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移动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电源的出仓机构及充电柜,包括仓体底座、推动装置、充电组件及两个卡扣件,充电组件固定在仓体底座上,充电组件的下侧开设有容置腔,推动装置固定在仓体底座的顶端,仓体底座的两顶角处设有定位支柱,两个卡扣件与仓体底座转动连接,卡扣件的一端从充电组件与仓体底座内壁之间延伸至容置腔内,卡扣件的另一端从弹性顶压定位支柱,卡扣件的横向延长端与推动装置相抵顶。以此既能降低装配成本而且在定位支柱与仓体底座内壁之间的空间可以限制卡扣件发生过度形变,使得充电组件能准确地对位移动电源,并且确保移动电源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保证了移动电源充电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电源的出仓机构及充电柜
本技术涉及移动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电源的出仓机构及充电柜。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信息的发展,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普遍,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手机使用频率越高,其耗电也越快。为了解决移动电子设备的电量问题,出现了共享充电宝的模式。目前,共享充电宝一般是以充电机柜的形式放置在各种商场、餐厅、酒店等公共场所,用户通过扫码取出充电宝使用,用完后归还到充电柜内。目前的充电柜出仓机构用于卡扣移动电源的部件一般是通过弹簧拉力复原的,主要表现为弹簧的两端分别拉着卡扣移动电源的部件和出仓机构的内壁,当卡扣移动电源部件打开时弹簧便可拉着卡扣移动电源的部件复位。为了使得卡扣移动电源的部件能达到预定的效果,其他部件在布局上要绕开弹簧及卡扣移动电源的部件活动区域,增加了装配成本。此外,当弹簧发生过度形变难以恢复原状,不仅增加维护成本,还会导致对充电宝的对位不够精准,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容易松动,从而导致充电宝的位置发生改变,影响充电,甚至会意外取出。因此,行业内亟需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移动电源的出仓机构及充电柜。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所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移动电源的出仓机构,包括仓体底座、推动装置、充电组件及两个卡扣件,所述充电组件固定在所述仓体底座上,所述充电组件的下侧开设有容置腔,所述推动装置固定在所述仓体底座的顶端,所述仓体底座的两顶角处设有定位支柱,两个所述卡扣件与所述仓体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卡扣件的一端从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仓体底座内壁之间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卡扣件的另一端从弹性顶压所述定位支柱,所述卡扣件的横向延长端与所述推动装置相抵顶。作为优选地,所述卡扣件包括卡扣主体、弹力臂、推力杆及卡扣手臂,所述卡扣主体、弹力臂、推力杆及卡扣手臂一体成型。作为优选地,所述卡扣主体通过旋转轴与所述仓体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弹力臂设于所述卡扣主体的上方,所述卡扣手臂设于所述卡扣主体的下方,所述推力杆从所述卡扣主体的侧端横向设置。作为优选地,所述卡扣手臂从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仓体底座内壁之间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推力杆的尾端与所述推动装置相抵顶,所述弹力臂位于所述定位支柱与所述仓体底座内壁之间,且所述弹力臂弹性顶压所述定位支柱。作为优选地,所述卡扣件互为对称,所述推动装置设置在两个所述卡扣件的对称轴上作为优选地,所述充电组件包括充电主体、充电柱、接触开关及弹簧销,所述充电主体固定在所述仓体底座上,所述接触开关设于所述充电主体的中部并与所述充电主体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柱设置在所述充电主体朝向所述容置腔的侧面上,所述弹簧销贯穿所述充电主体,且所述弹簧销的一端与所述卡扣件抵顶,所述弹簧销的另一端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作为优选地,所述仓体底座的两侧均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固定设置在所述仓体底座的内壁上。作为优选地,所述容置腔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开槽,所述开槽内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滚轮。作为优选地,所述推动装置为电磁推动装置。一种充电柜,包括充电柜体及若干个出仓机构,所述出仓机构内放置有移动电源,所述出仓机构如上述所述。与现有技术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研发了一种移动电源的出仓机构,移动电源进入到容置腔预定的位置时,卡扣件将移动电源的位置固定住,而移动电源取出时推动装置推动卡扣件的横向延长端释放移动电源,同时卡扣件的另一端弹性顶压定位支柱,当完成出仓后,卡扣件在弹力作用下恢复原状,取消弹簧的使用,既能降低装配成本而且在定位支柱与仓体底座内壁之间的空间可以限制卡扣件发生过度形变,使得充电组件能准确地对位移动电源,并且确保移动电源位置不会发生改变,保证了移动电源充电的可靠性。本技术还研发了一种充电柜,基于上述出仓机构,确保移动电源放入时能精准地送到预定位置上并进行可靠地进行充电,而取出时能平滑顺畅取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出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电源进入出仓机构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电源位于出仓机构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移动电源送出出仓机构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充电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移动电源的出仓机构1,移动电源3放置在出仓机构1内,出仓机构1将移动电源3送出或回收到充电柜内。如图1至图4所示,出仓机构1包括仓体底座11、推动装置12、充电组件13及两个卡扣件14,所述充电组件13固定在所述仓体底座11上,以确定移动电源3的充电位置。所述充电组件13的下侧开设有容置腔15,容置腔15用于容纳移动电源3,容置腔15位于充电组件13的下侧,使得在容置腔15内的移动电源3能与充电组件13接触充电。所述推动装置12固定在所述仓体底座11的顶端,推动装置12为移动电源3提供动力,旨在使推动卡扣件14释放移动电源3。所述仓体底座11的两顶角处设有定位支柱16,两个所述卡扣件14与所述仓体底座11转动连接,所述卡扣件14的一端从所述充电组件13与所述仓体底座11内壁之间延伸至所述容置腔15内,延伸至容置腔15内的部分可以将容置腔15内的移动电源3紧紧扣住,避免因受到外来的干扰而导致移动电源3位置发生改变。所述卡扣件14的另一端弹性顶压所述定位支柱16,由于定位支柱16设置在仓体底座11的两顶角位置,加上卡扣件14对定位支柱16设有一个预压缩弹力,定位支柱16与仓体底座11内壁之间的空间可以限制卡扣件14发生过度形变。而且,定位支柱16为卡扣件14位置变换提供支持,卡扣件14打开释放移动电源3时继续弹性顶压定位支柱16,当取出移动电源3后,该顶压力转换成卡扣件14恢复原状的弹性恢复力,使得卡扣件14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所述卡扣件14的横向延长端与所述推动装置12相抵顶,推动装置12抵顶卡扣件14使其张开并释放容置腔15内的移动电源3。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移动电源的出仓机构1,当需要回收移动电源3时,如图2所示,将移动电源3放入出仓机构1中,移动电源3在出仓机构1的容置腔15从外往内移动的过程中会顶压着卡扣件14延伸至容置腔15内的一端向外张开,使得卡扣件14相对仓体底座11转动,相对地,卡扣件14弹性顶压定位支柱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电源的出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仓体底座、推动装置、充电组件及两个卡扣件,所述充电组件固定在所述仓体底座上,所述充电组件的下侧开设有容置腔,所述推动装置固定在所述仓体底座的顶端,所述仓体底座的两顶角处设有定位支柱,两个所述卡扣件与所述仓体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卡扣件的一端从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仓体底座内壁之间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卡扣件的另一端弹性顶压所述定位支柱,所述卡扣件的横向延长端与所述推动装置相抵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电源的出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仓体底座、推动装置、充电组件及两个卡扣件,所述充电组件固定在所述仓体底座上,所述充电组件的下侧开设有容置腔,所述推动装置固定在所述仓体底座的顶端,所述仓体底座的两顶角处设有定位支柱,两个所述卡扣件与所述仓体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卡扣件的一端从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仓体底座内壁之间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卡扣件的另一端弹性顶压所述定位支柱,所述卡扣件的横向延长端与所述推动装置相抵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电源的出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包括卡扣主体、弹力臂、推力杆及卡扣手臂,所述卡扣主体、弹力臂、推力杆及卡扣手臂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电源的出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主体通过旋转轴与所述仓体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弹力臂设于所述卡扣主体的上方,所述卡扣手臂设于所述卡扣主体的下方,所述推力杆从所述卡扣主体的侧端横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动电源的出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手臂从所述充电组件与所述仓体底座内壁之间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推力杆的尾端与所述推动装置相抵顶,所述弹力臂位于所述定位支柱与所述仓体底座内壁之间,且所述弹力臂弹性顶压所述定位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敏,谭光辉,吴青青,曹欣欣,王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铭庆电子有限公司,东莞铭普光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