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767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加工出具有凹腔和喇叭状微结构通孔阵列的通孔模具;加工出柔性薄膜;将通孔模具的下侧面键合在柔性薄膜的上表面上;将柔性薄膜的下表面与气压腔室壳体密封连接围成气压可调腔室;保持气压可调腔室与大气相通,将第一液态橡胶弹性体浇入凹腔和喇叭状微结构通孔阵列中,并在真空环境中脱泡;脱泡完成后,对气压可调腔室施加气体压力,使得柔性薄膜产生向各个圆台形通孔内凹的弯曲曲面,得到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对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进行大面积、批量化、一致性制备,通过调整气体压力可以控制内凹圆弧曲面的形状,制备流程简单、调控方便且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制备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仿生设计与制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具有微观结构阵列的仿生粘附表面对于光滑物体表面具有优异的粘附和摩擦性能,在智能机器人、可穿戴电子、航空航天和深海探测等领域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以蘑菇状为代表的末端圆盘直径大于柱体直径的微观结构能够产生高于100kPa的粘附强度。根据现有文献报道,单个蘑菇状微观结构能够产生高达200kPa的粘附强度,并且能够实现成熟的蘑菇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制备工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发现,由蘑菇状结构末端形成凹陷曲面得到的单个喇叭状微观结构能够产生超过1MPa的粘附强度。然而,受限于喇叭状微结构末端的内凹圆弧曲面的特殊形状,传统的光刻、压印等微纳制造工艺难以实现阵列式微结构的直接制备。而通过双光子光刻等手段仅能够制备少数喇叭状结构,难以实现大面积的制备。现有的制备手段限制了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超高粘附性能的应用。因此,实现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大面积制备工艺成为仿生粘附技术发展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制备工艺,能够对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进行大面积、批量化、一致性制备,同时,通过调整气体压力的大小可以控制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内凹圆弧曲面的形状,流程简单、调控方便、成本低且一致性好。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加工出通孔模具,所述通孔模具的上侧面具有一凹腔,所述通孔模具中具有喇叭状微结构通孔阵列,所述喇叭状微结构通孔阵列中的每一单个所述喇叭状微结构通孔包括圆柱形通孔和圆台形通孔,所述圆柱形通孔的上端与所述凹腔连通,所述圆柱形通孔的下端与所述圆台形通孔的上端连通,所述圆台形通孔的下端贯通所述通孔模具的下侧面,所述圆台形通孔的下端孔径大于所述圆台形通孔的上端孔径;加工出柔性薄膜;将所述通孔模具的下侧面键合在所述柔性薄膜的上表面上,形成组合模具;将所述组合模具的所述柔性薄膜的下表面与气压腔室壳体密封连接,使得所述柔性薄膜与所述气压腔室壳体围成气压可调腔室;保持所述气压可调腔室与大气相通,向所述组合模具的所述通孔模具的所述凹腔中加入第一液态橡胶弹性体,使得所述第一液态橡胶弹性体进入所述喇叭状微结构通孔阵列中,并在真空环境中脱泡;脱泡完成后,对所述气压可调腔室施加气体压力,使得所述柔性薄膜产生向各个所述圆台形通孔内凹的弯曲曲面,从而浇铸得到均一性的具有内凹曲面的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制备工艺,加工出通孔模具和柔性薄膜,通孔模具的下侧面与柔性薄膜的上表面键合形成组合模具,通孔模具中多个喇叭状微结构通孔可以按照矩形、多边形或其他的形式排列成喇叭状微结构通孔阵列,圆台形通孔的与通孔模块的下侧面圆滑过渡,柔性薄膜的下表面与气压腔室壳体密封连接,柔性薄膜与气压腔室壳体围成气压可调腔室;向组合模具的通孔模具的凹腔中浇筑第一液态橡胶弹性体,此时气压可调腔室与大气连通,避免柔性薄膜受力弯曲变形,当第一液态橡胶弹性体充分进入喇叭状微结构通孔阵列中后,将组合模具整体放入真空桶中,以使得第一液态橡胶弹性体在真空环境中充分脱泡;脱泡完成后,将气压可调腔室与压力泵相连,通过压力泵向气压可调腔室施加气体压力,气体压力根据实际情况中柔性薄膜的弹性模量、柔性薄膜的厚度和内凹曲面的弯曲程度确定,利用气体的压力使得柔性薄膜向各个圆台形通孔内弯曲变形,从而使得各个圆台形通孔内的第一液态橡胶弹性体的底部变为内凹圆弧曲面,气压可调腔室内的气压分布均匀,能够使得各个圆台形通孔内的第一液态橡胶弹性体的底部形状相同,进而实现大面积、批量化地制备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通过对气压可调腔室施加不同程度的气体压力,可以控制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内凹圆弧曲面的形状。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制备工艺,能够对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进行大面积、批量化、一致性制备,同时,通过调整气体压力的大小可以控制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内凹圆弧曲面的形状,流程简单、调控方便、成本低且一致性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通孔模具采用超精密铣削的机加工方法或光刻并刻蚀的微纳制造方法加工出的金属薄板或硅片薄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柔性薄膜采用第二液态橡胶弹性体通过旋涂或涂模的方法制得。根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第二液态橡胶弹性体的材料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液态橡胶弹性体的材料类型。根据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液态橡胶弹性体的材料为第一硅胶或第一聚氨酯,所述第二液态橡胶弹性体的材料为第二硅胶和第二聚氨酯,所述第一液态橡胶弹性体的弹性模量不同于第二液态橡胶弹性体的弹性模量。根据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时候实例,所述柔性薄膜的弹性模量不大于100MPa,所述柔性薄膜的厚度小于所述圆台形通孔高度的1/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将所述通孔模具的下侧面键合在所述柔性薄膜的上表面上,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分别将所述通孔模具和所述柔性薄膜通过等离子体处理活化,然后将所述通孔模具的下侧面与所述柔性薄膜的上表面按压,再高温固化成型,从而得到所述的组合模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对所述气压可调腔室施加气体压力,所述柔性薄膜开始产生向各个所述圆台形通孔内凹的弯曲曲面,待所述第一液态橡胶弹性体随着所述柔性薄膜的变形而流动平稳后,对所述第一液态橡胶弹性体的顶面进行平整处理。根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平整处理的方式为:在所述通孔模具的上侧面加盖一张PET膜或玻璃板,以通过所述PET膜或玻璃板压平所述第一液态橡胶弹性体的顶面。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组合模具1通孔模具11凹腔111喇叭状微结构通孔阵列112喇叭状微结构通孔1121圆柱形通孔11211圆台形通孔11212柔性薄膜12第一液态橡胶弹性体2气压腔室壳体3气压可调腔室4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5玻璃板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制备工艺中的组合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制备工艺中的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一个方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制备工艺中的通孔模具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制备工艺中的组合模具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制备工艺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加工出通孔模具,所述通孔模具的上侧面具有一凹腔,所述通孔模具中具有喇叭状微结构通孔阵列,所述喇叭状微结构通孔阵列中的每一单个所述喇叭状微结构通孔包括圆柱形通孔和圆台形通孔,所述圆柱形通孔的上端与所述凹腔连通,所述圆柱形通孔的下端与所述圆台形通孔的上端连通,所述圆台形通孔的下端贯通所述通孔模具的下侧面,所述圆台形通孔的下端孔径大于所述圆台形通孔的上端孔径;/n加工出柔性薄膜;/n将所述通孔模具的下侧面键合在所述柔性薄膜的上表面上,形成组合模具;/n将所述组合模具的所述柔性薄膜的下表面与气压腔室壳体密封连接,使得所述柔性薄膜与所述气压腔室壳体围成气压可调腔室;/n保持所述气压可调腔室与大气相通,向所述组合模具的所述通孔模具的所述凹腔中加入第一液态橡胶弹性体,使得所述第一液态橡胶弹性体进入所述喇叭状微结构通孔阵列中,并在真空环境中脱泡;/n脱泡完成后,对所述气压可调腔室施加气体压力,使得所述柔性薄膜产生向各个所述圆台形通孔内凹的弯曲曲面,从而浇铸得到均一性的具有内凹曲面的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加工出通孔模具,所述通孔模具的上侧面具有一凹腔,所述通孔模具中具有喇叭状微结构通孔阵列,所述喇叭状微结构通孔阵列中的每一单个所述喇叭状微结构通孔包括圆柱形通孔和圆台形通孔,所述圆柱形通孔的上端与所述凹腔连通,所述圆柱形通孔的下端与所述圆台形通孔的上端连通,所述圆台形通孔的下端贯通所述通孔模具的下侧面,所述圆台形通孔的下端孔径大于所述圆台形通孔的上端孔径;
加工出柔性薄膜;
将所述通孔模具的下侧面键合在所述柔性薄膜的上表面上,形成组合模具;
将所述组合模具的所述柔性薄膜的下表面与气压腔室壳体密封连接,使得所述柔性薄膜与所述气压腔室壳体围成气压可调腔室;
保持所述气压可调腔室与大气相通,向所述组合模具的所述通孔模具的所述凹腔中加入第一液态橡胶弹性体,使得所述第一液态橡胶弹性体进入所述喇叭状微结构通孔阵列中,并在真空环境中脱泡;
脱泡完成后,对所述气压可调腔室施加气体压力,使得所述柔性薄膜产生向各个所述圆台形通孔内凹的弯曲曲面,从而浇铸得到均一性的具有内凹曲面的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模具采用超精密铣削的机加工方法或光刻并刻蚀的微纳制造方法加工出的金属薄板或硅片薄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喇叭状微结构阵列粘附表面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薄膜采用第二液态橡胶弹性体通过旋涂或涂模的方法制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喇叭状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煜李小松李绿洲李新新孟永钢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