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4528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多个容纳腔;相邻的两个容纳腔由隔板隔开,所述容纳腔内设有极芯组,所述极芯组含有至少一个极芯,若干所述极芯组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且串联连接;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导液孔和导气孔,所述导液孔和导气孔用于连通此隔板两侧相邻的两个容纳腔;所述电池还包括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能够使导液孔处于设定状态,所述设定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通过在隔板上同时开设有导液孔和导气孔,在进行电解液注液时,电解液可通过导液孔流至相邻的容纳腔中,同时通过导气孔排气,有利于减少注液阻力。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基于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的电池模组、电池包和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对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的使用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特别是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续时里程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电池包而言,其总体容量需要不断的提高;同时,在动力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因内阻导致的内耗则要求尽量减少。常见的新能源汽车,其宽度一般在1米以上,长度则在数米;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包,一般放置在新能源汽车的底部;目前市场上的动力电池包,一般都是宽度方向与新能源汽车的宽度大概一致,大概在1米以上。长度则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底部预留空间而定,一般都在2米以上。整个而言,动力电池包无论在长度还是宽度方向,都超过1米;而目前市面上,单体电池的长度一般在0.3米左右,所以在动力电池包中,需要并排设置至少3个单体电池,甚至更多。并排设置多个单体电池,对每个单体电池均需要添加固定结构,同时,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需要通过外设的动力连接件进行动力连接。导致单体电池安装结构较多,不仅成本提高,而且导致整体重量上升;同时,单体包体体积内,安装结构占用了较多的包体内部空间,造成动力电池包整体容量降低,单体电池并排设置越多,空间浪费就越多。另外,因需要设置多个外置动力连接件进行动力连接,导致内阻增加,提高了动力电池包在使用中的内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注液问题,提供一种既能够向每个腔体内注入电解液,又能够保证各个腔体隔离的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及汽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多个容纳腔;相邻的两个容纳腔由隔板隔开,所述容纳腔内设有极芯组,所述极芯组含有至少一个极芯,若干所述极芯组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且串联连接;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导液孔和导气孔,所述导液孔和导气孔用于连通此隔板两侧相邻的两个容纳腔;所述电池还包括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能够使导液孔处于设定状态,所述设定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一体式结构,所述多个隔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隔板的侧周与所述壳体的侧壁紧密贴合而配合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出若干个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包括位于容纳腔端部的隔板或端盖,以及位于所述相邻两个隔板之间或者隔板与端盖之间的所述壳体。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一体式结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包括隔离膜和所述隔板,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隔离膜内部,所述隔板间隔设于所述隔离膜内,所述隔板的侧周与所述隔离膜配合将所述隔离膜内部分隔出若干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包括位于容纳腔端部的隔板或端盖,以及位于相邻两个隔板之间或者隔板与端盖之间的所述隔离膜。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一体式结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包括隔离膜和所述隔板,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隔离膜内部,所述隔离膜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子隔离膜,所述隔板同时与相邻两个子隔离膜连接,相邻两个容纳腔共用一个所述隔板,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包括所述子隔离膜以及位于所述子隔离膜端部的隔板或端盖。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子壳体,所述隔板同时与相邻两个子壳体连接,相邻两个容纳腔共用一个所述隔板,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包括所述子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子壳体端部的隔板或端盖。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大体为长方体,所述电池具有长度、宽度和厚度,长度大于宽度,宽度大于厚度,所述导气孔与所述导液孔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隔板上。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机构在第一情形时,所述导液孔处于开启状态;所述阻挡机构在第二情形时,所述导液孔处于关闭状态;所述阻挡机构可在第一情形和第二情形之间切换。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注液前或注液时,所述阻挡机构处于第一情形,所述导液孔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导液孔连通此隔板两侧相邻的两个容纳腔;所述电池注液后,所述阻挡机构由第一情形切换至第二情形,所述阻挡机构关闭所述导液孔,使所述导液孔处于关闭状态。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注液后化成时,所阻挡机构处于第一情形,所述导液孔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导液孔连通此隔板两侧相邻的两个容纳腔;所述电池注液化成后,所述阻挡机构由第一情形切换至第二情形,所述阻挡机构关闭所述导液孔,使所述导液孔处于关闭状态。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液孔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阻挡机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液孔处,所述阻挡机构关闭所述导液孔,以阻断所述导液孔对相邻两个容纳腔的连通。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情形为所述阻挡机构位于所述电池中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情形为所述阻挡机构位于所述电池中的第二位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阻挡机构放置空间,所述阻挡机构位于所述阻挡机构放置空间内;所述阻挡机构放置空间内形成有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阻挡机构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阻挡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导液孔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导液孔连通相邻的两个容纳腔;所述阻挡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阻挡机构关闭所述导液孔,所述导液孔处于关闭状态,以阻断所述导液孔对相邻两个容纳腔的连通。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机构放置空间与所述导液孔交叉设置,所述导液孔被所述阻挡机构放置空间分隔成第一导液孔和第二导液孔,所述第一导液孔和第二导液孔均与所述阻挡机构放置空间连通。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机构与所述阻挡机构放置空间的内壁过盈配合连接。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机构为具有磁性的磁性体。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机构外包覆有弹性套。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极芯组均包括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至少一个极芯组的所述第一电极引出部件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沿第一方向分设于该极芯组相对的两侧;该极芯组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延伸。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导气孔阻挡机构,所述导气孔阻挡机构能够使导气孔处于设定状态,所述设定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注液前、注液时或注液后化成时,所述导气孔阻挡机构使得所述导气孔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导气孔连通此隔板两侧相邻的两个容纳腔。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注液后,所述导气孔阻挡机构关闭所述导气孔,使所述导气孔处于关闭状态;所述电池过充或短路时,所导气孔阻挡机构使所述导气孔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导气孔连通所述隔板两侧相邻的两个容纳腔。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极芯组之间通过极芯连接件串联连接,所述极芯连接件贯穿相邻两个极芯组之间的隔板。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芯连接件与所述隔板一体成型。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芯连接件包括铜连接部和与铜连接部连接的铝连接部,所述铜连接部和铝连接部连接的位置位于所述隔板内。本专利技术还挺一种电池,包括壳体和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多个容纳腔;/n相邻的两个容纳腔由隔板隔开,所述容纳腔内设有极芯组,所述极芯组含有至少一个极芯,若干所述极芯组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且串联连接;/n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导液孔和导气孔,所述导液孔和导气孔用于连通此隔板两侧相邻的两个容纳腔;/n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能够使导液孔处于设定状态,所述设定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和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多个容纳腔;
相邻的两个容纳腔由隔板隔开,所述容纳腔内设有极芯组,所述极芯组含有至少一个极芯,若干所述极芯组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且串联连接;
所述隔板上设置有导液孔和导气孔,所述导液孔和导气孔用于连通此隔板两侧相邻的两个容纳腔;
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能够使导液孔处于设定状态,所述设定状态包括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一体式结构,所述多个隔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隔板的侧周与所述壳体的侧壁紧密贴合而配合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出若干个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包括位于容纳腔端部的隔板或端盖,以及位于所述相邻两个隔板之间或者隔板与端盖之间的所述壳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一体式结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包括隔离膜和所述隔板,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隔离膜内部,所述隔板间隔设于所述隔离膜内,所述隔板的侧周与所述隔离膜配合将所述隔离膜内部分隔出若干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包括位于容纳腔端部的隔板或端盖,以及位于相邻两个隔板之间或者隔板与端盖之间的所述隔离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一体式结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包括隔离膜和所述隔板,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隔离膜内部,所述隔离膜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子隔离膜,所述隔板同时与相邻两个子隔离膜连接,相邻两个容纳腔共用一个所述隔板,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包括所述子隔离膜以及位于所述子隔离膜端部的隔板或端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子壳体,所述隔板同时与相邻两个子壳体连接,相邻两个容纳腔共用一个所述隔板,所述容纳腔的腔壁包括所述子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子壳体端部的隔板或端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大体为长方体,所述电池具有长度、宽度和厚度,长度大于宽度,宽度大于厚度,所述导气孔与所述导液孔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隔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机构在第一情形时,所述导液孔处于开启状态;所述阻挡机构在第二情形时,所述导液孔处于关闭状态;所述阻挡机构可在第一情形和第二情形之间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注液前或注液时,所述阻挡机构处于第一情形,所述导液孔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导液孔连通此隔板两侧相邻的两个容纳腔;所述电池注液后,所述阻挡机构由第一情形切换至第二情形,所述阻挡机构关闭所述导液孔,使所述导液孔处于关闭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注液后化成时,所阻挡机构处于第一情形,所述导液孔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导液孔连通此隔板两侧相邻的两个容纳腔;所述电池注液化成后,所述阻挡机构由第一情形切换至第二情形,所述阻挡机构关闭所述导液孔,使所述导液孔处于关闭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孔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阻挡机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液孔处,所述阻挡机构关闭所述导液孔,以阻断所述导液孔对相邻两个容纳腔的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情形为所述阻挡机构位于所述电池中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二情形为所述阻挡机构位于所述电池中的第二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设置有阻挡机构放置空间,所述阻挡机构位于所述阻挡机构放置空间内;所述阻挡机构放置空间内形成有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且所述阻挡机构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阻挡机构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导液孔处于开启状态,所述导液孔连通相邻的两个容纳腔;所述阻挡机构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阻挡机构关闭所述导液孔,所述导液孔处于关闭状态,以阻断所述导液孔对相邻两个容纳腔的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机构放置空间与所述导液孔交叉设置,所述导液孔被所述阻挡机构放置空间分隔成第一导液孔和第二导液孔,所述第一导液孔和第二导液孔均与所述阻挡机构放置空间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机构与所述阻挡机构放置空间的内壁过盈配合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机构为具有磁性的磁性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机构外包覆有弹性套。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极芯组均包括用于引出电流的第一电极引出部件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至少一个极芯组的所述第一电极引出部件和第二电极引出部件沿第一方向分设于该极芯组相对的两侧;该极芯组的长度方向沿第一方向延伸。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华军朱燕王信月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