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银汝专利>正文

一种滤芯可更换的野外过滤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303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滤芯可更换的野外过滤筒,所述柔性筒体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上护框,所述上护框的边缘位置转动连接有转动提框,所述卡框的内圈与过滤滤芯相固定且过滤滤芯的边缘与柔性筒体的边缘相卡接,所述下护框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卡柱且卡柱的前侧位置开设有凹孔,所述上护框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固定结构,将传统的过滤网设计为柔性结构,该设计便于对柔性筒体进行折叠放置,解决了在野外生活存在过滤筒携带不方便的问题;而柔性筒体的外侧套装有支撑弹簧,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上护框与下护框分离,进而使得柔性筒体恢复原状,进而便于使用者将卡框卡接到上护框的上侧位置,便于通过过滤滤芯对水液进行过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芯可更换的野外过滤筒
本技术是一种滤芯可更换的野外过滤筒,属于过滤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物资,当人们在野外工作或者在战争、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缺少干净的饮用水而又无法及时把饮用水运送至所需之处的情况下,对战士及人们的生命造成威胁,若可以在现场对已有的水进行净化,那么就可以解除缺乏饮用水的威胁,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过滤筒存在携带不方便的问题,所以需要一种新的结构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滤芯可更换的野外过滤筒,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过滤筒存在携带不方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滤芯可更换的野外过滤筒,包括柔性筒体以及下护框,所述下护框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柔性筒体,所述柔性筒体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上护框,所述上护框的边缘位置转动连接有转动提框,所述上护框的上侧端面与卡框的下侧端面相贴合,所述卡框的内圈与过滤滤芯相固定且过滤滤芯的边缘与柔性筒体的边缘相卡接,所述下护框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卡柱且卡柱的前侧位置开设有凹孔,所述上护框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固定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外筒,所述外筒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外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且滑动块的侧面与外筒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外筒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上侧穿过外筒与拉盘相固定,所述滑动块的下侧位置连接固定有固定柱且固定柱的下侧穿过外筒并延伸至开设在上护框下端面的凹孔内部,所述固定柱的外侧包裹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上侧与滑动块的下侧端面相固定,所述限位弹簧的下侧与外筒内部的底部端面相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筒体的外侧包裹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上侧与上护框的下侧位置相固定,所述支撑弹簧的下侧与下护框的上侧端面相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结构对称固定在上护框的两侧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卡柱的上侧位置为圆弧形结构,所述卡柱与开设在上护框下侧的凹槽相卡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将传统的过滤网设计为柔性结构,该设计便于对柔性筒体进行折叠放置,解决了在野外生活存在过滤筒携带不方便的问题;而柔性筒体的外侧套装有支撑弹簧,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上护框与下护框分离,进而使得柔性筒体恢复原状,进而便于使用者将卡框卡接到上护框的上侧位置,便于通过过滤滤芯对水液进行过滤;在外力作用下,卡柱伸入到上护框下侧的凹孔内部,在限位弹簧的作用下,滑动块向下侧移动,进而固定柱伸入到卡柱上侧的凹孔内部,进而便于对柔性筒体进行携带。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滤芯可更换的野外过滤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滤芯可更换的野外过滤筒中过滤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滤芯可更换的野外过滤筒中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卡框、2-上护框、3-柔性筒体、4-支撑弹簧、5-下护框、6-卡柱、7-过滤滤芯、8-转动提框、9-固定结构、91-拉盘、92-连接杆、93-外筒、94-滑动块、95-固定柱、96-限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滤芯可更换的野外过滤筒,包括柔性筒体3以及下护框5,下护框5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柔性筒体3,柔性筒体3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上护框2,上护框2的边缘位置转动连接有转动提框8,便于通过转动提框8对柔性筒体3进行提拿,上护框2的上侧端面与卡框1的下侧端面相贴合,卡框1的内圈与过滤滤芯7相固定且过滤滤芯7的边缘与柔性筒体3的边缘相卡接,下护框5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卡柱6且卡柱6的前侧位置开设有凹孔,上护框2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固定结构9。固定结构9包括外筒93,外筒93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外筒9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94,且滑动块94的侧面与外筒93的内壁相贴合,外筒93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连接杆92且连接杆92的上侧穿过外筒93与拉盘91相固定,滑动块94的下侧位置连接固定有固定柱95且固定柱95的下侧穿过外筒93并延伸至开设在上护框2下端面的凹孔内部,固定柱95的外侧包裹有限位弹簧96,限位弹簧96的上侧与滑动块94的下侧端面相固定,限位弹簧96的下侧与外筒93内部的底部端面相固定,在外力作用下,卡柱6伸入到上护框2下侧的凹孔内部,在限位弹簧96的作用下,滑动块94向下侧移动,进而固定柱95伸入到卡柱6上侧的凹孔内部,进而便于对柔性筒体3进行携带。柔性筒体3的外侧包裹有支撑弹簧4,支撑弹簧4的上侧与上护框2的下侧位置相固定,支撑弹簧4的下侧与下护框5的上侧端面相固定,柔性筒体3的外侧套装有支撑弹簧4,在支撑弹簧4的作用下,上护框2与下护框5分离,进而使得柔性筒体3恢复原状,进而便于使用者将卡框1卡接到上护框2的上侧位置,便于通过过滤滤芯7对水液进行过滤。固定结构9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结构9对称固定在上护框2的两侧位置,进而便于将柔性筒体3进行收纳。卡柱6的上侧位置为圆弧形结构,卡柱6与开设在上护框2下侧的凹槽相卡接,进而便于卡柱6插入开设在下护框5下侧的凹孔内部。具体实施方式:使用时,通过拉动拉盘91,进而拉盘91带动连接杆92移动,进而限位弹簧96被拉伸,进而固定柱95与卡柱6上的凹孔相脱离,在支撑弹簧4的作用下,上护框2与下护框5之间的位置分离,进而柔性筒体3可以进行使用,然后将卡框1的下端面与上护框2的下端面相贴合,进而可以通过将水液倒入到过滤过滤芯的内部,进而实现对水液的过滤,将传统的过滤网设计为柔性结构,该设计便于对柔性筒体3进行折叠放置,解决了在野外生活存在过滤筒携带不方便的问题,外力作用下,卡柱6伸入到上护框2下侧的凹孔内部,在限位弹簧96的作用下,滑动块94向下侧移动,进而固定柱95伸入到卡柱6上侧的凹孔内部,进而便于对柔性筒体3进行携带。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芯可更换的野外过滤筒,包括柔性筒体(3)以及下护框(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框(5)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柔性筒体(3),所述柔性筒体(3)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上护框(2),所述上护框(2)的边缘位置转动连接有转动提框(8),所述上护框(2)的上侧端面与卡框(1)的下侧端面相贴合,所述卡框(1)的内圈与过滤滤芯(7)相固定且过滤滤芯(7)的边缘与柔性筒体(3)的边缘相卡接,所述下护框(5)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卡柱(6)且卡柱(6)的前侧位置开设有凹孔,所述上护框(2)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固定结构(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芯可更换的野外过滤筒,包括柔性筒体(3)以及下护框(5),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框(5)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柔性筒体(3),所述柔性筒体(3)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上护框(2),所述上护框(2)的边缘位置转动连接有转动提框(8),所述上护框(2)的上侧端面与卡框(1)的下侧端面相贴合,所述卡框(1)的内圈与过滤滤芯(7)相固定且过滤滤芯(7)的边缘与柔性筒体(3)的边缘相卡接,所述下护框(5)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卡柱(6)且卡柱(6)的前侧位置开设有凹孔,所述上护框(2)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固定结构(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滤芯可更换的野外过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9)包括外筒(93),所述外筒(93)为圆柱形筒状结构,所述外筒(9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94),且滑动块(94)的侧面与外筒(93)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外筒(93)的上侧位置连接固定有连接杆(92)且连接杆(92)的上侧穿过外筒(93)与拉盘(91)相固定,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汉威张银汝
申请(专利权)人:张银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