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分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456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缆分线装置,涉及线缆传输技术领域,包括:一分线器本体,包括:一外壳,外壳上设置有复数个通孔;一电路板,设置在外壳内部,电路板上设置有位置上对应于各通孔的复数个触点,各触点于电路板上互相并联;复数个线缆,各线缆一端穿过当前外壳上的各通孔,并可选择地焊接于当前电路板的各触点上;各线缆的另一端穿过另一外壳上的各通孔,并可选择地焊接于另一个电路板的各触点上。本技术方案在分线器本体的电路板上设置并联的多个触点,以根据需求可选择地焊接线缆,实现灵活分线;同时还可通过将线缆的另一端焊接在另一分线器本体的电路板上的触点,实现与另一个线缆分线装置的串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分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缆传输
,尤其涉及一种线缆分线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线缆的分线器设计都是固定形式的,如分线器设计为一根主线分为二根次线、一根主线分为三根次线、一根主线分为四根次线等。但是现有技术方案中,分线器的分线方式均为固定模式,即一根主线只能分成固定根数的次线,无法实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分线,方案的灵活度不够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线缆分线装置,包括:一分线器本体,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复数个通孔;一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位置上对应于各所述通孔的复数个触点,各所述触点于所述电路板上互相并联;复数个线缆,各所述线缆一端穿过当前所述外壳上的各所述通孔,并可选择地焊接于当前所述电路板的各所述触点上;各所述线缆的另一端穿过另一外壳上的各所述通孔,并可选择地焊接于另一个所述电路板的各所述触点上。优选的,所述电路板为PCB板。优选的,所述PCB板的长度为100毫米,宽度为13毫米。优选的,各所述触点包括:一输入主线触点,设置在所述PCB板右端;一输出主线触点,设置在所述PCB板左端;至少一次线触点,设置在所述PCB板上端。优选的,所述输入主线触点与所述PCB板右侧边缘之间的间距为12毫米。优选的,所述输出主线触点与所述PCB板左侧边缘之间的间距为12毫米。优选的,各所述次线触点与所述PCB板下侧边缘之间的间距为10毫米。优选的,所述次线触点设置有四个,各所述次线触点之间的间距为19.8毫米。优选的,各所述线缆包括:一输入主线,焊接于所述输入主线触点上;一输出主线,焊接于所述输出主线触点上;至少一次线,焊接于各所述次线触点上。优选的,所述次线设置有四个。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在分线器本体的电路板上设置并联的多个触点,以根据需求可选择地焊接线缆,实现灵活分线;同时还可通过将线缆的另一端焊接在另一分线器本体的电路板上的触点,实现与另一个线缆分线装置的串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线缆分线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线缆分线装置的外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只要符合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则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畴。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线缆分线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一分线器本体1,包括:一外壳2,外壳2上设置有复数个通孔;一电路板3,设置在外壳2内部,电路板3上设置有位置上对应于各通孔的复数个触点,各触点于电路板3上互相并联;复数个线缆4,各线缆4一端穿过当前外壳2上的各通孔,并可选择地焊接于当前电路板3的各触点上;各线缆4的另一端穿过另一外壳2上的各通孔,并可选择地焊接于另一个电路板3的各触点上。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外壳2上设置有6个通孔:在外壳2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一个通孔,在外壳2的下端设置有4个均匀分布的通孔。进一步地,通过各触点之间互相并联,实现了保持各线缆4上的电压一致。进一步地,外壳2可以选用PBT材料制作而成。由于PBT材料具有高耐热性、高韧性、耐疲劳性、耐候性、吸水率低等优点,有利于保护外壳2内部的电路板3及焊接在电路板3上的线缆4免受外部环境的侵蚀,有效提升了本技术方案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选用的线缆4的外皮可以采用PVC材料制作而成。PVC材料具有材质轻、阻燃隔热及化学稳定性高等优点,可以有效保护线缆4内部的电芯,提升线缆4的耐用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电路板3为PCB板。具体地,本实施例中,PCB板具有耐弯折性强、精密性高、布线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有利于实际生产和应用,同时利用PCB板的结构稳定性,提升了本技术方案中线缆分线装置的耐用性。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各触点包括:一输入主线触点I1,设置在PCB板右端;一输出主线触点O1,设置在PCB板左端;至少一次线触点,设置在PCB板上端。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次线触点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在PCB板上端,分别为第一次线触点K1、第二次线触点K2、第三次线触点K3和第四次线触点K4。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各触点上均设置有三个焊点,即焊接的线缆4为三芯线。本技术方案中,选用的线缆4可以为三芯线,可以为五芯线,也可以为六芯线。进一步的,本技术方案对于线缆4的种类不做进一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各次线触点之间的间距可以为19.8毫米。进一步地,各次线触点之间的间距可以根据PCB板的长度进行灵活改动。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各线缆4包括:一输入主线A1,焊接于输入主线触点I1上;一输出主线A2,焊接于输出主线触点O1上;至少一次线,焊接于各次线触点上。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在外壳2左右两端的通孔接入的线缆4分别为输入主线A1和输出主线A2,在外壳2下端四个均匀分布的通孔接入的为次线。本专利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中,次线设置有四个。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四根次线分别为:第一次线B1,可选择地焊接在第一次线触点K1上;第二次线B2,可选择地焊接在第一次线触点K2上;第三次线B3,可选择地焊接在第一次线触点K3上;第四次线B4,可选择地焊接在第一次线触点K4上。进一步地,PCB板上的次线触点可以进一步进行扩展,不限于四个,则对应焊接的次线也可以伴随次线触点的个数进一步焊接。本技术方案在分线器本体1的电路板3上设置并联的多个触点,以根据需求可选择地焊接线缆4,实现灵活分线。本实施例中,输入主线A1和输出主线A2分别固定焊接在输入主线触点I1和输出主线触点O1上,而各次线触点上的次线则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焊接。当实际需要一根主线分为二根次线时,则次线触点上需要焊接两根次线;当实际需要一根主线分为三根次线时,则次线触点上需要焊接三根次线;当实际需要一根主线分为四根次线时,则次线触点上需要焊接四根次线。进一步地,还可通过将线缆4的另一端焊接在另一分线器本体1的电路板3上的触点,实现与另一个线缆分线装置的串接,以此类推,可以实现多个线缆分线装置的串接。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个线缆分线装置的输出主线A2可以作为第二个线缆分线装置的输入主线A1,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直接选用一根线分别焊接在第一个线缆分线装置的输出主线触点O1和第二个线缆分线装置的输入主线触点I1上,进而实现两个线缆分线装置的串接。进一步地,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分线器本体,包括:/n一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复数个通孔;/n一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位置上对应于各所述通孔的复数个触点,各所述触点于所述电路板上互相并联;/n复数个线缆,各所述线缆一端穿过当前所述外壳上的各所述通孔,并可选择地焊接于当前所述电路板的各所述触点上;/n各所述线缆的另一端穿过另一外壳上的各所述通孔,并可选择地焊接于另一个所述电路板的各所述触点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分线器本体,包括:
一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复数个通孔;
一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位置上对应于各所述通孔的复数个触点,各所述触点于所述电路板上互相并联;
复数个线缆,各所述线缆一端穿过当前所述外壳上的各所述通孔,并可选择地焊接于当前所述电路板的各所述触点上;
各所述线缆的另一端穿过另一外壳上的各所述通孔,并可选择地焊接于另一个所述电路板的各所述触点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为PCB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的长度为100毫米,宽度为13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分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触点包括:
一输入主线触点,设置在所述PCB板右端;
一输出主线触点,设置在所述PCB板左端;
至少一次线触点,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龙江春城牛俊杰吕廷良高善富王梅嶺
申请(专利权)人:科特亚照明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