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数据的换乘站点推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4259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多元数据的换乘站点推算方法,具体涉及城市智能公交数据挖掘技术领域,包括步骤,S1:获取主要的换乘站点对,并遴选出可能存在多站换乘的站点对,S2:针对乘客换乘习惯及换乘心理因素,填写多站换乘的线路及站点列表,S3:根据得出的算法换乘距离,对相邻站点的下车人数进行换乘比例计算,S4:根据实测的换乘人数及换乘站点对的类型对以上算法基于各种公交高低峰时间段进行训练,输出相应训练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较为准确的确定高低平峰的实际客流换乘信息,便于城市建设及交通管理等部门配套相应的换乘设施设备,公共交通运营及管理部门进行更精准的运力运量匹配,从而提高公交换乘效率、乘客满意度等重要公交都市指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元数据的换乘站点推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智能公交数据挖掘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基于多元数据的换乘站点推算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交通客流分析而言,获得公共交通乘客的上下车站点(客流OD分析)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公交车一般只在上车时刷IC卡,下车时不刷卡,导致IC卡客流数据中只有上车站点信息而没有下车站点信息。为此,业界通过对乘客一段时间内交通出行规律结合公交GPS的信息进行下车站点的推算,具体技术背景参见笔者论文—“基于IC卡历史数据的公交客流统计方法”《城市公共交通》,Vol.227,No.5,2017:pp.21-24。在具体的下车站点推算中,尤其公交车换乘轨道或公交其它线路时,通常会遇到如下问题:通过乘客换乘的轨道/公交IC卡刷卡数据可以得知乘客进入的轨道/公交站,但乘客下车的公交线路有两个或以上临近所换乘的轨道/公交线路的站点时,如何判断乘客确切的公交车下车站点呢?如果换乘站点推算错误,一方面会导致不同车站换乘设施、通道的保障和设计不合理,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公交车内人数判断错误,从而导致运力配置不合理,进而导致车内拥挤等情况。传统的下车站点方法就是围绕所换乘的轨道/公交站选择某公交线路中直线距离隔轨道车站最近的一个公交站点作为下车站点的推算:比如以所换乘的目标站点为圆心画圆,匹配公交线路上所有站点与此圆心的距离,从而找出直线距离最近的公交下车站点。但据实际的测试,发现在轨道站点旁有两个或多个临近公交站点时,因存在实际换乘距离、公交车站的到达前后序(在道路拥堵情况下,乘客会选择距离较远但位于前序的公交车站)、周边配套完备性(早高峰路边是否有早餐点,晚高峰路边是否有卖菜点或餐馆,有无公厕等),换乘通道安全性(学生有无安全过街通道、有无摄像装置、过街有无专人指挥等)、换乘通道便利性(有无遮阳的人行走廊,高程差有无电扶梯、无障碍通行条件等)等约束,导致该方法误差较大。该方法误差大,则会导致换乘站点的估计错误,从而在市政设施等的保障和应急情况处置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偏差,进而出现市民投诉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基于多元数据的换乘站点推算方法,能够实现灌溉的同时对土地进行旋耕,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多元数据的换乘站点推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主要的换乘站点对,并遴选出可能存在多站换乘的站点对,S2:针对乘客换乘习惯及换乘心理因素,填写多站换乘的线路及站点列表,S3:根据得出的算法换乘距离,对相邻站点的下车人数进行换乘比例计算,S4:根据实测的换乘人数及换乘站点对的类型对以上算法基于各种公交高低峰时间段进行训练,输出相应训练模型。进一步,所述S1中的换乘站点对是通过传统的公交IC卡刷卡数据得到的,统计公交IC卡刷卡的上车站点刷卡记录以及换乘后乘坐的公交或者轨道的上车刷卡记录。进一步,所述多站换乘的线路及站点列表用于统计换乘前下车的线路编号、换乘前车站名1、车站编号1、车站换乘直线距离1、车站名2、车站编号2、车站换乘直线距离2、车站名3、车站编号3、车站换乘直线距离3、换乘后上车的线路编号、换乘后上车的站点编号和备注项。进一步,所述换乘前下车的线路编号为乘客下车的公交线路编号;所述换乘前车站名1为该下车公交线路中的可能存在换乘情况的第一个车站名;所述车站编号1为该车站的编号;所述车站换乘直线距离1为该车站与上车车站的直线距离,所述换乘后上车的线路编号为乘客上车的轨道或公交线路编号,所述换乘后上车的站点编号为上车的轨道或公交站编号。进一步,所述乘客换乘习惯为不同时间段乘客的换乘行为习惯。进一步,所述换乘心理选择因素包括实际换乘距离、站间车辆行驶时间的距离换算、换乘通道便利性、换乘通道安全性和周边配套完备性。进一步,所述换乘通道安全性根据评分标准分为非常安全、安全、一般、不安全、危险5个等级,依次评分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进一步,所述评分标准包括以下5个,换乘通道部分路段因狭窄或拥堵导致人行速度不到正常1.2m/s的一半,扣1到2分;换乘通道存在人行过街通道,该通道易发安全事故、无红绿灯等情况,扣1至3分;换乘通道两旁存在易落石、高空坠物、施工作业面等不安全隐患,扣1至3分;换乘通道夜间没有路灯、地下通道无摄像装置、近期曾发生盗窃、抢劫等事件,扣1至3分;道路不平坦,小孩或老人近期曾发生因通道硬件原因跌倒或受伤等情况,扣1至3份。进一步,所述站点对包括公交换乘公交的站点对和公交换乘轨道的站点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基于IC卡刷卡OD数据、公交车GPS数据、历史上同期同时段的公交运营数据、人员实测的数据,考虑乘客换乘的诸多因素,对公共交通两个换乘站点对进行换算,建立大数据的换乘模型,从而完成更精确的换乘中下车站点的推算;通过视频分析等方法,验证换乘模型的正确性,并据此调整换乘因素的权重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换乘站点推算流程框架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1所示的基于多元数据的换乘站点推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主要的换乘站点对,并遴选出可能存在多站换乘的站点对。根据城市公交规模按照高峰期换乘人数排序取前100位,包括公交换乘公交取前50位的车站对和公交换乘轨道取前50位的车站对;对这100位的换乘站点对,选择其换乘最多的公交线路(如某条公交线路换公交站点和次近公交站点的站点直线距离,如果最近的换乘站点在换乘站的50米范围内,或最近与次近的站点距离换乘站点距离差在100米之上(其中最近与次近的站点距离换乘站点距离差的参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50米、100米等),则认为不存在多站换乘情况;根据遴选出的多站换乘的站点对制作出客流较大且可能存在“多站换乘的线路及站点列表”,该列表每一项诸如:公交线路AAA上站点X和站点Y距离换乘站Z直线距离分别为A、B米。S2:针对乘客换乘习惯及换乘心理因素,填写多站换乘的线路及站点列表。对于公交线路AAA上站点X到换乘站Z,测试其实际步行换乘距离为200米,站点Y距离换乘站Z步行换乘距离为60米;早高峰客流方向是从公交车站的站点X到站点Y,公交车两站间平均行驶时间为4分钟,按照正常人每分钟平均步行80米(其中平均步行的参数是根据乘客中老年人、小孩占比、道路情况以及天气原因进行调节的),折算为站点Y到换乘站Z的实际步行距包括早高峰路边是否有早餐点,晚高峰路边是否有卖菜点或餐馆,有无公厕;根据换乘路径中通道安全性给予1到5级的评分,评分标准包括学生有无安全过街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多元数据的换乘站点推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获取主要的换乘站点对,并遴选出可能存在多站换乘的站点对,/nS2:针对乘客换乘习惯及换乘心理因素,填写多站换乘的线路及站点列表,/nS3:根据得出的算法换乘距离,对相邻站点的下车人数进行换乘比例计算,/nS4:根据实测的换乘人数及换乘站点对的类型对以上算法基于各种公交高低峰时间段进行训练,输出相应训练模型。/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多元数据的换乘站点推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主要的换乘站点对,并遴选出可能存在多站换乘的站点对,
S2:针对乘客换乘习惯及换乘心理因素,填写多站换乘的线路及站点列表,
S3:根据得出的算法换乘距离,对相邻站点的下车人数进行换乘比例计算,
S4:根据实测的换乘人数及换乘站点对的类型对以上算法基于各种公交高低峰时间段进行训练,输出相应训练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元数据的换乘站点推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换乘站点对是通过传统的公交IC卡刷卡数据得到的,统计公交IC卡刷卡的上车站点刷卡记录以及换乘后乘坐的公交或者轨道的上车刷卡记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元数据的换乘站点推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站换乘的线路及站点列表用于统计换乘前下车的线路编号、换乘前车站名1、车站编号1、车站换乘直线距离1、车站名2、车站编号2、车站换乘直线距离2、车站名3、车站编号3、车站换乘直线距离3、换乘后上车的线路编号、换乘后上车的站点编号和备注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元数据的换乘站点推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乘前下车的线路编号为乘客下车的公交线路编号;所述换乘前车站名1为该下车公交线路中的可能存在换乘情况的第一个车站名;所述车站编号1为该车站的编号;所述车站换乘直线距离1为该车站与上车车站的直线距离,所述换乘后上车的线路编号为乘客上车的轨道或公交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交通开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