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APFC升压电路的调光和调色的新颖恒压架构演变电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4933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APFC升压电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APFC升压电路的调光和调色的新颖恒压架构演变电路系统,包括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控制电路,所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控制电路电连接有PWM1‑冷色信号控制电路,通过MOS控制输出还可以兼容多种调光调色控制方式包含有PLC电力载波调光调色、0‑10V调光调色、DALI调光调色、ZigBee调光调色、蓝牙调光调色、2.4G调光调色等,进行调光调色方式时,这样就可以实现的单独的调光,再调光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调光调色的操作,两者之间均可独立运行,从而实现了LED高压直流灯带的无法兼容多种调光调色的应用,打破了旧技术的创新,大大提高了后续高压灯带的大规模应用,同时也为后续高压灯带行业带来了更多调光场景应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APFC升压电路的调光和调色的新颖恒压架构演变电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APFC升压电路
,具体为一种基于APFC升压电路的调光和调色的新颖恒压架构演变电路系统。
技术介绍
市电通过整流桥堆之后,输出直接接入LED高压灯带,此电路控制方式的输出功率会随输入电压波动变化而变化,无法恒功率,当输入较高时输出端的高压灯带上的灯珠因功率较高发热严重或光衰严重而损坏,且工频闪烁严重,且无输出保护功能,市电通过整流桥堆之后,并一个输出大电解电容,再接入LED高压灯带,此电路控制方式的输出功率会随输入电压波动变化而变化,无法恒功率,除容易损坏灯带上灯珠外,无输出保护功能,功率因数只有0.5,不符合中国强制性产品要求,还有一种电路控制方式,就是开关电源恒压无频闪电路输出接高压灯带直流DC200-220V,虽然可实现无频闪,过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但价格太过昂贵且谐波大,功率因数只有0.5,不符合中国强制性产品要求,市面上为数不多的LED高压灯带调光控电路方式,一般采用双级电路架构,该电路较为复杂冗余,且价格昂贵,不利于市场广泛应用推广,且只有WIFI、蓝牙等极少数调光方式,市面上还没有可兼容匹配可控硅前沿切相调光、MOS管后沿切相调光,PLC电力载波调光、0-10V调光、DALI调光、ZigBee调光、蓝牙调光、2.4G调光等数字型调光电路产品,常规的单级APFC电路无法通过短路测试验证从而无法满足中国强制性产品要求,制约该电路的应用。对与上述的问题,我们经过研究与试验,提出了一种基于APFC升压电路的调光和调色的新颖恒压架构演变电路系统,该系统不仅可实现功率因素0.95以上,PWM调光频率3125Hz以上属无频闪高频豁免标准,符合中国强制性产品标准要求,性价比较高,可实现调光功能应用,且可满足国标短路测试要求,而且实现了LED高压直流灯带的无法兼容多种调光的应用,打破了旧技术的创新,大大提高了后续高压灯带的大规模应用,同时也为后续高压灯带行业带来了更多调光场景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APFC升压电路的调光和调色的新颖恒压架构演变电路系统,具备不仅可实现功率因素0.95以上,PWM调光频率3125Hz以上属无频闪高频豁免标准,符合中国强制性产品标准要求,性价比较高,可实现调光功能应用,且可满足国标短路测试要求,而且实现了LED高压直流灯带的无法兼容多种调光的应用,打破了旧技术的创新,大大提高了后续高压灯带的大规模应用,同时也为后续高压灯带行业带来了更多调光场景的应用的优点,解决工频闪烁严重,无输出保护功能,不符合中国强制性产品要求的问题经常会造成传统的LED高压灯带较难实现调光且能兼容多种调光方式控制,且达不到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要求,电路架构复杂或价格昂贵无法广泛推广应用,单使用APFC输出无法短路保护功能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根据可实现功率因素0.95以上,PWM调光频率3125Hz以上属无频闪高频豁免标准,符合中国强制性产品标准要求,性价比较高,可实现调光功能应用,且可满足国标短路测试要求,而且实现了LED高压直流灯带的无法兼容多种调光的应用,打破了旧技术的创新,大大提高了后续高压灯带的大规模应用,同时也为后续高压灯带行业带来了更多调光场景的应用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APFC升压电路的调光和调色的新颖恒压架构演变电路系统,包括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控制电路,所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控制电路电连接有PWM1-冷色信号控制电路,所述PWM1-冷色信号控制电路电连接有PWM2-暖色信号控制电路,所述PWM2-暖色信号控制电路电连接PWM2-暖色驱动能力增强电路,所述PWM2-暖色驱动能力增强电路电连接有MCU调光调色控制模块,所述MCU调光调色控制模块电连接有PWM1-冷色驱动能力增强电路,所述MCU调光调色控制模块电连接有调光调色控制模块供电电路。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控制电路,所述交流电压的火线L与保险线F1相互电连接,所述保险线F1与压敏电阻MOV1电连接所述热敏电阻RT1与压敏电阻MOV1电连接,所述保险线F1与升压电感T3电连接,所述升压电感T4与电源输入端抗干扰电容CX2电连接,所述升压电感T1与LF2电连接,所述LF2连接与升压电感T3端串联有电源输入端抗干扰电容CX2电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抗干扰电容CX2与电阻R14电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抗干扰电容CX2与电阻R13电连接,所述电阻R14与电阻R13电连接,所述电阻R14与线圈电连接,所述电阻R13与线圈电连接,所述线圈与LF1电连接,所述LF1与电源输入端抗干扰电容CX1电连接,所述线圈与LF1串联电源输入端抗干扰电容CX1电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抗干扰电容CX1与交流电AC电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抗干扰电容CX1的与交流电AC电连接,所述交流电AC与电容C3电连接,所述交流电AC与火线L1电连接,所述交流电AC与火线L1串联电容C3电连接,所述交流电AC与电容C1和二极管D1电连接,所述电容C1与二极管电连接,所述交流电AC与地线电连接,所述地线与二极管D3电连接,所述地线与升压电感T1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与电阻R2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与二极管D4电连接,所述升压电感T1八端口与源极电源电压VSS电连接,所述电源电压VSS与电容C5电连接,所述电容C5与电阻R2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与电源电压VSS电容C5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与电源电压VSS与电阻R2电连接,所述源极电源电压VSS与电阻R5电连接,所述电阻R5与零电流检测输入端ZCD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与电阻R3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与场管M1的栅极放电管Q2电连接,所述电阻R3与稳压二极管ZD1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1与接地线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1与场管M1的栅极放电管Q2电连接,所述场管M1的栅极放电管Q2与器件内部的工作电压VCC电连接,所述器件内部的工作电压VCC与电容C6电连接,所述器件内部的工作电压VCC与器件内部的工作电压VCC8端电连接,所述火线L1与电阻R4电连接,所述电阻R4与电阻R9电连接,所述电阻R9与电阻R17电连接,所述电阻R9与电容C8电连接,所述电阻R17与电容C8电连接,所述电容C8与电压U2电连接,所述电容C8与内部乘法器输入端MULT3端电连接,所述地线GND6端与电压U2电连接,所述比较器COMP2端与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INV1端电容C9电连接,所述比较器COMP2端与电阻23电连接,所述电阻23与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INV1端电容C12电连接,所述电容C12与电阻R24电连接,所述电容C3与升压电感T1五端口电连接,所述升压电感T1三端口与二极管D2电连接,所述升压电感T1三端口与分流型基准电路Q3电连接,所述分流型基准电路Q3与电阻R10和二极管D5并联电连接,所述分流型基准电路Q3与分流型基准电路Q3电阻R8电连接,所述电阻R10与门驱动输出端GD7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8与电阻R16电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APFC升压电路的调光和调色的新颖恒压架构演变电路系统,包括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控制电路电连接有PWM1-冷色信号控制电路,所述PWM1-冷色信号控制电路电连接有PWM2-暖色信号控制电路,所述PWM2-暖色信号控制电路电连接PWM2-暖色驱动能力增强电路,所述PWM2-暖色驱动能力增强电路电连接有MCU调光调色控制模块,所述MCU调光调色控制模块电连接有PWM1-冷色驱动能力增强电路,所述MCU调光调色控制模块电连接有调光调色控制模块供电电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APFC升压电路的调光和调色的新颖恒压架构演变电路系统,包括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控制电路电连接有PWM1-冷色信号控制电路,所述PWM1-冷色信号控制电路电连接有PWM2-暖色信号控制电路,所述PWM2-暖色信号控制电路电连接PWM2-暖色驱动能力增强电路,所述PWM2-暖色驱动能力增强电路电连接有MCU调光调色控制模块,所述MCU调光调色控制模块电连接有PWM1-冷色驱动能力增强电路,所述MCU调光调色控制模块电连接有调光调色控制模块供电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APFC升压电路的调光和调色的新颖恒压架构演变电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PFC控制电路,所述交流电压的火线L与保险线F1相互电连接,所述保险线F1与压敏电阻MOV1电连接,所述热敏电阻RT1与压敏电阻MOV1电连接,所述保险线F1与升压电感T3电连接,所述升压电感T4与电源输入端抗干扰电容CX2电连接,所述升压电感T1与LF2电连接,所述LF2连接与升压电感T3端串联有电源输入端抗干扰电容CX2电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抗干扰电容CX2与电阻R14电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抗干扰电容CX2与电阻R13电连接,所述电阻R14与电阻R13电连接,所述电阻R14与线圈电连接,所述电阻R13与线圈电连接,所述线圈与LF1电连接,所述LF1与电源输入端抗干扰电容CX1电连接,所述线圈与LF1串联电源输入端抗干扰电容CX1电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抗干扰电容CX1与交流电AC电连接,所述电源输入端抗干扰电容CX1的与交流电AC电连接,所述交流电AC与电容C3电连接,所述交流电AC与火线L1电连接,所述交流电AC与火线L1串联电容C3电连接,所述交流电AC与电容C1和二极管D1电连接,所述电容C1与二极管电连接,所述交流电AC与地线电连接,所述地线与二极管D3电连接,所述地线与升压电感T1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与电阻R2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与二极管D4电连接,所述升压电感T1八端口与源极电源电压VSS电连接,所述电源电压VSS与电容C5电连接,所述电容C5与电阻R2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与电源电压VSS电容C5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与电源电压VSS与电阻R2电连接,所述源极电源电压VSS与电阻R5电连接,所述电阻R5与零电流检测输入端ZCD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与电阻R3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与场管M1的栅极放电管Q2电连接,所述电阻R3与稳压二极管ZD1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1与接地线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1与场管M1的栅极放电管Q2电连接,所述场管M1的栅极放电管Q2与器件内部的工作电压VCC电连接,所述器件内部的工作电压VCC与电容C6电连接,所述器件内部的工作电压VCC与器件内部的工作电压VCC8端电连接,所述火线L1与电阻R4电连接,所述电阻R4与电阻R9电连接,所述电阻R9与电阻R17电连接,所述电阻R9与电容C8电连接,所述电阻R17与电容C8电连接,所述电容C8与电压U2电连接,所述电容C8与内部乘法器输入端MULT三端口电连接,所述地线GND6端与电压U2电连接,所述比较器COMP2端与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INV1端电容C9电连接,所述比较器COMP2端与电阻23电连接,所述电阻23与误差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INV1端电容C12电连接,所述电容C12与电阻R24电连接,所述电容C3与升压电感T15端电连接,所述升压电感T13端与二极管D2电连接,所述升压电感T13端与分流型基准电路Q3电连接,所述分流型基准电路Q3与电阻R10和二极管D5并联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陈耀显林炜旭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华辉煌智慧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