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中的水分干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360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中的水分干燥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进后;启动第一干燥输送带和第二干燥输送带从左至右缓慢运行(第一干燥输送带和第二干燥输送带分别是横穿箱体的网状输送带,它们与外部驱动电机连接),将清洗过后的食用菌放入第一干燥输送带和第二干燥输送带上,然后控制启动上部加热干燥单元、中部加热干燥单元和下部加热干燥单元对应的干燥管和风扇,由此发热对食用菌进行干燥。其中,上部加热干燥单元仅需从上向下发热,中部加热干燥单元能够同时向上、下方发热;下部加热干燥单元仅需从下向上发热;使其受热面均对向于中间的两层传输带。传输出来的经干燥后的食用菌统一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食用菌中的水分干燥机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干燥相关领域,具体来讲涉及的是一种食用菌中的水分干燥机。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野生食用菌是指生长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在自然界完全处于野生状态的野生食用菌。当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或受到外来污染时,野山菌便不能生长甚至消失,非常稀有名贵。经常食用野山菌的人群一般不宜感冒,身体抵抗力明显高于对照人群,这就是滋养性野山菌促使人体免疫力得到增强的具体表现。我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第一大国,食用菌已成为我国继粮、棉、油、果、菜之后的第六大农产品。其有很多种类,包含松茸、羊肚菌、牛肝菌、杨柳菌、杉木菌、鹅蛋菌、青杠菌等,据统计2007我国食用菌生产总量年突破15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我国在产量和消费上已成为食用菌产业大国,但我国的食用菌深加工却落后于产业的发展步伐,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我国食用菌资源大部分用于鲜食或干制,整体加工水平不高,加工程度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甚至质量低下,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少。目前野生食用菌较少,市面上的食用菌多数为种植的食用菌。然而对于食用菌来讲,食用菌的加工过程包括:清洗、干燥、冷冻、输出包装等工序;为了缩短食用菌的加工周期,往往在清洗之后就进行干燥烘干处理,一方面能够去掉清洗过后附带在食用菌表面的水滴,另一方面能够减少食用菌自身的水份,便于后续工序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技术在此提供一种食用菌中的水分干燥机;本技术的运行过程如下;启动第一干燥输送带和第二干燥输送带从左至右缓慢运行(第一干燥输送带和第二干燥输送带分别是横穿箱体的网状输送带,它们与外部驱动电机连接),将清洗过后的食用菌放入第一干燥输送带和第二干燥输送带上,然后控制启动上部加热干燥单元、中部加热干燥单元和下部加热干燥单元对应的干燥管和风扇,由此发热对食用菌进行干燥。其中,上部加热干燥单元仅需从上向下发热,中部加热干燥单元能够同时向上、下方发热;下部加热干燥单元仅需从下向上发热;使其受热面均对向于中间的两层传输带。传输出来的经干燥后的食用菌统一收集。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食用菌中的水分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的箱体,在箱体内横穿有第一干燥输送带和第二干燥输送带;同时在箱体内设置有上部加热干燥单元、中部加热干燥单元和下部加热干燥单元;第一干燥输送带位于上部加热干燥单元、中部加热干燥单元之间,第二干燥输送带位于中部加热干燥单元和下部加热干燥单元之间。根据本技术所述食用菌中的水分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加热干燥单元具有上部承载板,上部承载板内间隔分布有多个上部干燥腔,上部干燥腔内设置有上部干燥管,上部干燥管的上方通过上部支架设置有向下吹风的上部风扇;所述中部加热干燥单元具有中部承载板,中部承载板内间隔分布有多个中部干燥腔,中部干燥腔内设置有中部干燥管,中部承载板的上、下方通过中部支架设置有中部风扇;中部风扇按照位置上、下间隔排布;所述下部加热干燥单元具有下部承载板,下部承载板内间隔分布有多个下部干燥腔,下部干燥腔内设置有下部干燥管,下部干燥管的下方通过下部支架设置有向上吹风的下部风扇。根据本技术所述食用菌中的水分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承载板、中部承载板和下部承载板分别通过干燥的箱体内壁的卡槽固定。根据本技术所述食用菌中的水分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在干燥的箱体的内壁固定有传输带托辊。根据本技术所述食用菌中的水分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在干燥的箱体的下端设置有干燥管电源开关、干燥控制旋钮和风扇电源开关。根据本技术所述食用菌中的水分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的长度为3-10m。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食用菌中的水分干燥机,如图1-图5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实施;包括干燥的箱体,在箱体内横穿有第一干燥输送带和第二干燥输送带;同时在箱体内设置有上部加热干燥单元、中部加热干燥单元和下部加热干燥单元;第一干燥输送带位于上部加热干燥单元、中部加热干燥单元之间,第二干燥输送带位于中部加热干燥单元和下部加热干燥单元之间。本技术的运行过程如下;启动第一干燥输送带和第二干燥输送带从左至右缓慢运行(第一干燥输送带和第二干燥输送带分别是横穿箱体的网状输送带,它们与外部驱动电机连接),将清洗过后的食用菌放入第一干燥输送带和第二干燥输送带上,然后控制启动上部加热干燥单元、中部加热干燥单元和下部加热干燥单元对应的干燥管和风扇,由此发热对食用菌进行干燥。其中,上部加热干燥单元仅需从上向下发热,中部加热干燥单元能够同时向上、下方发热;下部加热干燥单元仅需从下向上发热;使其受热面均对向于中间的两层传输带。传输出来的经干燥后的食用菌统一收集。附图说明图1是技术所述干燥机外部示意图;图2是技术所述干燥机内部示意图;图3是技术所述上部加热干燥单元示意图;图4是技术所述中部加热干燥单元示意图;图5是技术所述下部加热干燥单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5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食用菌中的水分干燥机,如图1-图5所示,可以按照如下方式予以实施;包括干燥的箱体1,在箱体1内横穿有第一干燥输送带2和第二干燥输送带3;同时在箱体1内设置有上部加热干燥单元4、中部加热干燥单元5和下部加热干燥单元6;第一干燥输送带2位于上部加热干燥单元4、中部加热干燥单元5之间,第二干燥输送带3位于中部加热干燥单元5和下部加热干燥单元6之间。本技术实施时,所述上部加热干燥单元4具有上部承载板41,上部承载板41内间隔分布有多个上部干燥腔42,上部干燥腔42内设置有上部干燥管43,上部干燥管43的上方通过上部支架44设置有向下吹风的上部风扇45;所述中部加热干燥单元5具有中部承载板51,中部承载板51内间隔分布有多个中部干燥腔52,中部干燥腔52内设置有中部干燥管53,中部承载板51的上、下方通过中部支架54设置有中部风扇55;中部风扇55按照位置上、下间隔排布;所述下部加热干燥单元6具有下部承载板61,下部承载板61内间隔分布有多个下部干燥腔62,下部干燥腔62内设置有下部干燥管63,下部干燥管63的下方通过下部支架64设置有向上吹风的下部风扇65。本技术实施时,所述上部承载板41、中部承载板51和下部承载板61分别通过干燥的箱体1内壁的卡槽7固定。本技术实施时,在干燥的箱体1的内壁固定有传输带托辊8。便于对横穿箱体1的传输带进行支撑。本技术实施时,在干燥的箱体1的下端设置有干燥管电源开关9、干燥控制旋钮10和风扇电源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中的水分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的箱体(1),在箱体(1)内横穿有第一干燥输送带(2)和第二干燥输送带(3);同时在箱体(1)内设置有上部加热干燥单元(4)、中部加热干燥单元(5)和下部加热干燥单元(6);第一干燥输送带(2)位于上部加热干燥单元(4)、中部加热干燥单元(5)之间,第二干燥输送带(3)位于中部加热干燥单元(5)和下部加热干燥单元(6)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中的水分干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干燥的箱体(1),在箱体(1)内横穿有第一干燥输送带(2)和第二干燥输送带(3);同时在箱体(1)内设置有上部加热干燥单元(4)、中部加热干燥单元(5)和下部加热干燥单元(6);第一干燥输送带(2)位于上部加热干燥单元(4)、中部加热干燥单元(5)之间,第二干燥输送带(3)位于中部加热干燥单元(5)和下部加热干燥单元(6)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食用菌中的水分干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加热干燥单元(4)具有上部承载板(41),上部承载板(41)内间隔分布有多个上部干燥腔(42),上部干燥腔(42)内设置有上部干燥管(43),上部干燥管(43)的上方通过上部支架(44)设置有向下吹风的上部风扇(45);
所述中部加热干燥单元(5)具有中部承载板(51),中部承载板(51)内间隔分布有多个中部干燥腔(52),中部干燥腔(52)内设置有中部干燥管(53),中部承载板(51)的上、下方通过中部支架(54)设置有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华祁
申请(专利权)人:北川禹珍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