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耕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5078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5 2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稻田耕翻装置,包括杆体组件、钉耙组件以及锄头组件,所述锄头组件与钉耙组件设置在杆体组件头部的相对两侧,所述杆体组件包括主杆体、连接板以及绑带组件,两个所述连接板设置在主杆体头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绑带组件设置在主杆体尾部,所述绑带组件包括限位环以及绑带主体;所述钉耙组件包括相连接的耙齿以及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连接板之间通过连接件一进行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锄头组件包括相连接的锄刃以及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连接板之间通过连接件二进行可拆卸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两用功能,方便组装以及拆卸,提高了使用效率以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田耕翻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业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稻田耕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谷物种植业,稻田的耕犁对稻谷的生长具有较为重要的促进作用,通常采用犁地机之类的设备对稻田进行整体的耕犁,然后通过锄头、钉耙等农具对局部位置进行翻整除草等步骤。目前存在具有锄头和钉耙两用功能的农具,如专利号为CN203105054U中公开的一种园艺多用锄,它包括空心手柄和锄头,空心手柄为长度为20~35cm,空心手柄下方设置一个盖帽,空心手柄内放置小型工具,空心手柄上方设置锄头,锄头前端设置长度为15~20cm的锄刃,锄头后端设置长度为20~25cm的锄齿,锄齿有3个耙齿,它具有既能发挥锄头的作用,又可体现耙子的功用。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且锄头与锄齿为一体式的结构,当其中一个部件出现损坏时,整体都需要进行更换才能继续使用,难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拆卸、使用省力的稻田耕翻装置。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稻田耕翻装置,包括杆体组件、钉耙组件以及锄头组件,所述锄头组件与钉耙组件设置在杆体组件头部的相对两侧,所述杆体组件包括主杆体、连接板以及绑带组件,两个所述连接板设置在主杆体头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绑带组件设置在主杆体尾部,所述绑带组件包括限位环以及绑带主体;所述钉耙组件包括相连接的耙齿以及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连接板之间通过连接件一进行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锄头组件包括相连接的锄刃以及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连接板之间通过连接件二进行可拆卸的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杆体包括圆管部以及方管部,所述方管部设置在圆管部一端,所述钉耙组件以及锄头组件与方管部相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上均贯穿的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板上贯穿的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螺纹孔,所述连接件一旋入第一螺纹孔以及第二螺纹孔并将第一固定板固定在一个连接板外侧,所述连接件二旋入第一螺纹孔以及第二螺纹孔并将第二固定板固定在另一个连接板外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一与连接件二均为螺栓。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管部上对称的两侧不贯穿的各设置有若干个第三螺纹孔,所述连接板中部贯穿的设置有若干个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与第四螺纹孔相配合,所述连接板与方管部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绑带主体可拆卸的设置在限位环上,所述绑带主体包括带体、钩毛面以及软毛面,所述钩毛面与软毛面设置在带体的上下两侧,所述钩毛面与软毛面相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管部上具有间隔的设置有若干个橡胶圈。本技术采用杆体组件、钉耙组件以及锄头组件的结构,具有两用功能,同时钉耙组件与锄头组件采用螺栓连接的结构可拆卸且分离的结合在杆体组件上,方便对损坏的组件进行单独更换,减少更换的成本,同时通过绑带组件,方便绑合在人体的手腕部,避免脱手掉落,同时方便脱手进行拖动,更为省力,同时通过橡胶圈的布置,提高手部与杆体之间的摩擦力,方便使用。附图说明本文所描述的附图仅用于所选择实施例的阐述目的,而不代表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且不应认为是本技术的范围的限制。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稻田耕翻装置的整体平面结构;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稻田耕翻装置中杆体组件的平面结构;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稻田耕翻装置中主杆体的整体结构;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稻田耕翻装置中绑带主体的展开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结合附图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使用的术语旨在解释实施例,并且不旨在限制和/或限定本技术。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稻田耕翻装置,主要包括杆体组件100、钉耙组件200以及锄头组件300,所述锄头组件300与钉耙组件200设置在杆体组件100头部的相对两侧,具有锄头以及钉耙的两用功能,方便对局部进行翻整。具体的,杆体组件100包括主杆体110、连接板120以及绑带组件130,两个所述连接板120设置在主杆体110头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绑带组件130设置在主杆体110尾部,所述绑带组件130包括限位环131以及绑带主体132;所述钉耙组件200包括相连接的耙齿210以及第一固定板220,耙齿与第一固定板大体垂直,耙齿为常规结构,第一固定板采用平板结构,两者焊接成型,所述第一固定板220与连接板120之间通过连接件一10进行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锄头组件300包括相连接的锄刃310以及第二固定板320,锄刃与第二固定板大体垂直,锄刃为常规结构,第二固定板采用平板结构,两者焊接成型即可,所述第二固定板320与连接板120之间通过连接件二20进行可拆卸的连接。即钉耙组件与锄头组件设置在杆体组件头部(使用时接近地面一端)的对称两侧,通过转动杆体组件,可以实现两种功能的切换,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钉耙功能或者锄头功能。具体的,主杆体110包括圆管部111以及方管部112,所述方管部112设置在圆管部111一端,所述钉耙组件200以及锄头组件300与方管部112相连接,方管部与圆管部同心设置,且方管部小于圆管部,两者均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两者之间可以焊接连接或者切削一体成型,圆管部配合人体手部进行施力使用,方管部用以连接钉耙组件以及锄头组件。具体的,在第一固定板220与第二固定板320上四角处均贯穿的共设置有四个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板120的四角处贯穿的设置有四个第二螺纹孔30,所述连接件一10旋入第一螺纹孔以及第二螺纹孔30并将第一固定板220固定在一个连接板120外侧,所述连接件二20旋入第一螺纹孔以及第二螺纹孔30并将第二固定板320固定在另一个连接板120外侧,连接件一10与连接件二20均为螺栓,通过螺栓配合螺纹孔进行可拆卸的连接配合,方便安装以及拆卸且连接稳定。具体的,在方管部112上对称的两侧不贯穿的各设置有四个第三螺纹孔40,所述连接板120中部贯穿的设置有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田耕翻装置,包括杆体组件、钉耙组件以及锄头组件,所述锄头组件与钉耙组件设置在杆体组件头部的相对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组件包括主杆体、连接板以及绑带组件,两个所述连接板设置在主杆体头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绑带组件设置在主杆体尾部,所述绑带组件包括限位环以及绑带主体;所述钉耙组件包括相连接的耙齿以及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连接板之间通过连接件一进行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锄头组件包括相连接的锄刃以及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连接板之间通过连接件二进行可拆卸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田耕翻装置,包括杆体组件、钉耙组件以及锄头组件,所述锄头组件与钉耙组件设置在杆体组件头部的相对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组件包括主杆体、连接板以及绑带组件,两个所述连接板设置在主杆体头部的相对两侧,所述绑带组件设置在主杆体尾部,所述绑带组件包括限位环以及绑带主体;所述钉耙组件包括相连接的耙齿以及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与连接板之间通过连接件一进行可拆卸的连接,所述锄头组件包括相连接的锄刃以及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与连接板之间通过连接件二进行可拆卸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稻田耕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体包括圆管部以及方管部,所述方管部设置在圆管部一端,所述钉耙组件以及锄头组件与方管部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稻田耕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上均贯穿的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螺纹孔,所述连接板上贯穿的设置有若干个第二螺纹孔,所述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家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禾天下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