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声单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737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声单体,包括盆架、固定于所述盆架上的磁路系统和经所述磁路系统驱动并振动发声的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音膜,所述音膜包括第一折板以及围绕所述第一折板设置的折环;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贴设固定于所述第一折板的一侧的球顶,所述第一折板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球顶的用于收容胶体的容胶槽,所述球顶的边缘位于所述容胶槽的沿所述音膜的振动方向上的正投影内。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有中音膜与球顶在大振幅的振动下会分离失效,进而导致发声器件失效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声单体
本技术涉及电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声单体。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发声器件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上,尤其是广为人们应用的移动通讯设备,人们对发声器件的声学性能有着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发声器件中,球顶通过中心胶与音膜胶合连接并位于音膜的下方,音膜与球顶胶合的区域呈平面。随着发声器件振幅要求的提高,在大振幅下,音膜和球顶容易分离,进而导致产品失效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发声单体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声单体,以解决现有技术有中音膜与球顶在大振幅的振动下会分离失效,进而导致发声器件失效的技术问题。为此,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发声单体,包括盆架、固定于所述盆架上的磁路系统和经所述磁路系统驱动并振动发声的振动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的音膜,所述音膜包括第一折板以及围绕所述第一折板设置的折环;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贴设固定于所述第一折板靠近所述磁路系统一侧的球顶,所述第一折板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球顶的用于收容胶体的容胶槽,所述球顶的边缘位于所述容胶槽的沿所述音膜的振动方向上的正投影内。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弯曲部沿所述球顶的边缘呈环状延伸。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弯曲部包括形成有所述容胶槽的第一弯曲部和围绕所述第一弯曲部设置的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自所述第一折板朝远离所述球顶凸起形成,所述第二弯曲部自所述第一折板凹向所述球顶形成,所述第二弯曲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相接的曲面,且所述曲面位于球顶的周侧并与所述球顶间隔设置。作为一种改进,沿所述音膜的振动方向,所述第二弯曲部向所述磁路系统的投影与所述球顶向所述磁路系统的投影不重叠。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弯曲部的沿所述音膜的振动方向的截面呈圆弧形,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沿所述音膜的振动方向的截面呈圆弧形。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折板还包括自所述第一弯曲部的远离所述第二弯曲部的一侧朝远离所述折环延伸的平板部,所述平板部与所述球顶胶合连接。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平板部通过所述弯曲部与所述折环连接,所述折环沿所述音膜的振动方向向靠近所述磁路系统凸出。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开口宽度与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开口宽度之和为0.3mm-0.4mm。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开口宽度为0.15mm-0.25mm。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球顶振动的音圈和抵接在所述音圈与所述球顶之间的音圈骨架,所述音圈骨架具有用于连通所述音圈的内外两侧的开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球顶贴设固定在靠近磁路系统的一侧,第一折板上的弯曲部形成有开口朝向球顶的容胶槽,对球顶和第一折板进行胶合连接时,由于球顶的边缘位于所述容胶槽的沿所述音膜的振动方向上的正投影内,因此,胶体注入进容胶槽溢出并沿球顶的边缘胶合,使得球顶边缘与第一折板之间的胶体厚度增大了,从而降低了球顶与音膜的胶合应力水平;即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有中音膜与球顶在大振幅的振动下会分离失效,进而导致发声器件失效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发声单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发声单体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发声单体的音膜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音膜的A-A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图1中发声单体的B-B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音膜与球顶的法向拉应力示意图;图9为音膜与球顶的剪切应力示意图。图中:100、发声单体;10、盆架;11、定位柱;20、磁路系统;21、主磁钢;22、副磁钢;23、极芯;30、振动系统;31、音膜;311、第一折板;3111、弯曲部;3111a、第一弯曲部;3111b、第二弯曲部;3111c、容胶槽;3111d、曲面;3112、平板部;312、折环;313、第二折板;3131、定位缺口;32、球顶;33、音圈;34、音圈骨架;341、开口;35、下音膜;36、柔性电路板;37、胶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其他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声单体100,其包括盆架10、固定于盆架10上的磁路系统20和经磁路系统20驱动并振动发声的振动系统3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4、图6及图7,振动系统30包括固定于盆架10的的音膜31,音膜31包括第一折板311以及围绕第一折板311设置的折环312;振动系统30还包括贴设固定于第一折板311靠近磁路系统20一侧的球顶32,第一折板311具有弯曲部3111,弯曲部3111形成有开口朝向球顶32的用于收容胶体的容胶槽3111c,球顶32的边缘位于容胶槽3111c的沿音膜31的振动方向上的正投影内。在本技术中,球顶32贴设固定在第一折板311靠近磁路系统20一侧,第一折板311上的弯曲部3111形成有开口朝向球顶32的容胶槽3111c,对球顶32和第一折板311进行胶合连接时,由于球顶32的边缘位于容胶槽3111c的沿音膜31的振动方向上的正投影内,因此,胶体注入进容胶槽3111c溢出并沿球顶32边缘胶合,使得连接在球顶32边缘与第一折板311之间的胶体厚度增大了,从而减小了球顶32与音膜31的胶合应力水平;本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有中音膜31与球顶32在大振幅的振动下会分离失效,进而导致发声器件失效的技术问题。参见图2及图7,胶体注入容胶槽3111c并溢出形成胶层37,以实现音膜31与球顶32的连接。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弯曲部3111沿球顶32的边缘呈环状延伸,以整体均匀地降低球顶32与音膜31之间的胶合应力。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6及图7,弯曲部3111包括形成有容胶槽3111c的第一弯曲部3111a和围绕第一弯曲部3111a设置的第二弯曲部3111b,第一弯曲部3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盆架、固定于所述盆架上的磁路系统和经所述磁路系统驱动并振动发声的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音膜,所述音膜包括第一折板以及围绕所述第一折板设置的折环;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贴设固定于所述第一折板靠近所述磁路系统一侧的球顶,所述第一折板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球顶的用于收容胶体的容胶槽,所述球顶的边缘位于所述容胶槽的沿所述音膜的振动方向上的正投影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盆架、固定于所述盆架上的磁路系统和经所述磁路系统驱动并振动发声的振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包括固定于所述盆架的音膜,所述音膜包括第一折板以及围绕所述第一折板设置的折环;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贴设固定于所述第一折板靠近所述磁路系统一侧的球顶,所述第一折板具有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形成有开口朝向所述球顶的用于收容胶体的容胶槽,所述球顶的边缘位于所述容胶槽的沿所述音膜的振动方向上的正投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沿所述球顶的边缘呈环状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包括形成有所述容胶槽的第一弯曲部和围绕所述第一弯曲部设置的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自所述第一折板朝远离所述球顶凸起形成,所述第二弯曲部自所述第一折板凹向所述球顶形成,所述第二弯曲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弯曲部相接的曲面,且所述曲面位于球顶的周侧并与所述球顶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单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音膜的振动方向,所述第二弯曲部向所述磁路系统的投影与所述球顶向所述磁路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冬王常亮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