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危废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6360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焚烧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危废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包括尾气输送管道、脱硫塔、干法脱硫系统、湿法脱硫系统、干燥器、滤筒除尘器、活性炭吸附装置、次级除尘装置和烟囱,所述脱硫塔的顶端进气口与尾气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干法脱硫系统与脱硫塔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于一体的综合脱硫方式,配合辅脱硫装置进行湿法脱硫,较之单一脱硫方式脱硫更为充分,效果更佳,且将干燥器后置,能够对经湿法脱硫后的尾气进行干燥除湿,配合前置于活性炭吸附装置的滤筒除尘器,达到较好的前置除尘效果,有效避免活性炭吸附装置内部堵塞、板结,能够保证尾气净化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危废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焚烧尾气处理
,具体为一种新型危废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现阶段危险废物焚烧从完全燃烧和常规尾气净化手段外,主要利用常规的活性炭粉末富集在布袋表面对对二噁英和重金属类物质进行吸附,降低其排放浓度,这一吸附过程是短暂,效率偏低。另有极少数危险废物焚烧厂在尾气净化系统的终端增加了活性炭的吸附装置,专门用于二噁英和重金属的吸附,但运行中多有问题。常规的活性炭吸附装置一般为立式或者卧式结构,进出口分别设置在两端,中间仓体中填充活性炭颗粒,危险废物焚烧尾气从进口处进入,经过活性炭层后,由于活性炭大表面积的吸附作用,将二噁英和重金属类物质吸附在活性炭的空隙中,吸附后干净尾气从颗粒之间排出,从而实现烟气净化的目的。现阶段活性炭吸附装置试验装置较多,但是工程应用仍然较少,且能够长时间稳定和经济运行的案例就更少,就其根本原因是与危险废物焚烧尾气成分复杂、且尾气工况波动较大密切相关的。此类装置往往运行不长时间就会被焚烧尾气中的灰尘堵塞,并由于尾气中的水分、HCl等多种成分作用而进一步的板结,加之结构设计上的缺陷,活性炭的装料和卸料都存在很大的不便,而大大影响到活性炭吸附装置的维护和再生,最终导致这些装置和系统被废用。所以这些活性炭吸附装置缺点在于活性炭对于危险废物焚烧尾气的不适应和吸附装置结构设计的不合理。这些因素也极大的局限了危险废物焚烧烟气的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中国专利CN201810261500.9公开了一种新型危废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该装置包含烟气加热器、滤筒除尘器、活性焦吸附装置、烟囱、引风机、湿法脱酸系统、综合水泵、湿法脱酸系统旁通阀仪表用气总管、分气缸、除氧器、布袋除尘用气储罐、仪表用气储罐、一号通管、二号通管、三号通管、四号通管,湿法脱酸系统与综合水泵连接烟气加热器,烟气加热器再连接分气缸、除氧器、一号通管;使用时,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焚烧产生的尾气经烟气加热器加热后,先后经过除尘过滤和活性焦净化装置吸附过滤后,绝大部分的二噁英类及重金属类都可以被吸附在活性焦颗粒内部的空隙中,净化的后的气体达标排放。但该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仍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缺陷,其烟气加热器前置而湿法脱酸系统后置的结构设计,使通入滤筒除尘器及活性焦吸附装置内的尾气由于其中的水分作用而发生板结现象,且该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的除硫效果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危废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解决了现有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仍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缺陷,其烟气加热器前置而湿法脱酸系统后置的结构设计,使通入滤筒除尘器及活性焦吸附装置内的尾气由于其中的水分作用而发生板结现象,且该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的除硫效果有待提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危废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包括尾气输送管道、脱硫塔、干法脱硫系统、湿法脱硫系统、干燥器、滤筒除尘器、活性炭吸附装置、次级除尘装置和烟囱,所述脱硫塔的顶端进气口与尾气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干法脱硫系统与脱硫塔连接,所述脱硫塔的底端排气口通过第一连接管道与干燥器的顶端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道上依次串联有辅脱硫装置和第一引风机,所述辅脱硫装置与湿法脱硫系统连接,所述辅脱硫装置包括脱硫筒,所述脱硫筒的内部设有脱硫室,所述脱硫室的内部安装有多通道内嵌筒,所述多通道内嵌筒的内部各通道顶端分别安装有一个浆液喷头,所述脱硫室的内部对应多通道内嵌筒的上方安装有环形多孔喷液管,所述浆液喷头和多孔喷液管分别与湿法脱硫系统的带有除硫材料浆料的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干燥器的底端排气口通过第二连接管道与滤筒除尘器的底端进气口连接,所述滤筒除尘器的顶端排气口通过第三连接管道与活性炭吸附装置的顶端进气口连接,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的底端排气口通过第四连接管道与次级除尘装置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次级除尘装置的排气口通过第五连接管道与烟囱连接,所述第五连接管道上串联有第二引风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脱硫塔上连接有与干法脱硫系统相配合的供气系统,所述干法脱硫系统用于向脱硫塔的内部提供石灰石粉末,所述脱硫塔的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至少三排的石灰石粉末喷头,石灰石粉末喷头分别与干法脱硫系统的石灰石粉末管道及供气系统的供气管道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脱硫筒的侧壁底端、侧壁顶端及底部分别设有尾气进口、尾气出口和浆液出口,所述脱硫筒的顶端设有与脱硫室连通设置的排气通道,排气通道远离脱硫室的一端与尾气出口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多通道内嵌筒呈蜂窝状结构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多孔喷液管通过夹套固定安装于脱硫室内,所述多孔喷液管包括管体,管体的下半圆部分均布有喷液孔。(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危废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新型危废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集干法脱硫和湿法脱硫于一体的综合脱硫方式,配合辅脱硫装置进行湿法脱硫,较之单一脱硫方式脱硫更为充分,效果更佳,且将干燥器后置,能够对经湿法脱硫后的尾气进行干燥除湿,配合前置于活性炭吸附装置的滤筒除尘器,达到较好的前置除尘效果,有效避免活性炭吸附装置内部堵塞、板结,能够保证尾气净化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辅脱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进行尾气处理的步骤示意图。图中:1、尾气输送管道;2、脱硫塔;3、干法脱硫系统;4、湿法脱硫系统;5、干燥器;6、滤筒除尘器;7、活性炭吸附装置;8、次级除尘装置;9、烟囱;10、第一连接管道;11、辅脱硫装置;1101、脱硫筒;1102、脱硫室;1103、多通道内嵌筒;1104、浆液喷头;1105、多孔喷液管;12、第一引风机;13、第二连接管道;14、第三连接管道;15、第四连接管道;16、第五连接管道;17、第二引风机;18、供气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危废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包括尾气输送管道1、脱硫塔2、干法脱硫系统3、湿法脱硫系统4、干燥器5、滤筒除尘器6、活性炭吸附装置7、次级除尘装置8和烟囱9,脱硫塔2的顶端进气口与尾气输送管道1连接,干法脱硫系统3与脱硫塔2连接,脱硫塔2的底端排气口通过第一连接管道10与干燥器5的顶端进气口连接,第一连接管道10上依次串联有辅脱硫装置11和第一引风机12,辅脱硫装置11与湿法脱硫系统4连接,辅脱硫装置11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危废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包括尾气输送管道(1)、脱硫塔(2)、干法脱硫系统(3)、湿法脱硫系统(4)、干燥器(5)、滤筒除尘器(6)、活性炭吸附装置(7)、次级除尘装置(8)和烟囱(9),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2)的顶端进气口与尾气输送管道(1)连接,所述干法脱硫系统(3)与脱硫塔(2)连接,所述脱硫塔(2)的底端排气口通过第一连接管道(10)与干燥器(5)的顶端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道(10)上依次串联有辅脱硫装置(11)和第一引风机(12),所述辅脱硫装置(11)与湿法脱硫系统(4)连接,所述辅脱硫装置(11)包括脱硫筒(1101),所述脱硫筒(1101)的内部设有脱硫室(1102),所述脱硫室(1102)的内部安装有多通道内嵌筒(1103),所述多通道内嵌筒(1103)的内部各通道顶端分别安装有一个浆液喷头(1104),所述脱硫室(1102)的内部对应多通道内嵌筒(1103)的上方安装有环形多孔喷液管(1105),所述浆液喷头(1104)和多孔喷液管(1105)分别与湿法脱硫系统(4)的带有除硫材料浆料的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干燥器(5)的底端排气口通过第二连接管道(13)与滤筒除尘器(6)的底端进气口连接,所述滤筒除尘器(6)的顶端排气口通过第三连接管道(14)与活性炭吸附装置(7)的顶端进气口连接,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7)的底端排气口通过第四连接管道(15)与次级除尘装置(8)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次级除尘装置(8)的排气口通过第五连接管道(16)与烟囱(9)连接,所述第五连接管道(16)上串联有第二引风机(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危废焚烧尾气集成净化装置,包括尾气输送管道(1)、脱硫塔(2)、干法脱硫系统(3)、湿法脱硫系统(4)、干燥器(5)、滤筒除尘器(6)、活性炭吸附装置(7)、次级除尘装置(8)和烟囱(9),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2)的顶端进气口与尾气输送管道(1)连接,所述干法脱硫系统(3)与脱硫塔(2)连接,所述脱硫塔(2)的底端排气口通过第一连接管道(10)与干燥器(5)的顶端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道(10)上依次串联有辅脱硫装置(11)和第一引风机(12),所述辅脱硫装置(11)与湿法脱硫系统(4)连接,所述辅脱硫装置(11)包括脱硫筒(1101),所述脱硫筒(1101)的内部设有脱硫室(1102),所述脱硫室(1102)的内部安装有多通道内嵌筒(1103),所述多通道内嵌筒(1103)的内部各通道顶端分别安装有一个浆液喷头(1104),所述脱硫室(1102)的内部对应多通道内嵌筒(1103)的上方安装有环形多孔喷液管(1105),所述浆液喷头(1104)和多孔喷液管(1105)分别与湿法脱硫系统(4)的带有除硫材料浆料的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干燥器(5)的底端排气口通过第二连接管道(13)与滤筒除尘器(6)的底端进气口连接,所述滤筒除尘器(6)的顶端排气口通过第三连接管道(14)与活性炭吸附装置(7)的顶端进气口连接,所述活性炭吸附装置(7)的底端排气口通过第四连接管道(15)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天松陈立陈满松刘小凤何光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欣立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