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症病人急救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主体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内部设置有气囊,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丝杆,所述固定座上对应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的外部滑动套接有滑套,两个所述滑套之间连接有滚珠螺母,所述滚珠螺母的一侧安装有翘板,所述翘板的一侧安装有按压板,且按压板与气囊相接触,所述主体的顶部安装有控制器,所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轴座,所述轴座与翘板的中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翘板的一端与滚珠螺母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实用性强和可控氧气浓度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症病人急救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重症病人急救装置。
技术介绍
医院在对自主呼吸困难的病人急救过程中,多数使用急救呼吸气囊辅助患者呼吸。急救呼吸气囊由面罩、单向阀、球体和储气阀等组成,目的是维持和增加机体通气量和纠正威胁生命的低氧血量。而现有的呼吸困难病人急救多采用手动按压气囊的方式将气囊内的气体吹入病人体内,造成医务人员手部疲劳的现象,实用性差;同时现有的呼吸困难病人急救装置无法调节通入氧气的浓度,在病人缺氧时需要供入更多的空气,效率低。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可控氧气浓度的一种重症病人急救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症病人急救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症病人急救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主体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内部设置有气囊。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丝杆,所述固定座上对应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的外部滑动套接有滑套,两个所述滑套之间连接有滚珠螺母,所述滚珠螺母的一侧安装有翘板,所述翘板的一侧安装有按压板,且按压板与气囊相接触,所述主体的顶部安装有控制器。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顶部设置有轴座,所述轴座与翘板的中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翘板的一端与滚珠螺母通过铰链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一侧安装有卡板,所述卡板的顶部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卡板与活动板之间开设有通孔,且气囊的出气口穿过通孔。进一步的,所述气囊的进气口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气囊的出气口贯通连接有第一通气软管,所述第一通气软管的一端贯通连接有呼吸面罩,所述第一通气软管的一侧贯通连接有第二通气软管,所述第二通气软管的一端贯通连接有氧气罐。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气软管上分别设置有压力表、节流阀和第二单向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1)通过设置有升降装置,通过电机驱动按压板上下移动,实现气囊的反复挤压,避免医生手动按压气囊,省时省力;(2)通过将轴座与翘板转动连接,将支点放在中间位置,避免应力集中造成使用寿命降低;(3)通过设置有氧气罐和节流阀等构件,可以将通入患者口内的气体加入一定浓度的氧气,提升缺氧患者的心肺复苏效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按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氧气罐与气囊连接示意图;图中:1、主体;11、轴座;12、弧形槽;2、气囊;21、第一单向阀;22、第一通气软管;23、第二通气软管;3、升降装置;31、电机;32、固定座;33、导轨;34、滑套;35、丝杆;36、滚珠螺母;4、按压装置;41、翘板;411、按压板;5、卡板;51、活动板;6、控制器;7、呼吸面罩;8、氧气罐;81、压力表;82、节流阀;83、第二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重症病人急救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升降装置3,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12,弧形槽12的内部设置有气囊2,升降装置3用于使气囊2压缩变形,使患者体内通入气体,避免医生手动按压气囊2,省时省力;升降装置3包括固定座32,固定座32的顶部安装有电机31,电机3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丝杆35,固定座32上对应设置有导轨33,导轨33的外部滑动套接有滑套34,两个滑套34之间连接有滚珠螺母36,滚珠螺母36的一侧安装有翘板41,翘板41的一侧安装有按压板411,且按压板411与气囊2相接触,主体1的顶部安装有控制器6,当对气囊2进行挤压时,启动电机31,其输出轴带动丝杆35转动,使得滑套34在导轨33外上下运动,反复挤压气囊2,实现自动工作;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轴座11,轴座11与翘板41的中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翘板41的一端与滚珠螺母36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当翘板41运动时,由于滚珠螺母36上下位置的变化,其以轴座11为中心旋转,用其一端按压气囊2,将支点放在中间位置,避免应力集中造成使用寿命降低;主体1的一侧安装有卡板5,卡板5的顶部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活动板51,卡板5与活动板51之间开设有通孔,且气囊2的出气口穿过通孔,卡板5用于固定气囊2的位置,将卡板5与活动板51分开即可将气囊2取出,卡合时即可固定其位置;气囊2的进气口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1,气囊2的出气口贯通连接有第一通气软管22,第一通气软管22的一端贯通连接有呼吸面罩7,第一通气软管22的一侧贯通连接有第二通气软管23,第二通气软管23的一端贯通连接有氧气罐8,第一单向阀21用于在气囊挤压时防止气体从进气口跑出,气囊2的气体经过第一通气软管22来到呼吸面罩7内,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作用,氧气罐8内的氧气进过第二通气软管23与第一通气软管22内的气体进行混合,可以将通入患者口内的气体加入一定浓度的氧气,提升缺氧患者的心肺复苏效率;第二通气软管23上分别设置有压力表81、节流阀82和第二单向阀83,当调节氧气罐8输出的氧气浓度时,通过旋转节流阀82的开度,可以调节氧气的输出量,并通过压力表81观察示数掌握精确度,第二单向阀83用于防止气体回流。工作原理:当使用该急救装置时,升降装置3用于使气囊2压缩变形,使患者体内通入气体,避免医生手动按压气囊2,省时省力;当对气囊2进行挤压时,启动电机31,其输出轴带动丝杆35转动,使得滑套34在导轨33外上下运动,反复挤压气囊2,实现自动工作;当翘板41运动时,由于滚珠螺母36上下位置的变化,其以轴座11为中心旋转,用其一端按压气囊2,将支点放在中间位置,避免应力集中造成使用寿命降低;卡板5用于固定气囊2的位置,将卡板5与活动板51分开即可将气囊2取出,卡合时即可固定其位置;第一单向阀21用于在气囊挤压时防止气体从进气口跑出,气囊2的气体经过第一通气软管22来到呼吸面罩7内,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的作用,氧气罐8内的氧气进过第二通气软管23与第一通气软管22内的气体进行混合,可以将通入患者口内的气体加入一定浓度的氧气,提升缺氧患者的心肺复苏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症病人急救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升降装置(3),所述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12),所述弧形槽(12)的内部设置有气囊(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症病人急救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升降装置(3),所述主体(1)的顶部开设有弧形槽(12),所述弧形槽(12)的内部设置有气囊(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症病人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3)包括固定座(32),所述固定座(32)的顶部安装有电机(31),所述电机(3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丝杆(35),所述固定座(32)上对应设置有导轨(33),所述导轨(33)的外部滑动套接有滑套(34),两个所述滑套(34)之间连接有滚珠螺母(36),所述滚珠螺母(36)的一侧安装有翘板(41),所述翘板(41)的一侧安装有按压板(411),且按压板(411)与气囊(2)相接触,所述主体(1)的顶部安装有控制器(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症病人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顶部设置有轴座(11),所述轴座(11)与翘板(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秀梅,詹雪梅,宫娟,罗抗芹,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