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炼车间用自动调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3738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冶炼车间用自动调温装置,还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内腔,外壳的前端设置有前开口,外壳的前开口上设置有门,外壳内腔底端设置有制冷机,外壳内腔底端与制冷机的底端连接,制冷机的输入端设置有抽取管道,制冷机的输入端与抽取管道的输出端连接,抽取管道的输入端穿过外壳的左端,制冷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两组第一排放管道,制冷机的顶端与两组第一排放管道的底端连接,外壳内腔的后端设置有排放风机,外壳内腔后端与排放风机的后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工作人员对车间的温度进行调节,提高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冶炼车间用自动调温装置
本技术涉及冶炼车间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冶炼车间用自动调温装置。
技术介绍
金属冶炼过程中环境温度对金属的热变形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为满足不同合金冶炼的温度控制要求,空调车间设计时应在工艺规划、总图布置、土建、空调系统等方面采取的温度控制措施,然而,车间内由于体积较大,工作人员难以对整个车间的温度进行调节,导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工作人员对车间的温度进行调节的冶炼车间用自动调温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冶炼车间用自动调温装置,还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内腔,外壳的前端设置有前开口,外壳的前开口上设置有门,外壳内腔底端设置有制冷机,外壳内腔底端与制冷机的底端连接,制冷机的输入端设置有抽取管道,制冷机的输入端与抽取管道的输出端连接,抽取管道的输入端穿过外壳的左端,制冷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两组第一排放管道,制冷机的顶端与两组第一排放管道的底端连接,外壳内腔的后端设置有排放风机,外壳内腔后端与排放风机的后端连接,排放风机的输入端设置有吸取管道,排放风机的输入端与吸取管道的输出端连接,排放风机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排放管道,排放风机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二排放管道连接,两组第二排放管道的输出端分别穿过外壳的左右两端,门的前端设置有温度控制板。本技术的冶炼车间用自动调温装置,外壳内腔的后端设置有放置架,外壳内腔的后端与放置架的后端连接,放置架的底端设置有两组三角支撑板,放置架的底端与两组三角支撑板的顶端连接,两组三角支撑板的后端与外壳内腔的后端连接。本技术的冶炼车间用自动调温装置,排放风机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排放风机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一固定板连接,两组第二排放管道分别与两组第一固定板连接。本技术的冶炼车间用自动调温装置,外壳的左端设置有过滤网固定架,外壳的左端与过滤网固定架的右端连接,过滤网固定架上设置有卡槽,过滤网固定架的卡槽上设置有过滤网,抽取管道的输入端与过滤网固定架的右端连接。本技术的冶炼车间用自动调温装置,外壳内腔底端设置有多组固定架,外壳内腔底端与多组固定架的底端连接,制冷机的底部与多组固定架连接。本技术的冶炼车间用自动调温装置,外壳的底端设置有多组缓冲杆,外壳的底端与多组缓冲杆的顶端连接,外壳的底端设置有多组缓冲弹簧,外壳的底端与多组缓冲弹簧的顶端连接,多组缓冲杆的底端均设置有底板,多组缓冲杆的底端分别与多组底板的顶端连接。本技术的冶炼车间用自动调温装置,外壳的底端设置有多组第二固定板,外壳的底端分别与多组第二固定板的顶端连接,多组第二固定板的底端分别与多组缓冲杆的顶端连接。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本技术通过制冷机抽取空气并且进行降温或者加热,然后制冷机通过两组第一排放管道进行排放,之后通过排放风机吸取冷空气或者热空气,之后排放风机再通过两组第二排放管道进行排放,便于工作人员对车间的温度进行调节,提高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上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外壳;2、门;3、制冷机;4、抽取管道;5、第一排放管道;6、排放风机;7、吸取管道;8、第二排放管道;9、放置架;10、三角支撑板;11、第一固定板;12、过滤网固定架;13、过滤网;14、固定架;17、底板;18、第二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冶炼车间用自动调温装置,其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内腔,外壳1的前端设置有前开口,外壳1的前开口上设置有门2,门2的前端设置有温度控制板。外壳1内腔底端设置有制冷机3,外壳1内腔底端与制冷机3的底端连接,制冷机3的输入端设置有抽取管道4,制冷机3的输入端与抽取管道4的输出端连接,抽取管道4的输入端穿过外壳1的左端,制冷机3的输出端设置有两组第一排放管道5,制冷机3的顶端与两组第一排放管道5的底端连接。外壳1内腔的后端设置有排放风机6,外壳1内腔后端与排放风机6的后端连接,排放风机6的输入端设置有吸取管道7,排放风机6的输入端与吸取管道7的输出端连接;排放风机6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排放管道8,排放风机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二排放管道8连接,两组第二排放管道8的输出端分别穿过外壳1的左右两端。外壳1内腔的后端设置有放置架9,外壳1内腔的后端与放置架9的后端连接,放置架9的底端设置有两组三角支撑板10,放置架9的底端与两组三角支撑板10的顶端连接,两组三角支撑板10的后端与外壳1内腔的后端连接;通过设置放置架9和三角支撑板10可以减少排放风机6掉落的情况,提高牢固性。排放风机6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1,排放风机6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组第一固定板11连接,两组第二排放管道8分别与两组第一固定板11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11可以减少两组第二排放管道8与排放风机6的连接处发生脱落的情况,提高牢固性。外壳1的左端设置有过滤网固定架12,外壳1的左端与过滤网固定架12的右端连接,过滤网固定架12上设置有卡槽,过滤网固定架12的卡槽上设置有过滤网13,抽取管道4的输入端与过滤网固定架12的右端连接;通过设置过滤网固定架12和过滤网13可以减少抽取管道4发生堵塞的情况提高实用性。外壳1内腔底端设置有多组固定架14,外壳1内腔底端与多组固定架14的底端连接,制冷机3的底部与多组固定架14连接;通过设置固定架14可以减少制冷机3发生滑落的情况,提高牢固性。外壳1的底端设置有多组缓冲杆,外壳1的底端与多组缓冲杆的顶端连接,外壳1的底端设置有多组缓冲弹簧,外壳1的底端与多组缓冲弹簧的顶端连接,多组缓冲杆的底端均设置有底板17,多组缓冲杆的底端分别与多组底板17的顶端连接;通过设置缓冲杆、缓冲弹簧和底板17可以减少震动对整体产生的影响,提高稳定性。外壳1的底端还设置有多组第二固定板18,外壳1的底端分别与多组第二固定板18的顶端连接,多组第二固定板18的底端分别与多组缓冲杆的顶端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固定板18可以减少缓冲杆发生脱落的情况,提高牢固性。本技术工作时,首先启动制冷机3,制冷机3通过抽取管道4抽取空气并且进行降温或者加热,然后制冷机3通过两组第一排放管道5进行排放,之后启动排放风机6,排放风机6通过吸取管道7吸取冷空气或者热空气,之后排放风机6再通过两组第二排放管道8进行排放即可。上述各部件的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冶炼车间用自动调温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内腔,外壳(1)的前端设置有前开口,外壳(1)的前开口上设置有门(2),外壳(1)内腔底端设置有制冷机(3),制冷机(3)的输入端设置有抽取管道(4),抽取管道(4)的输入端穿过外壳(1)的左端,制冷机(3)的输出端设置有两组第一排放管道(5),制冷机(3)的顶端与两组第一排放管道(5)的底端连接;外壳(1)内腔的后端设置有排放风机(6),排放风机(6)的输入端设置有吸取管道(7),排放风机(6)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排放管道(8),两组第二排放管道(8)的输出端分别穿过外壳(1)的左右两端,门(2)的前端设置有温度控制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冶炼车间用自动调温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内腔,外壳(1)的前端设置有前开口,外壳(1)的前开口上设置有门(2),外壳(1)内腔底端设置有制冷机(3),制冷机(3)的输入端设置有抽取管道(4),抽取管道(4)的输入端穿过外壳(1)的左端,制冷机(3)的输出端设置有两组第一排放管道(5),制冷机(3)的顶端与两组第一排放管道(5)的底端连接;外壳(1)内腔的后端设置有排放风机(6),排放风机(6)的输入端设置有吸取管道(7),排放风机(6)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排放管道(8),两组第二排放管道(8)的输出端分别穿过外壳(1)的左右两端,门(2)的前端设置有温度控制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冶炼车间用自动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1)内腔的后端设置有放置架(9),外壳(1)内腔的后端与放置架(9)的后端连接,放置架(9)的底端设置有两组三角支撑板(10),放置架(9)的底端与两组三角支撑板(10)的顶端连接,两组三角支撑板(10)的后端与外壳(1)内腔的后端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冶炼车间用自动调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五忠韩金海宋洪帅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城大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