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管插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5057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56
提供一种防护管插入器,结构简单且不易产生由雨滴等导致的打滑。防护管插入器(1)通过从两个方向抓握的电线抓握部(2)而被固定于架空电线(100)。大致三角形的切入板(4)与构成电线抓握部(2)的一对抓握片(2a、2b)中的一方的抓握片(2b)构成为一体。沿着切入板(4)的下方的端缘(4a)配置有对防护管(101)进行引导的导轨(6)。通过经由连接部(12)从外部输入的旋转力来输送防护管(101)的橡胶辊(8)为中空结构,其始终处于被压靠在导轨(6)上而大幅变形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防护管插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进行覆盖架设于电线杆等的架空电线的防护管的插入或拔出的防护管插入器。
技术介绍
为了保护架空电线免受因树木等的接触导致的损伤而使用防护管。此外,在架空电线附近进行作业的情况下,为了防止作业人员或作业设备触碰到电线,也利用防护管。图10是被连接的防护管101的立体图。在构成上述图10所示的防护管101的主体部102、形成于上述主体部102的一端侧的阴式嵌合部103以及形成于另一端侧的阳式嵌合部104中,使用具有弹性和挠性的绝缘材料。它们如假想线所示那样具有能将架空电线100收纳在内侧的内径,并且在主体部102的上方朝长边方向呈一直线地形成有狭缝状的开口部107。凭借上述这种材质、形状,通过将开口部107打开而将架空电线100收纳于内侧,并依靠防护管101具有的弹性所形成的复原力使开口部107闭合,能将架空电线100覆盖。从形成开口部107的相对的两端缘部分别形成有朝圆筒的扩径侧平行地延伸的一对鳍部109。此外,如上述图10所示,在防护管101的长边方向的一端形成有阳式嵌合部104,在另一端形成有阴式嵌合部103,所述阴式嵌合部103能与具有上述阳式嵌合部104的另一防护管101连接。上述被连接的防护管101分别被设定为规定长度,通过彼此的阳式嵌合部104和阴式嵌合部103连接多根,能将长的架空电线100覆盖。在此,阳式嵌合部104的外径比主体部102的外径大。而且,在阴式嵌合部103形成有收纳部106,所述收纳部106能在嵌合时对阳式嵌合部104进行收纳,并能在内部结合阳式嵌合部104。因此,阴式嵌合部103的收纳部106的外径比阳式嵌合部104的外径更大。一般而言,在将上述这种防护管101安装于架空电线100时,首先,将第一根防护管101套设于架空电线100之后,接着,将第二根防护管101的前端套设于架空电线100,在套设于架空电线100的状态下,将上述两根防护管101借助彼此的阴式嵌合部103、阳式嵌合部104连接。而且,通过反复进行上述这种作业,将多根防护管101套设于架空电线100。接着,对将上述这种防护管101套设于架空电线100的装置进行说明。图11是以往的管插入器110的侧视图。上述管插入器110以通过上端的电线按压角钢111和导向件主体112进行夹持的方式固定于架空电线100。沿着从导向件主体112延伸的引导棒113穿过的防护管101经过导向件主体112与压入有压缩空气的驱动轮胎116之间。接着,进一步移动的防护管101在开口部107(参照图10)被管扩张用板115扩张后,被导向架空电线100。在此,为了减小与防护管101之间的摩擦,在导向件主体112的侧面和下端侧设置有滚子127。由此,能在减小滑动接触阻力且不损失从驱动轮胎116施加的力的情况下将防护管101顺利地套设于架空电线100。关于上述这种管插入器110,在专利文献1中有记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8-1821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上述图11所示的这种管插入器110是仅包括一个驱动轮胎116的简单结构,而且,压缩空气被压入到驱动轮胎116中,因此,与防护管101的接触面积小。因此,在下雨天时雨滴等积存在防护管101的表面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打滑。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管插入器,即使是简单的结构也不易产生由雨滴等引起的打滑。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防护管插入器,使形成有狭缝的防护管在所述狭缝的一部分扩宽的同时相对于架空电线从倾斜方向插入,所述防护管插入器的特征是,包括:电线抓握部,所述电线抓握部通过一对抓握片抓握所述架空电线;切入板,所述切入板与所述抓握片的一方构成为一体,并将端缘切入到所述狭缝内;导轨,所述导轨在所述切入板的所述端缘侧相对于被抓握的所述架空电线沿着倾斜方向延伸,而对所述防护管的内侧进行引导;以及中空的橡胶辊,所述橡胶辊被压接配置成以包括所述防护管中的与所述导轨滑动接触的区域的方式变形。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管插入器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是,所述橡胶辊能以在至少中心角为70度的范围内与所述防护管接触的方式变形。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防护管插入器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是,所述橡胶辊在无变形的状态下内部压力为大致大气压。专利技术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以包括与导轨滑动接触的区域的方式变形,以将中空的橡胶辊压接配置于防护管,因此,能使接触区域的外侧相对于接触区域的中央侧以相对较高的压力接触。即,能使接触区域增大,并且能使压力集中于上述接触区域的外侧。由此,雨滴等变得容易分散,并且,雨滴朝接触区域中央侧的渗入也被阻止,因此,在雨天时能获得优异的抓握性能。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除了上述效果以外,由于橡胶辊能以在至少中心角为80度的范围内与防护管接触的方式变形,因此由变形造成的接触区域中央侧的松弛变得更加显著。即,压力朝接触区域外侧的集中变得更加有效。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除了上述效果以外,橡胶辊以在无变形的状态下内部压力为大致大气压的方式被填充气体,因此,能变形到接触区域的中央侧凹陷的程度,并且在变形时内部压力会适当地上升。如此,能通过在不阻碍变形的情况下适当获得的内部压力来抑制橡胶辊的摇摆,从而能稳定地维持一定的变形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护管插入器的正面侧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护管插入器的背面侧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表示防护管插入器的使用状态的整体立体图。图4是表示防护管插入器的使用状态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从底面侧观察到的压接状态下的橡胶辊和防护管的模样的示意图。图6是通过纵截面来表示压力的作用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防护管插入器的正面侧的整体立体图。图8是表示防护管插入器的使用状态的正面观察的剖视图,其中,(a)是表示未配置防护管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配置有防护管的状态的图。图9是表示从底面侧观察到的压接状态下的橡胶辊和防护管的模样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以往的防护管的图。图11是表示以往的管插入器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防护管插入器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从橡胶辊8一侧观察到的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护管插入器1的整体立体图。在本说明书中,将上述示出橡胶辊8的一侧设为正面侧。此外,图2是在背面侧从作为抓握机构的电线抓握部2一侧观察图1的防护管插入1的整体立体图。以下,分别对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关于防护管,以图10的防护管101为例进行说明。电线抓握部2构成为能通过相对的一对抓握片2a、2b夹持架空电线(以下,简称为“电线”)。上述电线抓握部2构成为能通过从远程位置对丝杠轴10a进行旋转操作来开闭,上述丝杠轴10a与能供后述的远程操作棒14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管插入器,使形成有狭缝的防护管在所述狭缝的一部分扩宽的同时相对于架空电线从倾斜方向插入,/n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线抓握部,所述电线抓握部通过一对抓握片抓握所述架空电线;/n切入板,所述切入板与所述抓握片的一方构成为一体,并将端缘切入到所述狭缝内;/n导轨,所述导轨在所述切入板的所述端缘侧相对于被抓握的所述架空电线沿着倾斜方向延伸,而对所述防护管的内侧进行引导;以及/n中空的橡胶辊,所述橡胶辊被压接配置成以包括所述防护管中的与所述导轨滑动接触的区域的方式变形。/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105 JP 2018-2084831.一种防护管插入器,使形成有狭缝的防护管在所述狭缝的一部分扩宽的同时相对于架空电线从倾斜方向插入,
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线抓握部,所述电线抓握部通过一对抓握片抓握所述架空电线;
切入板,所述切入板与所述抓握片的一方构成为一体,并将端缘切入到所述狭缝内;
导轨,所述导轨在所述切入板的所述端缘侧相对于被抓握的所述架空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田哲郎织川宽大桑野泰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永木精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