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点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51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点胶脱模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点胶机,其包括基座、点胶装置、上料装置、烘炉、下料装置、驱动装置和控制系统;通过点胶装置和上料装置完成工件的点胶固定、通过烘炉进行点胶的固定烘干、通过下料组件使工件从膜带上脱落,并且在完成从膜带上脱落之后,膜带无需卷收即可到达初始的点胶装置进行点胶,并完成后续的循环过程,生产速度快,因此整个工艺生产流程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整个过程中,只需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各个部件的动作,即可有序地完成各个工序过程,无需人工操作,节省了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自动点胶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点胶脱模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点胶机。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元器件逐渐向小型化、轻量化和高频化发展,因此很多芯片需要进行点胶操作。现有的点胶机的各个工序基本上由电机带动,并且芯片在膜带上进行一系列的工序,如点胶、下料、烘干以及卷带。但是,现有的点胶机自动化程度低,因此急需一种全自动点胶机,其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点胶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点胶机,包括基座、点胶装置、上料装置、烘炉、下料装置、驱动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点胶装置、所述上料装置、所述烘炉、所述下料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均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点胶装置、所述上料装置、所述烘炉、所述下料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膜带和驱动所述膜带运动的伺服电机,所述膜带上设有多个孔位,所述点胶装置、所述上料装置、所述烘炉和所述下料装置沿着所述膜带的第三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点胶装置包括针头、点胶桶、第一支架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均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点胶桶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架沿着所述膜带的第一方向上移动,所述针头与所述点胶桶的下方固定连接且所述针头位于所述孔位的上方,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针头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上料装置用于将工件输送到所述膜带上;所述膜带穿设所述烘炉,所述烘炉用于烘干所述膜带上的胶水;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包括第四支架、多个转动轮、第四气缸、脱模锤针和第二检测开关,所述第四支架设于所述基座上,多个所述转动轮设于所述第四支架的角部以用于改变所述膜带的移动方向,所述第四气缸沿所述膜带的第一方向设于所述第四支架上,所述第四气缸的末端连接有所述脱模锤针,所述脱模锤针位于所述膜带的孔位的上方,所述第二检测开关设于所述膜带的一侧,用于检测所述膜带上的工件;所述第四气缸和所述第二检测开关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优选地,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气缸、第一滑轨、第一滑座、第三气缸、固定架和吸嘴,所述第二支架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第一滑轨均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滑座设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二气缸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滑座沿所述膜带的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固定架均沿所述膜带的第一方向设置且设于所述第一滑座上,所述吸嘴与所述固定架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设于所述第三气缸下方,所述第三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固定架沿膜带的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第三气缸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优选地,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括第三支架、转向轮、第二滑轨、第二滑座、感应片和至少两个第一检测开关,所述第三支架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滑轨沿所述膜带的第一方向设于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第二滑座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转向轮设于所述第二滑座上且套设有所述膜带,所述感应片设于所述第二滑座上,所述第二滑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布置有所述第一检测开关,所述第二滑座连接有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伺服电机,所述第一检测开关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点胶装置还包括第五气缸、第三滑轨、连接架和设于所述第三滑轨上的第三滑座,所述第三滑轨和所述第五气缸均沿着所述膜带的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五气缸设于所述第三滑座上,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一气缸通过所述连接架连接。优选地,所述点胶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螺丝和第二调节螺丝,所述第一调节螺丝穿设所述连接架和所述第三滑座,用于调节所述点胶桶的高度;所述第二调节螺丝平行于所述膜带的第二方向且穿设所述第三滑座。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膜带的第二方向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滑座的滑动范围。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螺杆、安装座、螺母和缓冲件,所述安装座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螺杆穿设所述安装座和所述螺母,所述螺杆靠近所述第三气缸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缓冲件。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座上还设有沿所述膜带的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二限位机构,所述第二限位机构包括螺钉和具有两个安装部的凹型件,所述凹型件的两个安装部均穿设有所述螺钉,所述固定架具有位于两个所述安装部之间的突出部。优选地,所述下料组件还包括线性轴承和料槽,所述线性轴承的上方与所述第四气缸连接、下方与所述脱模锤针连接,所述料槽设于所述脱模锤针的下方。优选地,所述第二检测开关为探针式对射光纤,所述探针式对射光纤设于所述膜带上的孔位的下方。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全自动点胶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点胶装置和上料装置完成工件的点胶固定、通过烘炉进行点胶的固定烘干、通过下料组件使工件从膜带上脱落,并且在完成从膜带上脱落之后,膜带无需卷收即可到达初始的点胶装置进行点胶,并完成后续的循环过程,生产速度快,因此整个工艺生产流程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整个过程中,只需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各个部件的动作,即可有序地完成各个工序过程,无需人工操作,节省了人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点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下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下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张紧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Z方向为膜带的第一方向,Y方向为膜带的第二方向,X方向为膜带的第三方向;1、基座;2、点胶装置,21、针头,22、点胶桶,23、第一支架,24、第一气缸,25、第五气缸,26、第三滑轨,27、连接架,28、第三滑座,29、第一调节螺丝,30、第二调节螺丝;3、上料装置,31、第二支架,32、第二气缸,33、第一滑轨,34、第一滑座,35、第三气缸,36、固定架,37、吸嘴,38、第一限位机构,381、螺杆,382、安装座,383、螺母,384、缓冲件,39、第二限位机构,391、螺钉,392、凹型件;4、烘炉;5、下料装置,5a、张紧组件,51、第三支架,52、转向轮,53、第二滑轨,54、第二滑座,55、感应片,56、第一检测开关;5b、下料组件,57、第四支架,58、转动轮,59、第四气缸,60、脱模锤针,61、第二检测开关,62、线性轴承,63、料槽;7、膜带,8、触控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点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控制系统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点胶装置、上料装置、烘炉、下料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点胶装置、所述上料装置、所述烘炉、所述下料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n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膜带和驱动所述膜带运动的伺服电机,所述膜带上设有多个孔位,所述点胶装置、所述上料装置、所述烘炉和所述下料装置沿着所述膜带的第三方向依次布置;/n所述点胶装置包括针头、点胶桶、第一支架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均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点胶桶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架沿着所述膜带的第一方向上移动,所述针头与所述点胶桶的下方固定连接且所述针头位于所述孔位的上方,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针头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n所述上料装置用于将工件输送到所述膜带上;/n所述膜带穿设所述烘炉,所述烘炉用于烘干所述膜带上的胶水;/n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包括第四支架、多个转动轮、第四气缸、脱模锤针和第二检测开关,所述第四支架设于所述基座上,多个所述转动轮设于所述第四支架的角部以用于改变所述膜带的移动方向,所述第四气缸沿所述膜带的第一方向设于所述第四支架上,所述第四气缸的末端连接有所述脱模锤针,所述脱模锤针位于所述膜带的孔位的上方,所述第二检测开关设于所述膜带的一侧,用于检测所述膜带上的工件;所述第四气缸和所述第二检测开关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点胶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控制系统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点胶装置、上料装置、烘炉、下料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点胶装置、所述上料装置、所述烘炉、所述下料装置和所述驱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膜带和驱动所述膜带运动的伺服电机,所述膜带上设有多个孔位,所述点胶装置、所述上料装置、所述烘炉和所述下料装置沿着所述膜带的第三方向依次布置;
所述点胶装置包括针头、点胶桶、第一支架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均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点胶桶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架沿着所述膜带的第一方向上移动,所述针头与所述点胶桶的下方固定连接且所述针头位于所述孔位的上方,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针头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所述上料装置用于将工件输送到所述膜带上;
所述膜带穿设所述烘炉,所述烘炉用于烘干所述膜带上的胶水;
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包括第四支架、多个转动轮、第四气缸、脱模锤针和第二检测开关,所述第四支架设于所述基座上,多个所述转动轮设于所述第四支架的角部以用于改变所述膜带的移动方向,所述第四气缸沿所述膜带的第一方向设于所述第四支架上,所述第四气缸的末端连接有所述脱模锤针,所述脱模锤针位于所述膜带的孔位的上方,所述第二检测开关设于所述膜带的一侧,用于检测所述膜带上的工件;所述第四气缸和所述第二检测开关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包括第二支架、第二气缸、第一滑轨、第一滑座、第三气缸、固定架和吸嘴,所述第二支架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第一滑轨均设于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滑座设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二气缸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滑座沿所述膜带的第二方向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固定架均沿所述膜带的第一方向设置且设于所述第一滑座上,所述吸嘴与所述固定架的下方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设于所述第三气缸下方,所述第三气缸用于驱动所述固定架沿膜带的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气缸和所述第三气缸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点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还包括张紧组件,所述张紧组件包括第三支架、转向轮、第二滑轨、第二滑座、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健林滕朝胜区军沛朱肇全韦兰清陈意峰宋毅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