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吻合器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5748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吻合器辅助装置,包括:胃肠道探测器、主控制器、电源模块、红外检测电路、放大电路、AD采样电路和液晶屏;所述主控制器、电源模块、红外检测电路、放大电路、AD采样电路和液晶屏与胃肠道探测器固定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主控制器、液晶屏、红外检测电路、放大电路和AD采样电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分别与液晶屏和AD采样电路通信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吻合器无法精确测量人体组织厚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吻合器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吻合器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医用消化道吻合器多用于消化道重建的重要辅助器械,多用于食管、胃、肠道等空腔脏器吻合,也可以用于肺实质,肺内血管的切割闭合。部分替代传统手工缝合的医疗器械。吻合器的出现相比传统手工吻合具有使用方便,快速、技术难度低、操作简便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部分替代了手工吻合时吻合口组织不整、吻合时间长、技术难度大、术者学习曲线长等问题。主要应用于外科手术中的空腔器脏重建时残端吻合和肺实质、血管的切口闭合。例如,若空腔脏器管壁较薄的时,固定的成钉高度使得吻合口组织闭合不严,术后易出现吻合口反复出血、回缩,明显增加了吻合口瘘的风险;若管壁较厚,固定的成钉高度,使得组织闭合较紧,易出现缺血坏死,同样增加了吻合口瘘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吻合器辅助装置解决了现有吻合器无法精确测量人体组织厚度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吻合器辅助装置,包括:胃肠道探测器、主控制器、电源模块、红外检测电路、放大电路、AD采样电路和液晶屏;所述主控制器、电源模块、红外检测电路、放大电路、AD采样电路和液晶屏与胃肠道探测器固定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主控制器、液晶屏、红外检测电路、放大电路和AD采样电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分别与液晶屏和AD采样电路通信连接。进一步地,胃肠道探测器包括:空心探测杆和手柄;所述手柄为空心的套筒,其腔体内部设有内螺纹,用于固定空心探测杆;所述空心探测杆包括:前端、中端、后端、调节柄和透镜;所述前端的一端与透镜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中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中端的另一端与后端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后端的另一端与调节柄固定连接;所述中端设有外螺纹,其外螺纹与手柄的内螺纹啮合。进一步地,手柄设有与手掌吻合的弧形凹面和凸起壳体;所述主控制器、电源模块、红外检测电路、放大电路、AD采样电路和液晶屏的硬件电路板设置于凸起壳体的内部。进一步地,电源模块包括:变压器T1、整流桥H1、接地电容C6、稳压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池BAT1、开关S1、接地电容C7、线性稳压芯片U2和接地电容C8;所述变压器T1的原边接入市电,其副边的一端与整流桥H1输入端的一端连接,其副边的另一端与整流桥H1输入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H1的输出端的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6、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其输出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电池BAT1的正极和开关S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池BAT1的负极接地;所述线性稳压芯片U2的输入端分别与开关S1的另一端和接地电容C7连接,其输出端与接地电容C8连接,并作为电源模块的VCC端,其公共端接地。进一步地,主控制器包括:排组R1、主控芯片U1、接地电阻R3、电容C1、晶振X1、接地电容C2和接地电容C3;所述主控芯片U1的P0[7..0]端与排组R1的2至9引脚一一对应连接,其VCC端与电源模块的VCC端连接,其RESET端分别与电容C1的负极和接地电阻R3连接,其XTAL2端分别与晶振X1的一端和接地电容C2连接,其XTAL1端分别与晶振X1的另一端和接地电容C3连接,其GND端接地;所述电容C1的正极与电源模块的VCC端连接;所述排组R1的第1引脚与电源模块的VCC端连接。进一步地,红外检测电路包括:接地电阻R8、红外检测传感器U3、电阻R4、电容C4、接地电阻R9、电阻R5、接地电容C5、电阻R6和接地电阻R7;所述红外检测传感器U3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电源模块的VCC端连接,其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接地电阻R8连接,其接收管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连接,其接收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阻R9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5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接地电阻R7连接,并作为红外检测电路的OUT1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源模块的VCC端连接。进一步地,放大电路包括:电容C9、接地电阻R12、接地电阻R13、接地电容C10、三极管Q1、电阻R10、电阻R11和电容C11;所述电容C9的一端作为放大电路的IN1端,其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接地电阻R12和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IN1端与红外检测电路的OUT1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接地电阻R13和接地电容C10连接,其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电容C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与电阻R11的另一端连接,并与电源模块的VCC端连接;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作为放大电路的OUT2端。进一步地,AD采样电路包括:型号为ADC0832的采样芯片U4,所述采样芯片U4的CH0端与放大电路的OUT2端连接,其端与主控芯片U1的P35端连接,其Vref端与电源模块的VCC端连接,其CLK端与主控芯片U1的P33端连接,其DO端分别与主控芯片U1的P34端和采样芯片U4的DI端连接。进一步地,液晶屏采用LCD1602;所述LCD1602的VSS端接地,其VCC端与电源模块的VCC端连接,其VO端与接地电阻R2连接,其RS端与主控芯片U1的P10端连接,其RW端与主控芯片U1的P11端连接,其EN端与主控芯片U1的P12端连接,其D[7..0]端与主控芯片U1的P0[7..0]一一对应连接,其A端与电源模块的VCC端连接,其K端接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装置在胃肠道探测器的顶端设置有红外检测传感器U3,使用红外检测传感器U3发射红外线穿透组织后的反射光强弱测量吻合组织的厚度,通过放大电路进行放大后,再通过AD采样,精确地获取吻合组织的厚度的数据,通过液晶屏显示出组织厚度,帮助医护人员选用合适的医用消化道吻合器和固定成钉的高度。本装置的空心探测杆和手柄之间的螺纹设计,可调节空心探测杆伸入人体的长度。附图说明图1为各模块连接关系图;图2为胃肠道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电源模块的电路图;图4为主控制器的电路图;图5为红外检测电路的电路图;图6为放大电路的电路图;图7为AD采样电路的电路图;图8为液晶屏的电路图;其中,1、空心探测杆;2、手柄;101、前端;102、中端;103、后端;104、调节柄;105、透镜;201、弧形凹面;202、凸起壳体;106、第一过线孔;203、第二过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但应该清楚,本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技术构思的专利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如图1所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吻合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胃肠道探测器、主控制器、电源模块、红外检测电路、放大电路、AD采样电路和液晶屏;/n所述主控制器、电源模块、红外检测电路、放大电路、AD采样电路和液晶屏与胃肠道探测器固定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主控制器、液晶屏、红外检测电路、放大电路和AD采样电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分别与液晶屏和AD采样电路通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吻合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胃肠道探测器、主控制器、电源模块、红外检测电路、放大电路、AD采样电路和液晶屏;
所述主控制器、电源模块、红外检测电路、放大电路、AD采样电路和液晶屏与胃肠道探测器固定连接;所述电源模块分别与主控制器、液晶屏、红外检测电路、放大电路和AD采样电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器分别与液晶屏和AD采样电路通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吻合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胃肠道探测器包括:空心探测杆(1)和手柄(2);
所述手柄(2)为空心的套筒,其腔体内部设有内螺纹,用于固定空心探测杆(1);所述空心探测杆(1)包括:前端(101)、中端(102)、后端(103)、调节柄(104)和透镜(105);所述前端(101)的一端与透镜(105)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中端(10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中端(102)的另一端与后端(10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后端(103)的另一端与调节柄(104)固定连接;所述中端(102)设有外螺纹,其外螺纹与手柄(2)的内螺纹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吻合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2)设有与手掌吻合的弧形凹面(201)和凸起壳体(202);所述主控制器、电源模块、红外检测电路、放大电路、AD采样电路和液晶屏的硬件电路板设置于凸起壳体(202)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吻合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变压器T1、整流桥H1、接地电容C6、稳压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池BAT1、开关S1、接地电容C7、线性稳压芯片U2和接地电容C8;
所述变压器T1的原边接入市电,其副边的一端与整流桥H1输入端的一端连接,其副边的另一端与整流桥H1输入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整流桥H1的输出端的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6、稳压二极管D1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其输出端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稳压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电池BAT1的正极和开关S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池BAT1的负极接地;所述线性稳压芯片U2的输入端分别与开关S1的另一端和接地电容C7连接,其输出端与接地电容C8连接,并作为电源模块的VCC端,其公共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吻合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包括:排组R1、主控芯片U1、接地电阻R3、电容C1、晶振X1、接地电容C2和接地电容C3;
所述主控芯片U1的P0[7..0]端与排组R1的2至9引脚一一对应连接,其VCC端与电源模块的VCC端连接,其RESET端分别与电容C1的负极和接地电阻R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东邓诗扬黄桁姜凯元陈蔚洋严浩吉魏桢婷吴希文王小文蒋超廖新月王瑞新
申请(专利权)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