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摩背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968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按摩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按摩背靠,包括底壳、按摩机构及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连接板、第一驱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及剪切架。连接板与底壳上的轨道滑动连接,剪切架具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下端设置于连接板上,按摩机构设置于剪切架的上端。第一传动机构包括行程固定件和丝杆。丝杆可转动于连接板上,行程固定件与丝杆螺接,第一驱动组件与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用于驱使丝杆转动,以使按摩机构上下升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按摩背靠,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单独控制丝杆传动,能够精准带动行程固定件往复移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杆移动,进而带动按摩机构上升或者下降,以便与人体的背部曲线贴合进而按摩,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按摩背靠
本技术属于按摩装置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按摩背靠。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压力的增加,背靠式按摩器作为一个很好的减压舒缓身心的工具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按摩背靠作为背靠式按摩器的关键部件,通常决定了背靠式按摩器所具备的功能。但是,现有的按摩背靠无法精确调节高度,从而无法较好地与用户的背部贴合,导致按摩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摩背靠及按摩器,以解决现有的按摩背靠无法精确调节高度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按摩背靠,包括底壳、按摩机构以及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连接板、第一驱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以及剪切架;所述底壳上设有轨道,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轨道可滑动连接;所述剪切架具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交叉铰接形成上下伸缩结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按摩机构设置于所述剪切架的上端;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丝杆,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以及行程固定件,与所述丝杆螺接,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铰接;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用于驱使所述丝杆转动;所述丝杆转动带动所述行程固定件沿所述连接板移动,以使所述行程固定件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移动,驱使所述按摩机构上下升降。可选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还包括: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丝杆的远离所述行程固定件的一端,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以及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蜗杆的远离第一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所述按摩机构下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交叉设置并相互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与所述按摩机构下部铰接。可选地,所述行程固定件包括:本体,与所述丝杆的一端螺纹连接;以及滑块,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与所述滑块铰接。可选地,所述按摩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行程固定件滑动连接;至少一个按摩头,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背离所述行程固定件的一侧;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以及第二传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和所述按摩头之间,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通过第二传动组件驱使所述按摩头旋转。可选地,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轴,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传动连接;以及第三齿轮,与所述按摩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的另一侧传动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以及第二蜗杆,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端部连接,所述第二蜗杆与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传动连接。可选地,所述按摩背靠还包括:推送机构,所述推送机构设置于所述底壳内,所述推送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用于驱使所述连接板相对于所述底壳滑动,以使所述按摩机构相对于所述底壳滑动。可选地,所述推送机构包括:第三驱动组件;以及第三传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三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组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用于驱使所述连接板相对于所述底壳滑动,以驱使所述按摩机构相对于所述底壳滑动。可选地,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转动轴,设置于连接板上;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四齿轮的一侧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传动连接;以及齿条,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壳上,所述第四齿轮的另一侧与所述齿条传动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按摩背靠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按摩背靠,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单独控制丝杆传动,丝杆传动具有精度高、传动效率高的优点,因此能够精准带动行程固定件往复移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杆移动,进而驱使按摩机构上下升降,以便与人体的背部曲线贴合进而按摩,操作简单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摩背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摩背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摩机构和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摩机构和升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摩机构和升降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摩机构和升降机构的仰视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摩机构和升降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摩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按摩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升降机构、11-按摩机构、111-壳体、112-按摩头、113-第二驱动组件、1131-第二驱动件、1132-第二蜗杆、114-第二传动组件、1141-第一转动轴、1142-第二齿轮、1143-第三齿轮、115-滑轨;12-第一驱动组件、121-第一驱动件、122-第一蜗杆;13-第一传动组件、131-行程固定件、1311-滑块、1312-本体、132-丝杆、133-第一齿轮、14-连接板;15-剪切架、151-第一连杆、152-第二连杆;2-底壳;21-轨道;3-推送机构;4-第三驱动组件、41-第三驱动件、42-第三蜗杆;5-第三传动组件、51-第二转动轴、52-第四齿轮、521-第一级、522-第二级、523-第三级、53-齿条;6-盖板;7-复位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按摩背靠,包括底壳、按摩机构以及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连接板、第一驱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以及剪切架;/n所述底壳上设有轨道,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轨道可滑动连接;/n所述剪切架具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交叉铰接形成上下伸缩结构;/n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按摩机构设置于所述剪切架的上端;/n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n丝杆,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以及/n行程固定件,与所述丝杆螺接,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铰接;/n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用于驱使所述丝杆转动;所述丝杆转动带动所述行程固定件沿所述连接板移动,以使所述行程固定件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移动,驱使所述按摩机构上下升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摩背靠,包括底壳、按摩机构以及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连接板、第一驱动组件、第一传动组件以及剪切架;
所述底壳上设有轨道,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轨道可滑动连接;
所述剪切架具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交叉铰接形成上下伸缩结构;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均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按摩机构设置于所述剪切架的上端;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
丝杆,可转动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以及
行程固定件,与所述丝杆螺接,并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铰接;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丝杆的一端传动连接,用于驱使所述丝杆转动;所述丝杆转动带动所述行程固定件沿所述连接板移动,以使所述行程固定件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移动,驱使所述按摩机构上下升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背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还包括:
第一齿轮,套设于所述丝杆的远离所述行程固定件的一端,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以及
第一蜗杆,所述第一蜗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蜗杆的远离第一驱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传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背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与所述按摩机构下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铰接;
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交叉设置并相互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与所述按摩机构下部铰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摩背靠,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固定件包括:
本体,与所述丝杆的一端螺纹连接;以及
滑块,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杆的下端与所述滑块铰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摩背靠,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机构包括:
壳体,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耀茅煦凡王杰斌
申请(专利权)人:奥佳华智能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漳州蒙发利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