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信、电子防辐射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309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信、电子领域防辐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Bi(N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信、电子防辐射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信、电子电磁波吸波防辐射材料。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电磁波干扰和电磁波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也影响了人类通讯的质量,吸波防辐射材料的研究是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重要手段,吸波材料能够有效地减少电磁波在物体表面的反射,同时使得入射到材料内部的电磁波被有效地衰减,近年来吸波材料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中国专利CN201810869322.8公开了一种基于改性MOF材料热解制备Fe/Co/C复合吸波材料的方法,采用金属盐类和有机配体为原料,添加改性剂,制备出可控结构的有机金属框架结构前驱体,再与含有特定金属离子溶液进行混合研磨,最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经过高温煅烧,将掺有特定金属离子的MOF材料转化为两种磁性金属与多孔碳复合的材料即Fe/Co/C复合吸波材料。中国专利CN202010042667.3公开了一种BiFeO3/RGO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铁酸铋粉末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一起加入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搅拌并超声分散均匀,所得悬浮液水热反应,冷却至室温后,洗涤,干燥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铁酸铋粒子的复合材料。该复合物满足阻抗匹配和电磁波衰减特性,是良好的介电损耗型隐身吸波材料,在吸波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现有的电磁波吸收材料在结构、性能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吸波材料的吸收性能不仅与材料本身有关,还与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结构有关,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吸收体,例如片状、三维花状、纳米管状等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利于形成多重反射,能增加对电磁波的吸收,能达到更好的吸波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纳米电磁波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工艺简单、成本低,制备的电磁波吸收材料具有饱和磁化率高、轻质、抗氧化能力强、电磁波吸收性能优异等特点。一种无线通讯系统电磁波吸收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Bi(NO3)3和Fe(NO3)3充分溶解在乙醇和冰醋酸溶液中得到溶液A,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到易挥发溶剂中搅拌得溶液B,将溶液B和溶液A混合均匀得到溶液C,以空气作为芯层,溶液C作为静电纺丝外液进行同轴静电纺丝,得到中空的前驱体纳米纤维;(2)将CoCl2·6H2O和碳酸氢钠溶于去离子水,随后加入中空的纳米纤维,于170-200℃进行水热反应,得前驱体置于惰性气体下煅烧制得BiFeO3-Co3O4复合材料。优选的,Bi(NO3)3和Fe(NO3)3的摩尔比为1:1。优选的,煅烧温度为350-550℃,时间为1-2h。优选的,BiFeO3和Co3O4的摩尔比为1:(0.5-2)。优选的,CoCl2·6H2O和碳酸氢钠的摩尔比为1:(2-3)。优选的,水热温度为12-20h。有益效果:本申请采用静电纺丝工艺制备中空的BiFeO3三维前驱体纤维,随后水热制备Co3O4作为包覆层,以碳酸氢钠与CoCl2水热反应,在后期的热处理过程中受热分解释放出H2O和CO2,在壳体上产生大量孔隙结构,质轻,独特的三维中空核壳网络结构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多集中的细微孔分布,增加了电磁波的吸收活性位点,对于提高电磁波吸收活性位点和电子转移效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改善了阻抗匹配,从而获得了优异的吸波材料,BiFeO3和Co3O4之间形成异质结结构,避免了单一材料作为吸波材料的缺陷,制备过程简单,工艺稳定,生产效率高。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1)将0.05mol的Bi(NO3)3和0.05molFe(NO3)3充分溶解在30mL乙醇和冰醋酸溶液中得到溶液A,将0.03g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到20mL易挥发溶剂乙醇中搅拌得溶液B,将溶液B和溶液A混合均匀得到溶液C,以空气作为芯层,溶液C作为静电纺丝外液进行同轴静电纺丝,静电纺丝条件为:纺丝针头到收集器的距离为20cm;电压为15kV,纺丝速度为0.6mL/h,得到中空的前驱体纳米纤维;(2)0.05mol的CoCl2·6H2O和0.1mol碳酸氢钠溶于50mL去离子水,随后加入中空的纳米纤维,于200℃进行水热反应10h,得前驱体置于氮气下450摄氏度煅烧1h制得BiFeO3-Co3O4复合材料。实施例2(1)将0.06mol的Bi(NO3)3和0.06molFe(NO3)3充分溶解在30mL乙醇和冰醋酸溶液中得到溶液A,将0.04g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到20mL易挥发溶剂乙醇中搅拌得溶液B,将溶液B和溶液A混合均匀得到溶液C,以空气作为芯层,溶液C作为静电纺丝外液进行同轴静电纺丝,静电纺丝条件为:纺丝针头到收集器的距离为15cm;电压为20kV,纺丝速度为0.8mL/h,得到中空的前驱体纳米纤维;(2),0.05mol的CoCl2·6H2O和0.1mol碳酸氢钠溶于50mL去离子水,随后加入中空的纳米纤维,于200℃进行水热反应10h,得前驱体置于氮气下450℃煅烧1h制得BiFeO3-Co3O4复合材料。实施例3(1)将0.06mol的Bi(NO3)3和0.06molFe(NO3)3充分溶解在30mL乙醇和冰醋酸溶液中得到溶液A,将0.04g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到20mL易挥发溶剂乙醇中搅拌得溶液B,将溶液B和溶液A混合均匀得到溶液C,以空气作为芯层,溶液C作为静电纺丝外液进行同轴静电纺丝,静电纺丝条件为:纺丝针头到收集器的距离为15cm;电压为20kV,纺丝速度为0.8mL/h,得到中空的前驱体纳米纤维;(2)0.05mol的CoCl2·6H2O和0.1mol碳酸氢钠溶于50mL去离子水,随后加入中空的纳米纤维,于180℃进行水热反应10h,得前驱体置于氮气下500℃煅烧1h制得BiFeO3-Co3O4复合材料。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信、电子防辐射材料,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Bi(NO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信、电子防辐射材料,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Bi(NO3)3和Fe(NO3)3溶解在乙醇和冰醋酸溶液中得到溶液A,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加到易挥发溶剂中搅拌得溶液B,将溶液B和溶液A混合均匀得到溶液C,以空气作为芯层,溶液C作为静电纺丝外液进行同轴静电纺丝,得到中空的前驱体纳米纤维;
(2)将CoCl2·6H2O和碳酸氢钠溶于去离子水,随后加入中空的纳米纤维,于170-200℃进行水热反应,得前驱体置于惰性气体下煅烧制得BiFeO3-Co3O4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瑞荣
申请(专利权)人:莱西市寰球新能源技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