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用多功能灌溉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228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灌溉地面作物用装置,具体为一种农业用多功能灌溉头,包括左右两侧均为开口状结构的水带,水带的一侧通过铁丝圈封口,封口侧的水带上方依次设有软管、硬管和密封盖,且软管和硬管均与水带导通,硬管内设有调节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对水带的顶部开孔,调整水带的喷水方向为竖直方向可以减小水流对土地的冲击力;利用多扇形固定件与多扇形转动件的配合可以实现对水带喷水高度的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既可以实现竖直喷射水流,同时可以快速改变为原有喷射方式,以适应农业生产中不同的灌溉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业用多功能灌溉头
本技术涉及灌溉地面作物用装置,具体为一种农业用多功能灌溉头。
技术介绍
灌溉为土地补充作物所需水分的技术措施。为了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获取高产稳产,必须供给作物以充足的水分。在自然条件下,往往因降水量不足或分布的不均匀,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要求。因此,必须人为地进行灌溉,以补天然降雨之不足,灌溉的原则是灌溉量、灌溉次数和时间要根据植物的需水特性、生育阶段、气候、土壤条件而定,要适时、适量,合理灌溉。传统的灌溉方式为水带侧边开口直接进行浇灌,水带的出水口处容易对地面造成较大冲击,形成较深水坑破坏附近农作物;现有改进为在水带出水口的底部增设垫高袋,以减缓水流对地面的冲击力,但是水深较大时容易出现无法安放垫高袋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农业用多功能灌溉头,具体实施方式如下:一种农业用多功能灌溉头,包括左右两侧均为开口状结构的水带,水带的一侧通过铁丝圈封口,封口侧的水带上方依次设有软管、硬管和密封盖,且软管和硬管均与水带导通,硬管内设有调节组件,本结构中密封盖的内侧设有螺纹,密封盖通过螺纹与硬管顶部外侧的螺纹圈配合,软管的内径与硬管的内径相同,硬管的外径与密封盖的内径相同,硬管和软管可以实现水流从水带的顶部喷射。硬管的四周竖直设有上下导通的通孔,硬管的底部中心处设有上侧安装槽,硬管的内壁上水平安装有多扇形固定件,多扇形固定件为四周呈多扇形开孔状结构,本结构中多扇形固定件的中心处为上下导通的圆孔。软管的顶部四周竖直设有多个螺孔,长螺栓穿过通孔后固定在螺孔内,软管的顶部中心处设有下侧安装槽,本结构中上侧安装槽与下侧安装槽的内径相同,且安装槽内设有隔圈,隔圈可以防止软管与硬管的连接处漏水。调节组件包括多扇形转动件,多扇形转动件的顶部中心处设有旋钮,多扇形转动件底部的转轴穿过圆孔后利用底部的螺纹结构与螺栓配合,本结构中转动旋钮可以调整多扇形转动件与多扇形固定件之间通道的面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本技术对水带的顶部开孔,调整水带的喷水方向为竖直方向可以减小水流对土地的冲击力;2.本技术通过利用多扇形固定件与多扇形转动件的配合可以实现对水带喷水高度的调节;3.本技术结构简单,既可以实现竖直喷射水流,同时可以快速改变为原有喷射方式,以适应农业生产中不同的灌溉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农业用多功能灌溉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实施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硬管顶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硬管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水带,2、软管,3、硬管,4、密封盖,5、铁丝圈,6、隔圈,7、调节组件,201、螺孔,202、下侧安装槽,301、螺纹圈,302、多扇形固定件,303、圆孔,304、通孔,305、上侧安装槽,701、旋钮,702、多扇形转动件,703、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结合图1、图2对本技术一种农业用多功能灌溉头进行说明:一种农业用多功能灌溉头,包括左右两侧均为开口状结构的水带1,水带1的一侧通过铁丝圈5封口,封口侧的水带1上方依次设有软管2、硬管3和密封盖4,且软管2和硬管3均与水带1导通,硬管3内设有调节组件7,本结构中密封盖4的内侧设有螺纹,密封盖4通过螺纹与硬管3顶部外侧的螺纹圈301配合,软管2的内径与硬管3的内径相同,硬管3的外径与密封盖4的内径相同,硬管3和软管2可以实现水流从水带1的顶部喷射。结合图4、图5对本技术一种农业用多功能灌溉头进行说明:硬管3的四周竖直设有上下导通的通孔304,硬管3的底部中心处设有上侧安装槽305,硬管3的内壁上水平安装有多扇形固定件302,多扇形固定件302为四周呈多扇形开孔状结构,本结构中多扇形固定件302的中心处为上下导通的圆孔303。结合图3对本技术一种农业用多功能灌溉头进行说明:软管2的顶部四周竖直设有多个螺孔201,长螺栓穿过通孔304后固定在螺孔201内,软管2的顶部中心处设有下侧安装槽202,本结构中上侧安装槽305与下侧安装槽202的内径相同,且安装槽内设有隔圈6,隔圈6可以防止软管2与硬管3的连接处漏水。结合图6对本技术一种农业用多功能灌溉头进行说明:调节组件7包括多扇形转动件702,多扇形转动件702的顶部中心处设有旋钮701,多扇形转动件702底部的转轴703穿过圆孔303后利用底部的螺纹结构与螺栓配合,本结构中旋钮701可以调整多扇形转动件702与多扇形固定件302之间通道的面积。实施例在利用本技术进行水流竖直方向浇灌时,水带1一侧通过铁丝圈5封口,拧下密封盖4,转动旋钮701调节多扇形转动件702与多扇形固定件302之间通道的面积,从水带1另一侧导入水流进行灌溉作业。在利用本技术进行水流水平方向浇灌时,拆下铁丝圈5后,硬管3的顶部拧上密封盖4,从水带1另一侧导入水流进行灌溉作业。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技术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业用多功能灌溉头,包括左右两侧均为开口状结构的水带(1),水带(1)的一侧通过铁丝圈(5)封口,封口侧的水带(1)上方依次设有软管(2)、硬管(3)和密封盖(4),且软管(2)和硬管(3)均与水带(1)导通,硬管(3)内设有调节组件(7),其特征在于:/n所述软管(2)的顶部中心处设有下侧安装槽(202),软管(2)的顶部四周竖直设有多个螺孔(201),/n所述硬管(3)的四周竖直设有上下导通的通孔(304),长螺栓穿过通孔(304)后固定在螺孔(201)内,硬管(3)的底部中心处设有上侧安装槽(305),硬管(3)的内壁上水平安装有多扇形固定件(302),多扇形固定件(302)为四周呈多扇形开孔状结构,且多扇形固定件(302)的中心处为上下导通的圆孔(303),/n所述调节组件(7)包括多扇形转动件(702),多扇形转动件(702)的顶部中心处设有旋钮(701),多扇形转动件(702)底部的转轴(703)穿过圆孔(303)后利用底部的螺纹结构与螺栓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用多功能灌溉头,包括左右两侧均为开口状结构的水带(1),水带(1)的一侧通过铁丝圈(5)封口,封口侧的水带(1)上方依次设有软管(2)、硬管(3)和密封盖(4),且软管(2)和硬管(3)均与水带(1)导通,硬管(3)内设有调节组件(7),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管(2)的顶部中心处设有下侧安装槽(202),软管(2)的顶部四周竖直设有多个螺孔(201),
所述硬管(3)的四周竖直设有上下导通的通孔(304),长螺栓穿过通孔(304)后固定在螺孔(201)内,硬管(3)的底部中心处设有上侧安装槽(305),硬管(3)的内壁上水平安装有多扇形固定件(302),多扇形固定件(302)为四周呈多扇形开孔状结构,且多扇形固定件(302)的中心处为上下导通的圆孔(303),
所述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鸿瑜杨新凤刘美利李凤梅
申请(专利权)人:垦利区黄河口镇新凤家庭农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