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内舱结构以及水下航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875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舱结构以及水下航行器,其中内舱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独立舱以及硬质框架;硬质框架包括型材底框、型材顶框以及多个第一连接型材;多个第一连接型材的两端分别与型材底框以及型材顶框连接固定;至少两个独立舱均可拆卸安装于硬质框架内;独立舱内设有密封的耐压腔。可以按需将水下航行器的内部载荷设备进行划分,再分别集成安装在独立舱内,有利于将内部载荷设备进行集成化与整体模块化处理,对水下航行器内部进行优化。再通过硬质框架对至少两个独立舱进行集中安装固定,便于整体的卸取和吊装,维护更加方便的同时,整体结构也更加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舱结构以及水下航行器
本申请涉及水下航行相关
,尤其涉及一种内舱结构以及水下航行器。
技术介绍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和矿产等资源,海洋的探索和开发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水下航行器作为海洋探索和开发必不可少的工具,其研究和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和航行作业的顺利进行,水下航行器使用前或使用后,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检查维护。但是目前的水下航行器大都为鱼雷型,采用分段隔舱,多舱结构使得内舱的设计变得复杂,水密线缆的用量较多,同时舱内空间狭小,设备的安放多有不便,布线和密封的难度也会加大,拆装维护任务重、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内舱结构,应用于水下航行器,可以优化水下航行器的内部结构,减少了水密线缆使用,降低了水密难度和故障发生率,拆装维护便利、效率高。本申请的第二目的是提供过一种水下航行器。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内舱结构,包括至少两个独立舱以及硬质框架;所述硬质框架包括型材底框、型材顶框以及多个第一连接型材;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型材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型材底框以及所述型材顶框连接固定;至少两个所述独立舱均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硬质框架内,且呈并排设置;所述独立舱内设有密封的耐压腔。进一步地,所述硬质框架呈方形笼式结构;所述第一连接型材具体为四条;四条所述第一连接型材分别设置于型材底框与型材顶框的四个角位置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型材底框与所述型材顶框均呈日字型;还包括两条第二连接型材;两条所述第二连接型材设置在所述型材底框与所述型材顶框之间,且与型材顶框的中部型材条处于共面位置。进一步地,还包括两条第三连接型材;两条所述第三连接型材分别呈45°倾斜设置在所述型材顶框的中部型材条与两条所述第二连接型材之间呈夹角的位置处;所述第三连接型材分别通过挤压角座与所述型材顶框的中部型材条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型材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型材顶框上可拆卸设有至少两个吊环螺钉。进一步地,所述型材顶框上设有与所述吊环螺钉一一对应的吊环安装块;所述吊环安装块安装于所述型材顶框上的型材单元之间的连接位置,且分别与所述连接位置的各个型材单元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吊环安装块呈凸字形,其凸头部上设有供吊环螺钉插入的螺纹孔。进一步地,所述独立舱均包括呈圆柱形的舱体以及端盖;所述舱体至少一端设有开口;所述端盖可拆卸密封盖设于所述开口。进一步地,所述独立舱内均设有温差发电装置;所述温差发电装置包括半导体温差发电片以及升压稳压器;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固定在所述独立舱内,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的热端可与所述耐压腔内装设的发热元器件表面连接,冷端与所述耐压腔的壁面连接;所述升压稳压器与所述半导体温差发电片电连接。一种水下航行器,包括外壳、固定板以及所述的内舱结构;所述内舱结构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固定板设在所述外壳的底部下方,通过平头螺钉与所述硬质框架底部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硬质框架之间对所述外壳底部形成夹持固定;所述平头螺钉的头部位于所述外壳外。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应用于水下航行器的内舱结构,设置至少两个具有密封耐压腔的独立舱,可以按需将水下航行器的内部载荷设备进行划分,再分别集成安装在独立舱内,有利于减少水密线缆的使用数量,降低了水密的难度和故障发生率,在保证主要电气及部件水密性的同时实现模块化设计,便于制造装配、后期维护以及配件更换。再者通过硬质框架对至少两个独立舱进行集中安装固定,便于整体的卸取和吊装,维护更加方便的同时,整体结构也更加紧凑。而且硬质框架也可以用于加强水下航行器整体结构的力学强度,使得水下航行器能够抵御更大的外部压力。本申请提供的水下航行器,包括外壳、固定板以及上述改进的内舱结构,其中将上述改进内舱结构通过固定板与外壳连接,实现三明治结构的连接配合,这种连接结构方式可以保证连接强度同时避免外壳被夹坏。而且紧固用的紧固件采用平头螺钉,并使得平头螺钉的头部处于外壳外,这样在放置于地面进行拆装维护时,可以以平头螺钉的头部端面代替整个外壳的底面作为落地支点,避免因表面不平整而整体放置不稳,也可以防止底部积水而导致锈蚀,也防止底面被刮花。整体在水下航行领域上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适应性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内舱结构轴侧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内舱结构的硬质框架轴侧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内舱结构的硬质框架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内舱结构的硬质框架的连接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内舱结构的硬质框架的俯视图;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图7为图5的C-C剖视图;图8为图7的A位置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内舱结构的温差发电装置应用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水下航行器爆炸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水下航行器不带有独立舱的透视图;图12为图10中的B位置放大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水下航行器盖板的轴侧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水下航行器盖板的剖视图;图中:1、外壳;11、盖板;111、第二安装孔;112、避让口;113、第一凸块部;114、第二凸块部;2、硬质框架;20、第二连接型材;21、型材底框;22、型材顶框;23、第一连接型材;24、第三连接型材;25、挤压角座;26、吊环安装块;27、吊环螺钉;28、连接板;281.、第一安装孔;29、固定板;291、平头螺钉;210/220、中部型材条;3、独立舱;31、舱体;32、环形加强筋;33、连接座板;34、端盖;41、半导体温差发电片;42、升压稳压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独立舱以及硬质框架;/n所述硬质框架包括型材底框、型材顶框以及多个第一连接型材;/n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型材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型材底框以及所述型材顶框连接固定;/n至少两个所述独立舱均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硬质框架内;/n所述独立舱内设有密封的耐压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独立舱以及硬质框架;
所述硬质框架包括型材底框、型材顶框以及多个第一连接型材;
多个所述第一连接型材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型材底框以及所述型材顶框连接固定;
至少两个所述独立舱均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硬质框架内;
所述独立舱内设有密封的耐压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框架呈方形笼式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型材具体为四条;
四条所述第一连接型材分别设置于型材底框与型材顶框的四个角位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底框与所述型材顶框均呈日字型;
还包括两条第二连接型材;
两条所述第二连接型材设置在所述型材底框与所述型材顶框之间,且与型材顶框的中部型材条处于共面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舱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条第三连接型材;
两条所述第三连接型材分别呈45°倾斜设置在所述型材顶框的中部型材条与两条所述第二连接型材之间呈夹角的位置处;
所述第三连接型材分别通过挤压角座与所述型材顶框的中部型材条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型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顶框上可拆卸设有至少两个吊环螺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大鹏麻彩朋颜家杰马勇王嘉玺闫勋邓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