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无针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6111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输注器技术领域,公开了正压无针连接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呈中空状且在内部设置有胶塞,所述胶塞的上部设有胶塞上端部,所述胶塞上端部与外壳内壁形成密封结构,所述胶塞的下部设有胶塞下端部,所述胶塞下端部套接在端盖侧壁上,且所述胶塞内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上部设置有连通槽,所述内腔下部连通端盖内部两侧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末端连通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胶塞侧壁呈为螺纹形状,在经外用连接接头推压时,胶塞上端部处于轴向的平面移动直至到外壳中部,即外壳内壁与胶塞上端部间分离才形成药液的流道,可以避免过早形成流道将外界的细菌灰尘等带入到输注液中,保证了输注液的洁净,卫生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压无针连接件
本技术涉及医用输注器
,尤其涉及正压无针连接件。
技术介绍
正压接头是一种无针密闭的输液接头,因其在拔出注射器瞬间产生正压,具有操作简单、避免针刺伤、有效减少回血堵管发生,延长置管时间等优点,常用于连接静脉置管。实际应用中,如果输送的液体中含有大分子的组织结构,比如血液,导流槽的设置容易划伤血细胞,从而影响输液疗效,同时,导流槽的设置也会在上盖的内壁处形成死角,造成药物的残留,影响药剂量的准确性。故专利申请提出一种正压无针连接件,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正压无针连接件,在经外用连接接头推压时,胶塞上端部处于轴向的平面移动直至到外壳中部,即外壳内壁与胶塞上端部间分离才形成药液的流道,可以避免过早形成流道将外界的细菌灰尘等带入到输注液中,保证了输注液的洁净,卫生安全的优点,解决了胶塞在受压进行开合时立刻进行变形形成液体流道,容易带入细菌等造成污染的问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正压无针连接件,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呈中空状且在内部设置有胶塞,所述胶塞的上部设有胶塞上端部,所述胶塞上端部与外壳内壁形成密封结构,所述胶塞的下部设有胶塞下端部,所述胶塞下端部套接在端盖侧壁上,且所述胶塞内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上部设置有连通槽,所述内腔下部连通端盖内部两侧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末端连通外部,在所述排气孔下部的端盖上还设置有液体出口。进一步地,所述胶塞外部设置有胶塞侧壁,所述胶塞侧壁呈为螺纹形状。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底端延伸至端盖上,所述端盖与外壳螺纹密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内壁上的坡度型面,所述坡度型面的上部与胶塞上端部相抵触形成上部密封。进一步地,所述胶塞的上部还设置有胶塞肩部,所述胶塞肩部与坡度型面的下部相抵触形成中部密封。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上部外壁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外壳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连通槽从外壳内壁延伸出至外壳上端部,且所述连通槽的上端与外壳上端部相齐平。进一步地,所述胶塞上端部与外部连接接头相抵接,所述连接接头向下推压,使所述胶塞上端部外壳中部,所述外壳内壁形成导流通道,药液经过外壳内壁流经液体出口。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接头的外力撤销后,所述排气孔从外部吸气进入内腔,所述胶塞不断复原,最后使所述坡度型面的上部与胶塞上端部相抵触形成上部密封,所述胶塞肩部与坡度型面的下部相抵触形成中部密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胶塞侧壁呈为螺纹形状,在经外用连接接头推压时,胶塞上端部处于轴向的平面移动直至到外壳中部,即外壳内壁与胶塞上端部间分离才形成药液的流道,可以避免过早形成流道将外界的细菌灰尘等带入到输注液中,保证了输注液的洁净,卫生安全;2、胶塞在受压时,内腔处先产生变形,胶塞上端部始终呈平面沿外壳内壁向下移,当胶塞上端部还未脱离外壳内壁时,胶塞与外壳内壁保持密封,避免了从外界带入细菌或灰尘,使形成流道的时间或长度具有可控性,更卫生健康,结合外壳内壁的坡度位,使得胶塞变形受到一定的限制,避免在外壳内壁的回摆影响密封效果,并且装置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和生产成本较低。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正压无针连接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正压无针连接件与连接接头的连接剖视图。图中:1-外壳、11-外壳上端部、12-外壳内壁、13-凸块、2-胶塞、21-胶塞上端部、22-胶塞侧壁、23-胶塞下端部、24-连通槽、25-胶塞肩部、26-内腔、3-端盖、31-排气孔、32-端盖侧壁、33-液体出口、4-连接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2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正压无针连接件,包括外壳1,外壳1内部呈中空状且在内部设置有胶塞2,胶塞2的上部设有胶塞上端部21,胶塞上端部21与外壳内壁12形成密封结构,胶塞2的下部设有胶塞下端部23,胶塞下端部23套接在端盖侧壁32上,且胶塞2内设置有内腔26,内腔26上部设置有连通槽24,内腔26下部连通端盖3内部两侧的排气孔31,排气孔31末端连通外部,在排气孔31下部的端盖3上还设置有液体出口33,以便于药物从液体出口33流出,密封结构可以避免过早形成流道将外界的细菌灰尘等带入到输注液中,保证了输注液的洁净,卫生安全。在本实施例中,胶塞2外部设置有胶塞侧壁22,胶塞侧壁22呈为螺纹形状,占空间小,同时便于被压缩发生形变,也便于复原。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底端延伸至端盖3上,端盖3与外壳1螺纹密封连接,以实现外壳1内部与端盖3内部连通形成流通通道。在本实施例中,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内壁12上的坡度型面,坡度型面的上部与胶塞上端部21相抵触形成上部密封,胶塞2的上部还设置有胶塞肩部25,胶塞肩部25与坡度型面的下部相抵触形成中部密封,上部密封在经外用连接接头4推压时,胶塞上端部21处于轴向的平面移动直至到外壳1中部,即外壳内壁12与胶塞上端部21间分离才形成药液的流道,可以避免过早形成流道将外界的细菌灰尘等带入到输注液中,保证了输注液的洁净,卫生安全。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上部外壁上设置有凸块13,凸块13与外壳1一体成型,便于对外壳1进行拿取。在本实施例中,连通槽24从外壳内壁12延伸出至外壳上端部11,且连通槽24的上端与外壳上端部11相齐平,胶塞上端部21与外部连接接头4相抵接,连接接头4内部口径会与连通槽24相通,连接接头4向下推压,使胶塞上端部21外壳中部,外壳内壁12形成导流通道,药液从连通槽24流入经过外壳内壁流经液体出口,连接接头4的外力撤销后,排气孔31从外部吸气进入内腔26,胶塞2不断复原,最后使坡度型面的上部与胶塞上端部21相抵触形成上部密封,胶塞肩部25与坡度型面的下部相抵触形成中部密封。本技术方案由于胶塞侧壁23呈为螺纹形状,在经外用连接接头4推压时,胶塞上端部21处于轴向的平面移动直至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正压无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呈中空状且在内部设置有胶塞,所述胶塞的上部设有胶塞上端部,所述胶塞上端部与外壳内壁形成密封结构,所述胶塞的下部设有胶塞下端部,所述胶塞下端部套接在端盖侧壁上,且所述胶塞内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上部设置有连通槽,所述内腔下部连通端盖内部两侧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末端连通外部,在所述排气孔下部的端盖上还设置有液体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正压无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呈中空状且在内部设置有胶塞,所述胶塞的上部设有胶塞上端部,所述胶塞上端部与外壳内壁形成密封结构,所述胶塞的下部设有胶塞下端部,所述胶塞下端部套接在端盖侧壁上,且所述胶塞内设置有内腔,所述内腔上部设置有连通槽,所述内腔下部连通端盖内部两侧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末端连通外部,在所述排气孔下部的端盖上还设置有液体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压无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塞外部设置有胶塞侧壁,所述胶塞侧壁呈为螺纹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正压无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端延伸至端盖上,所述端盖与外壳螺纹密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压无针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内壁上的坡度型面,所述坡度型面的上部与胶塞上端部相抵触形成上部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正压无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峰沈哲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迈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