中箱体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盘,所述转动轴上对应于所述齿条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齿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上箱体,旋转轴的下端转动连接在所述上箱体的内部,所述旋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蜗轮,蜗杆转动设置于所述上箱体的内部并与所述蜗轮啮合,所述蜗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盘;所述旋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内固定设有风机和雾化喷头。进一步的,所述下箱体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水泵,所述雾化喷头通过水管与所述水泵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泵能够将外界水源吸入并输送到雾化喷头处,然后水通过雾化喷头喷出。进一步的,所述下箱体的底面固定设置有多个万向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万向轮能够稳定支撑下箱体并且便于本装置的移动,增加了本装置的便携性。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多个导流片,多个所述导流片围绕所述筒体的轴线均匀排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片能够对风机运行产生的空气流造成导向作用,使得风可以更加流畅的吹出。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出风口处固定设置有格栅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格栅板能够起到对外界的隔离作用,防止杂物进入筒体内部对风机造成损伤,保护了风机,增加了风机的安全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盘和所述第二转动盘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结构使得操作人员的手与第一转动盘和第二转动盘之间的摩擦增加,有利于操作人员旋转第一转动盘和第二转动盘。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技术的筒体通过旋转轴与上箱体转动连接,旋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蜗轮,蜗杆与蜗轮啮合,旋转第二转动盘带动蜗杆转动从而使得蜗轮转动,进而能够调节筒体的方向,由于筒体内部设有风机和雾化喷头,所以喷雾方向能够随着筒体的方向进行调节;上箱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根齿条,齿条滑动连接在中箱体的内部,转动轴上的齿轮与齿条啮合,转动第一转动盘带动转动轴旋转,进而驱动齿轮转动,齿条随齿轮的转动而纵向移动,从而使上箱体的高度发生变化,因而能够调节喷雾的高度。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箱体;2、中箱体;3、滑槽;4、齿条;5、转动轴;6、第一转动盘;7、齿轮;8、上箱体;9、旋转轴;10、蜗杆;11、蜗轮;12、第二转动盘;13、筒体;14、风机;15、导流片;16、水泵;17、水管;18、格栅板;19、雾化喷头;20、万向轮;21、伺服电机;22、滚珠丝杆;23、滑座;24、支撑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参考图1-图4,一种市政工程用可调节防扬尘装置,包括下箱体1、中箱体2和上箱体8,下箱体1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中箱体2,中箱体2竖直设置有多道滑槽3,多道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齿条4,齿条4能够在滑槽3内上下移动,转动轴5贯穿中箱体2且一端与中箱体2转动连接,转动轴5的另一端延伸至中箱体2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盘6,便于旋转转动轴5,转动轴5上对应于齿条4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齿轮7,齿轮7与齿条4啮合,齿轮7转动能够带动齿条4做直线运动,齿条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箱体8,从而使上箱体8的高度发生变化;旋转轴9的下端转动连接在上箱体8的内部,旋转轴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蜗轮11,蜗杆10转动设置于上箱体8的内部并与蜗轮11啮合,蜗杆1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盘12,旋转第二转动盘12使得蜗杆10转动驱使蜗轮11转动,从而使得旋转轴9转动,旋转轴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筒体13,筒体13内固定设有风机14和雾化喷头19;筒体13随着上箱体8的高度变化,从而能够调节喷雾的高度,筒体13随着旋转轴9转动,从而能够调节喷雾的方向。参考图2和图3,下箱体1的内部固定设置有水泵16,雾化喷头19通过水管17与水泵16连通,水泵16能够将外界水源吸入并输送到雾化喷头19处,然后水通过雾化喷头19喷出。参考图2和图3,下箱体1的底面固定设置有多个万向轮20,多个万向轮20能够稳定支撑下箱体1并且便于本装置的移动,增加了本装置的便携性。参考图2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工程用可调节防扬尘装置,包括下箱体(1)、中箱体(2)和上箱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1)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中箱体(2),所述中箱体(2)竖直设置有多道滑槽(3),多道所述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齿条(4),转动轴(5)贯穿所述中箱体(2)且一端与所述中箱体(2)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5)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中箱体(2)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盘(6),所述转动轴(5)上对应于所述齿条(4)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齿轮(7),所述齿轮(7)与所述齿条(4)啮合;所述齿条(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上箱体(8),旋转轴(9)的下端转动连接在所述上箱体(8)的内部,所述旋转轴(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蜗轮(11),蜗杆(10)转动设置于所述上箱体(8)的内部并与所述蜗轮(11)啮合,所述蜗杆(1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盘(12);所述旋转轴(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筒体(13),所述筒体(13)内固定设有风机(14)和雾化喷头(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工程用可调节防扬尘装置,包括下箱体(1)、中箱体(2)和上箱体(8),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1)的上端面固定设置有中箱体(2),所述中箱体(2)竖直设置有多道滑槽(3),多道所述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齿条(4),转动轴(5)贯穿所述中箱体(2)且一端与所述中箱体(2)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5)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中箱体(2)的外部且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盘(6),所述转动轴(5)上对应于所述齿条(4)的位置处固定连接有齿轮(7),所述齿轮(7)与所述齿条(4)啮合;所述齿条(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所述上箱体(8),旋转轴(9)的下端转动连接在所述上箱体(8)的内部,所述旋转轴(9)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蜗轮(11),蜗杆(10)转动设置于所述上箱体(8)的内部并与所述蜗轮(11)啮合,所述蜗杆(1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盘(12);所述旋转轴(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筒体(13),所述筒体(13)内固定设有风机(14)和雾化喷头(1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良俊朱良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良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