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山亮专利>正文

一种玻璃加工用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5757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玻璃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玻璃加工用夹持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的上方转动连接有一转动组件,转动组件的上方设有一夹持组件,限位组件包括一“U”形支撑架,“U”形支撑架的一相对内壁上均开设有一圆形凹槽,圆形凹槽的内壁上开设有一环形放置槽,“U”形支撑架的一相对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一转动杆,转动杆的中部周侧面固定套接有一齿环,“U”形支撑架的内底面上固定安装有一第一电机支座,第一电机支座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一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一齿轮,齿轮与齿环啮合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玻璃板的角度进行调整,从而使玻璃的加工更加方便,加工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加工用夹持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玻璃加工
,具体是一种玻璃加工用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玻璃是非晶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是用多种无机矿物(如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纯碱等)为主要原料,另外加入少量支撑原料制成的,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普通玻璃的化学组成是Na2SiO3、CaSiO3、SiO2或Na2O·CaO·6SiO2等,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复盐,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另有混入了某些金属的氧化物或者盐类而显现出颜色的有色玻璃,和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制得的钢化玻璃等,有时把一些透明的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称作有机玻璃。玻璃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夹持,现有的玻璃加工用夹持装置难以对不同尺寸的玻璃进行夹持,而且现有的玻璃加工用夹持装置难以改变玻璃的夹持角度,从而导致加工效果较差,为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玻璃加工用夹持装置,以此,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玻璃加工用夹持装置,具有适用范围广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的上方转动连接有一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的上方设有一夹持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一“U”形支撑架,所述“U”形支撑架的一相对内壁上均开设有一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内壁上开设有一环形放置槽,所述“U”形支撑架的一相对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一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中部周侧面固定套接有一齿环,所述“U”形支撑架的内底面上固定安装有一第一电机支座,所述第一电机支座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一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一齿轮,所述齿轮与齿环啮合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贯穿“U”形支撑架的一相对内壁,且转动杆的两端延伸至“U”形支撑架的外侧,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一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远离转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一挡板,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侧滑动连接有一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通过第一导向柱进行导向,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一端固定安装在“U”形支撑架上;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两转盘,所述转盘位于圆形凹槽的内部,所述转盘的外侧固定套接有一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位于环形放置槽的内部,且环形板与环形放置槽转动配合,两所述转盘之间转动连接有一第二螺纹杆,两所述转盘之间还固定安装有两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螺纹杆和第二导向柱的外侧滑动连接有两对称设置的滑板,所述转盘远离第二螺纹杆的一端面上固定安装有一摩擦环,所述摩擦环的一表面与限位板的一表面接触,所述摩擦环与限位板的接触面粗糙,一所述转盘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一第二电机支座,所述第二电机支座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一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转盘且与第二螺纹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柱与所述“U”形板之间的支撑定位板,所述支撑定位板朝向所述第二导向柱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柱滑移连接的滑移板,所述支撑定位板朝向所述“U”形板一侧设置有若干固定吸盘,所述固定吸盘包括同心设置的吸附腔和缓冲腔,所述支撑定位板内配合所述固定吸盘设置有吸附管道和缓冲管道,所述吸附管道与若干所述吸盘的吸附腔连通设置,所述缓冲管道与若干所述吸盘的缓冲腔连通设置,所述缓冲管道连通有气泵,所述吸附管道连通有真空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U”形板,所述“U”形板的下表面和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U”形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贯穿“U”形板的上表面且延伸至“U”形板的内部,所述电动伸缩杆位于“U”形板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一夹持板,所述“U”形板的内底面和夹持板的下表面之间夹持有一玻璃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U”形支撑架的下表面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一底板,所述连接板和底板垂直,且底板的下表面粗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杆的周侧面且位于“U”形支撑架的内部固定套接有两挡环,所述挡环的一表面与“U”形支撑架的内壁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板的顶部开设有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柱穿过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柱的直径与限位板顶部的导向槽的内径相同,且第一导向柱的周侧面和限位板顶部的导向槽的内壁均光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电机支座和第二驱动电机之间固定安装有一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为橡胶材质的构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U”形板的内底面上固定安装有一第一垫板,所述夹持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一第二垫板,所述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均为橡胶材质的构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所述缓冲腔内均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所述支撑定位板上对应每个固定吸盘位置均设置有报警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启动第二驱动电机的控制开关,第二驱动电机将会带动第二螺纹杆进行转动,第二螺纹杆的转动将会使两滑板相互靠近或是相互远离,两滑板相互靠近或是相互远离将会带动两“U”形板相互靠近或是相互远离,两“U”形板相互靠近或是相互远离能够对不同的玻璃板进行夹持,之后将玻璃板插入到两调节好间距的“U”形板的内部,然后启动电动伸缩杆,通过夹持板能够将玻璃板紧紧的夹持住,本专利技术能够对不同尺寸的玻璃板进行夹持,本专利技术的适用范围较广,易于推向市场。2、本专利技术通过启动第一驱动电机的控制开关,第一驱动电机将会带动齿轮转动,由于齿轮和齿环啮合连接,因此齿轮的转动将会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使两端的第一螺纹杆发生转动,第一螺纹杆的转动能够使限位板向外侧移动,从而使限位板的一表面与摩擦环的一表面分离,之后将玻璃板转动到一定角度之后,再次启动第一驱动电机,使限位板的一表面与摩擦环的一表面紧紧贴合在一起,从而对夹持组件进行限位,避免其发生转动,本专利技术能够对玻璃板的角度进行调整,从而使玻璃的加工更加方便,加工效果更好。3、本专利技术的支撑组件中的固定吸盘可以起到对玻璃的支撑作用,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固定吸盘的吸附腔可以起到对玻璃的吸附,从而进一步的加强对玻璃的位置固定;固定吸盘的缓冲腔中有气泵通入的空气,此时缓冲腔中的气体在缓冲腔中形成一定的气压,此时缓冲腔中的气体会对玻璃形成软支撑,结合固定吸盘本身对玻璃的支撑,从而起到了对玻璃的稳定支撑,减小了玻璃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的应力不均导致碎裂的可能性;同时缓冲腔中的气体会对玻璃在加工过程中受到的震动进行吸收,从而完成对玻璃受到震动的缓冲,减少了玻璃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受到震动导致玻璃易出现碎裂的可能性。4、本专利技术在缓冲腔中设置的气压传感器以及在支撑定位板上设置的报警器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在对玻璃进行钻孔作业时对钻头位置的把控,当钻头贯穿玻璃时,缓冲腔内空气会从玻璃钻孔与钻头之间的缝隙中逸出,此时缓冲腔内的气压发生变化,此时气压传感器将感受到的气压变化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此时工作人员即知晓钻头已经贯穿玻璃,从而避免钻头贯穿玻璃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加工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组件(1),所述限位组件(1)的上方转动连接有一转动组件(2),所述转动组件(2)的上方设有一夹持组件(3),所述转动组件(2)上设置有支撑组件;/n所述限位组件(1)包括一“U”形支撑架(101),所述“U”形支撑架(101)的一相对内壁上均开设有一圆形凹槽(104),所述圆形凹槽(104)的内壁上开设有一环形放置槽(105),所述“U”形支撑架(101)的一相对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一转动杆(106),所述转动杆(106)的中部周侧面固定套接有一齿环(107),所述“U”形支撑架(101)的内底面上固定安装有一第一电机支座(108),所述第一电机支座(108)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一第一驱动电机(109),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09)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一齿轮(110),所述齿轮(110)与齿环(107)啮合连接,所述转动杆(106)的两端分别贯穿“U”形支撑架(101)的一相对内壁,且转动杆(106)的两端延伸至“U”形支撑架(101)的外侧,所述转动杆(106)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一第一螺纹杆(111),所述第一螺纹杆(111)远离转动杆(10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一挡板(113),所述第一螺纹杆(111)的外侧滑动连接有一限位板(115),所述限位板(115)通过第一导向柱(114)进行导向,所述第一导向柱(11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U”形支撑架(101)上;/n所述转动组件(2)包括两转盘(201),所述转盘(201)位于圆形凹槽(104)的内部,所述转盘(201)的外侧固定套接有一环形板(202),所述环形板(202)位于环形放置槽(105)的内部,且环形板(202)与环形放置槽(105)转动配合,两所述转盘(201)之间转动连接有一第二螺纹杆(203),两所述转盘(201)之间还固定安装有两第二导向柱(204),所述第二螺纹杆(203)和第二导向柱(204)的外侧滑动连接有两对称设置的滑板(205),所述转盘(201)远离第二螺纹杆(203)的一端面上固定安装有一摩擦环(206),所述摩擦环(206)的一表面与限位板(115)的一表面接触,一所述转盘(201)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一第二电机支座(207),所述第二电机支座(207)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一第二驱动电机(208),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08)的输出端贯穿转盘(201)且与第二螺纹杆(203)固定连接;/n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柱(204)与所述“U”形板(301)之间的支撑定位板(401),所述支撑定位板(401)朝向所述第二导向柱(204)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柱(204)滑移连接的滑移板(402),所述支撑定位板(401)朝向所述“U”形板(301)一侧设置有若干固定吸盘(403),所述固定吸盘(403)包括同心设置的吸附腔(404)和缓冲腔(405),所述支撑定位板(401)内配合所述固定吸盘(403)设置有吸附管道(406)和缓冲管道(407),所述吸附管道(406)与若干所述吸盘的吸附腔(404)连通设置,所述缓冲管道(407)与若干所述吸盘的缓冲腔(405)连通设置,所述缓冲管道(407)连通有气泵,所述吸附管道(406)连通有真空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加工用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组件(1),所述限位组件(1)的上方转动连接有一转动组件(2),所述转动组件(2)的上方设有一夹持组件(3),所述转动组件(2)上设置有支撑组件;
所述限位组件(1)包括一“U”形支撑架(101),所述“U”形支撑架(101)的一相对内壁上均开设有一圆形凹槽(104),所述圆形凹槽(104)的内壁上开设有一环形放置槽(105),所述“U”形支撑架(101)的一相对内壁之间转动连接有一转动杆(106),所述转动杆(106)的中部周侧面固定套接有一齿环(107),所述“U”形支撑架(101)的内底面上固定安装有一第一电机支座(108),所述第一电机支座(108)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一第一驱动电机(109),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09)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一齿轮(110),所述齿轮(110)与齿环(107)啮合连接,所述转动杆(106)的两端分别贯穿“U”形支撑架(101)的一相对内壁,且转动杆(106)的两端延伸至“U”形支撑架(101)的外侧,所述转动杆(106)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一第一螺纹杆(111),所述第一螺纹杆(111)远离转动杆(10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一挡板(113),所述第一螺纹杆(111)的外侧滑动连接有一限位板(115),所述限位板(115)通过第一导向柱(114)进行导向,所述第一导向柱(11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U”形支撑架(101)上;
所述转动组件(2)包括两转盘(201),所述转盘(201)位于圆形凹槽(104)的内部,所述转盘(201)的外侧固定套接有一环形板(202),所述环形板(202)位于环形放置槽(105)的内部,且环形板(202)与环形放置槽(105)转动配合,两所述转盘(201)之间转动连接有一第二螺纹杆(203),两所述转盘(201)之间还固定安装有两第二导向柱(204),所述第二螺纹杆(203)和第二导向柱(204)的外侧滑动连接有两对称设置的滑板(205),所述转盘(201)远离第二螺纹杆(203)的一端面上固定安装有一摩擦环(206),所述摩擦环(206)的一表面与限位板(115)的一表面接触,一所述转盘(201)的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一第二电机支座(207),所述第二电机支座(207)的上方固定安装有一第二驱动电机(208),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08)的输出端贯穿转盘(201)且与第二螺纹杆(203)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组件(4)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柱(204)与所述“U”形板(301)之间的支撑定位板(401),所述支撑定位板(401)朝向所述第二导向柱(204)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向柱(204)滑移连接的滑移板(402),所述支撑定位板(401)朝向所述“U”形板(301)一侧设置有若干固定吸盘(403),所述固定吸盘(4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山亮
申请(专利权)人:常山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