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特色食用菌菌种培育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212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原特色食用菌菌种培育架,包括基座,所述第二管套的内壁且位于第二支撑架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远离第二管套的一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管套,所述第三管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横板,所述第三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表面设置有喷雾嘴,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且位于连接管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日照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管套与支撑架增加或者减少培育层数,拆卸方便,偏于运输,连接管与连接座,使在所需的横板下安装喷雾嘴与日照灯,不浪费资源,万向轮使整个培育架方便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原特色食用菌菌种培育架
本技术涉及培育架
,尤其涉及高原特色食用菌菌种培育架。
技术介绍
来源于自然界大量的食用菌,从中经分离并筛选出有用菌种,再加以改良,贮存待用于生产。原意是指孢子(相当于植物的种子),但在实际生产中,常将经过人工培养的纯菌丝体连同培养基质一同叫做菌种。目前现有的培育架,安装麻烦,不便于运输,安装后的培育架移动麻烦,日照灯与液体滴灌会造成一定的浪费,因此需要高原特色食用菌菌种培育架来解决以上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高原特色食用菌菌种培育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高原特色食用菌菌种培育架,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远离基座的一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管套,所述第一管套的内壁且位于第一支撑架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远离第一管套的一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管套,所述第二管套的内壁且位于第二支撑架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远离第二管套的一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管套,所述第三管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横板,所述第三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表面设置有喷雾嘴,所述底板的下表面且位于连接管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日照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三管套的内壁且位于第三支撑架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支撑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导轨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顶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管套的前表面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螺帽,所述第一管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前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与通孔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通过螺纹杆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管套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基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与传统技术相比,该食用菌菌种培育架,通过管套与支撑架增加或者减少培育层数,拆卸方便,偏于运输。2、与传统技术相比,该食用菌菌种培育架,增加了连接管与连接座,使在所需的横板下安装喷雾嘴与日照灯,不浪费资源,万向轮使整个培育架方便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高原特色食用菌菌种培育架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高原特色食用菌菌种培育架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高原特色食用菌菌种培育架的顶板连接示意图。图例说明:1、基座;2、第一支撑架;3、通孔;4、第一管套;5、螺帽;6、第二支撑架;7、第二管套;8、第三支撑架;9、第三管套;10、支撑柱;11、限位环;12、导轨;13、滑块;14、顶板;15、连接管;16、第三横板;17、底板;18、连接座;19、日照灯;20、喷雾嘴;21、第二横板;22、第一横板;23、万向轮;24、螺纹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高原特色食用菌菌种培育架,包括基座1,基座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架2,第一支撑架2远离基座1的一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管套4,第一管套4的内壁且位于第一支撑架2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架6,第二支撑架6远离第一管套4的一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管套7,第二管套7的内壁且位于第二支撑架6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架8,第三支撑架8远离第二管套7的一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管套9,第三管套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横板16,第三横板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17,底板1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5,连接管15方便拆卸喷雾嘴20,连接管15的下表面设置有喷雾嘴20,喷雾嘴20对培育架上的菌种进行滴灌保证使空气湿度,底板17的下表面且位于连接管1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8,连接座18方便拆卸日照灯19,连接座18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日照灯19,日照灯19方便查看各个横板上的培育情况。第三管套9的内壁且位于第三支撑架8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柱10,支撑柱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1,支撑柱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导轨12,导轨1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13,滑块13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顶板14,第一管套4的前表面设置有螺纹杆24,螺纹杆24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螺帽5,第一管套4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横板22,第一支撑架2的前表面设置有通孔3,螺纹杆24的外表面与通孔3滑动连接,第一支撑架2与第二支撑架6通过螺纹杆24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架2与第二支撑架6在第一管套4内通过螺纹杆24固定使其连接,第二管套7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横板21,基座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3。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培育架时,首先通过工作人员把第一支撑架2、第二支撑架6与第一管套4通过螺纹杆24固定连接安装,通过第二支撑架6、第三支撑架8与第二管套7通过螺纹杆24固定连接安装,以此类推安装所需要的层数,最后通过螺纹杆24把支撑柱10与第三管套9固定连接,当安装完成后在第一支撑架2的下表面安装基座1,使得整个培育架可以通过万向轮23来实现移动,当需要安装喷雾嘴20与日照灯19时,在需要的支撑板下安装即可。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原特色食用菌菌种培育架,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架(2),所述第一支撑架(2)远离基座(1)的一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管套(4),所述第一管套(4)的内壁且位于第一支撑架(2)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架(6),所述第二支撑架(6)远离第一管套(4)的一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管套(7),所述第二管套(7)的内壁且位于第二支撑架(6)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架(8),所述第三支撑架(8)远离第二管套(7)的一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管套(9),所述第三管套(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横板(16),所述第三横板(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17),所述底板(1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5),所述连接管(15)的下表面设置有喷雾嘴(20),所述底板(17)的下表面且位于连接管(1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8),所述连接座(18)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日照灯(19)。/n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原特色食用菌菌种培育架,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架(2),所述第一支撑架(2)远离基座(1)的一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一管套(4),所述第一管套(4)的内壁且位于第一支撑架(2)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架(6),所述第二支撑架(6)远离第一管套(4)的一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管套(7),所述第二管套(7)的内壁且位于第二支撑架(6)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架(8),所述第三支撑架(8)远离第二管套(7)的一端外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三管套(9),所述第三管套(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横板(16),所述第三横板(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底板(17),所述底板(1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5),所述连接管(15)的下表面设置有喷雾嘴(20),所述底板(17)的下表面且位于连接管(1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18),所述连接座(18)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日照灯(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特色食用菌菌种培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套(9)的内壁且位于第三支撑架(8)的上表面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振坤沈建伟胡清吴松黄旭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汇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