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3417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壳体;插芯,设置在插头壳体内,以插芯的插接端为前端,插芯上设有活动件,活动件可沿插头壳体的径向往复活动,活动件的外侧设有卡槽,卡槽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卡槽用于与插座壳体内壁上的凸起卡接配合;限位部,处于插头壳体的前端,相应卡槽与插座壳体内壁上的凸起卡接配合后,限位部处于活动件的内侧,以将活动件限位在卡接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插头连接器实现了插芯的浮动,使得插头连接器能够适用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型号的收发模块,同时插头连接器的长度较短,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此外,卡槽和凸起的卡接配合,提高了插芯在前后方向上的抗拉强度,保证了插芯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光纤连接器的连接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如图1所示,插座连接器103和插头连接器104通过两根光缆102分别连接在两个收发模块101上,之后插头、插座连接器插接在一起,以实现两个收发模块101的导通;第二种如图2所示,插座连接器203设置在其中一个收发模块201上,插头连接器204通过光缆202连接在另一个收发模块201上,之后插头、插座连接器插接在一起,以实现两个收发模块201的导通。由于第二种相较于第一种的连接较为简单,因此,第二种光纤连接器的连接方式应用较为普遍。申请公布号为CN109425941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防护外壳和插芯单元,插芯单元以其前端为插接端,包括沿前后方向导向装配的前壳体、后壳体,后壳体上设有供光缆穿装的穿装结构,前壳体的前端设有插头单体,插头单体和后壳体之间设有插头浮动弹簧,插头浮动弹簧能够保证在插头单体插接到位后,继续将防护外壳与插座壳体相互锁紧配合的过程中,后壳体在防护外壳的顶推下向前具有一定的浮动空间,能够适配多种收发模块,避免插头单体受强压而损坏。上述的插头连接器在插头单体和后壳体之间设置了插头浮动弹簧之后,虽然能够适配多种收发模块,但却导致插头连接器的整体尺寸较长,不利于小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插头连接器虽然能够适配多种收发模块,但却导致插头连接器的整体尺寸较长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本专利技术中的插头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壳体;插芯,设置在插头壳体内,以插芯的插接端为前端,插芯上设有活动件,活动件可沿插头壳体的径向往复活动,活动件的外侧设有卡槽,卡槽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卡槽用于与插座壳体内壁上的凸起卡接配合;限位部,处于插头壳体的前端,相应卡槽与插座壳体内壁上的凸起卡接配合后,限位部处于活动件的内侧,以将活动件限位在卡接位置。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插头连接器通过相应卡槽与插座壳体内壁上的凸起卡接配合,实现了插芯的浮动,使得插头连接器能够适用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型号的收发模块,同时插头连接器未设置浮动弹簧,使得其长度较短,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此外,卡槽和凸起的卡接配合,提高了插芯在前后方向上的抗拉强度,保证了插芯的稳定性,避免光纤的过度弯曲、甚至断裂而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提高插头连接器的使用寿命。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活动件为弹臂,弹臂一体成型在插芯上。有益效果是:将弹臂一体成型在插芯上,有利于插芯整体插入插座壳体内。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插芯上设有滑动孔,所述活动件为滑块,滑块沿壳体的径向滑动装配在滑动孔内。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有利于卡槽的加工,同时,在卡槽磨损后只需更换滑块即可,降低维修成本。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卡槽为V型槽。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便于插座壳体内的凸起滑入和滑出卡槽。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插芯包括插头、锁止弹片和解锁弹片,锁止弹片用于将插头锁止在插座连接器的插孔内,解锁弹片在向下按压时顶压锁止弹片,以实现插头的解锁;所述活动件为弹臂,弹臂一体成型在解锁弹片上,各卡槽的前槽壁为竖直壁,后槽壁为倾斜壁。本专利技术中的连接器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座连接器和插头连接器,所述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壳体,插座壳体的内壁上设有凸起,所述插头连接器包括:插头壳体;插芯,设置在插头壳体内,以插芯的插接端为前端,插芯上设有活动件,活动件可沿插头壳体的径向往复活动,活动件的外侧设有卡槽,卡槽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卡槽用于与插座壳体内壁上的凸起卡接配合;限位部,处于插头壳体的前端,相应卡槽与插座壳体内壁上的凸起卡接配合后,限位部处于活动件的内侧,以将活动件限位在卡接位置。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组件在插座连接器设置在收发模块的基础上,插头连接器通过相应卡槽与插座壳体内壁上的凸起卡接配合,实现了插芯的浮动,使得插头连接器能够适用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型号的收发模块,同时插头连接器未设置浮动弹簧,使得其长度较短,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此外,卡槽和凸起的卡接配合,提高了插芯在前后方向上的抗拉强度,保证了插芯的稳定性,避免光纤的过度弯曲、甚至断裂而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提高插头连接器的使用寿命。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活动件为弹臂,弹臂一体成型在插芯上。有益效果是:将弹臂一体成型在插芯上,有利于插芯整体插入插座壳体内。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插芯上设有滑动孔,所述活动件为滑块,滑块沿壳体的径向滑动装配在滑动孔内。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有利于卡槽的加工,同时,在卡槽磨损后只需更换滑块即可,降低维修成本。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卡槽为V型槽。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便于插座壳体内的凸起滑入和滑出卡槽。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插芯包括插头、锁止弹片和解锁弹片,锁止弹片用于将插头锁止在插座连接器的插孔内,解锁弹片在向下按压时顶压锁止弹片,以实现插头的解锁;所述活动件为弹臂,弹臂一体成型在解锁弹片上,各卡槽的前槽壁为竖直壁,后槽壁为倾斜壁。上述各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单独采用,在能够组合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两个以上方案任意组合,组合形成的技术方案此处不再具体描述,以此形式包含在本专利的记载中。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光纤连接器的第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光纤连接器的第二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插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的插芯拆入插座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的插头壳体插入插座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俯视图;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局部剖视图(带有插头壳体和插座壳体);图1中:101、收发模块;102、光缆;103、插座连接器;104、插头连接器;图2中:201、收发模块;202、光缆;203、插座连接器;204、插头连接器;图3至图8中:11、插座壳体;12、插芯;13、插头壳体;14、插头;15、锁止弹片;16、解锁弹片;17、拉环;18、密封圈;19、压接套;20、护套;21、弹臂;22、凸起;23、限位部;24、光缆;25、卡槽;图9中;31、插座壳体;32、插头壳体;33、插芯;34、滑块;35、凸起;36、限位部;37、卡槽;图10和图11中:41、插座壳体;42、插头壳体;43、插芯;44、锁止弹片;45、解锁弹片;46、弹臂;47、凸起;48、限位部;49、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插头壳体;/n插芯,设置在插头壳体内,以插芯的插接端为前端,插芯上设有活动件,活动件可沿插头壳体的径向往复活动,活动件的外侧设有卡槽,卡槽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卡槽用于与插座壳体内壁上的凸起卡接配合;/n限位部,处于插头壳体的前端,相应卡槽与插座壳体内壁上的凸起卡接配合后,限位部处于活动件的内侧,以将活动件限位在卡接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头壳体;
插芯,设置在插头壳体内,以插芯的插接端为前端,插芯上设有活动件,活动件可沿插头壳体的径向往复活动,活动件的外侧设有卡槽,卡槽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卡槽用于与插座壳体内壁上的凸起卡接配合;
限位部,处于插头壳体的前端,相应卡槽与插座壳体内壁上的凸起卡接配合后,限位部处于活动件的内侧,以将活动件限位在卡接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为弹臂,弹臂一体成型在插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芯上设有滑动孔,所述活动件为滑块,滑块沿壳体的径向滑动装配在滑动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V型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芯包括插头、锁止弹片和解锁弹片,锁止弹片用于将插头锁止在插座连接器的插孔内,解锁弹片在向下按压时顶压锁止弹片,以实现插头的解锁;所述活动件为弹臂,弹臂一体成型在解锁弹片上,各卡槽的前槽壁为竖直壁,后槽壁为倾斜壁。


6.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乃常韩云钊齐永恒陈明赵晓鸣杨帅杰姚文浩李卫可武学顺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