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信号注入车载以太网线束及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3326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磁信号注入车载以太网线束及测试方法,包括:S1,布置线束传输特性测试系统;S2,将电磁信号注入线束,通过线束传输特性测试系统得到线束传输特性参数测试结果。所述电磁信号为实际外界电磁信号,由复杂电磁环境回放系统产生,再通过BCI探头注入到待测线束中。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多种车载以太网线束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分析仪实时测量线束的传输特性参数变化,研究了标准大电流注入法、外界复杂电磁环境BCI注入线束法与线束的特性参数的对应关系;为企业或实验室提供一种将实际环境中的复杂电磁信号注入车载以太网线束的方法,为研究实际环境中车载以太网线束的抗扰性提供参考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信号注入车载以太网线束及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磁兼容测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磁信号注入车载以太网线束及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以GPS、V2X、3G/4G为主的无线通信连接已经打通汽车与外部连接的通道,汽车内部的连接方式也急需升级,众多的国内外车企将目光投向了车载以太网通信技术。由于传统的CAN总线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车辆功能需求,而车载以太网通信具有高带宽、低成本、低延时等优势,得到行业内一致青睐。但是其信息传输系统电磁兼容可靠性、安全性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验证,然而相关测试方法却尚无可供参考的成熟标准。因此,需要针对以太网线束的电磁抗干扰性能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测试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磁信号注入车载以太网线束的测试方法,以为研究车载以太网线束的抗扰性提供参考依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磁信号注入车载以太网线束及测试方法,包括:S1,布置线束传输特性测试系统;S2,将电磁信号注入线束,通过线束传输特性测试系统得到线束传输特性参数测试结果。进一步的,所述线束传输特性测试系统包括矢量网络分析仪和测试夹具,将待测线束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均连接到测试夹具的一端,测试夹具的另一端通过校准线信号连接矢量网络分析仪。进一步的,所述电磁信号为标准干扰信号,由BCI测试系统产生,再通过BCI探头注入到待测线束中;所述BCI测试系统包括信号连接的信号源和功放,所述功放信号连接BCI探头,所述BCI探头为环状结构,套设在待测线束外侧。进一步的,所述电磁信号为实际外界电磁信号,由复杂电磁环境回放系统产生,再通过BCI探头注入到待测线束中;所述复杂电磁环境回放系统包括依次信号连接的IQR数据记录仪、信号源和功放,所述功放信号连接BCI探头,所述BCI探头为环状结构,套设在待测线束外侧;所述IQR数据记录仪中存储的是采集的实际外界电磁环境信号。进一步的,所述线束传输特性参数包括:参数S11,表示发射端信号反射成分的大小;参数S12或S21,表示发射端与接收端信号的馈入损失;参数Sdd,表示差分信号输入,差分信号输出;参数Sdc,表示差分信号输入,共模信号输出。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方法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以多种车载以太网线束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分析仪实时测量线束的传输特性参数变化,研究了标准大电流注入法、外界复杂电磁环境BCI注入线束法与线束的特性参数的对应关系;为企业或实验室提供一种将实际环境中的复杂电磁信号注入车载以太网线束的方法,为研究实际环境中车载以太网线束的抗扰性提供参考依据。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线束传输特性测试系统布置图;图2为线束的现场布置图;图3为标准BCI信号注入线束测试系统示意图;图4为实际外界电磁信号注入线束测试系统示意图;图5为线束1米时传输特性参数变化情况示意图;图6为线束2米时传输特性参数变化情况示意图;图7为线束3米时传输特性参数变化情况示意图;图8为线束5米时传输特性参数变化情况示意图;图9为线束7米时传输特性参数变化情况示意图;图10为线束10米时传输特性参数变化情况示意图;图11为非屏蔽层线束标准BCI干扰信号线束注入时的测试结果图;图12为单层铝箔屏蔽加地线标准BCI干扰信号注入时的测试结果图;图13为单铝箔35%编织线束标准BCI干扰信号注入时的测试结果图;图14为单铝箔65%编织线束标准BCI干扰信号注入时的测试结果图;图15为单铝箔95%编织线束标准BCI干扰信号注入时的测试结果图;图16为双铝箔90%编织线束标准BCI干扰信号注入时传输特性参数变化情况示意图;图17为非屏蔽层-浙江金华电磁环境注入时的测试结果图;图18为单层铝箔屏蔽加地线-浙江金华电磁环境注入时的测试结果图;图19为单层铝箔35%编织-北京房山电磁环境注入时的测试结果图;图20为单层铝箔65%编织-北京房山电磁环境注入时的测试结果图;图21为单层铝箔95%编织-天津电磁环境注入时的测试结果图;图22为双层铝箔95%编织-天津电磁环境注入时的测试结果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以多种类型的以太网线束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分析仪实时测量以太网线束的传输特性参数变化,研究了标准大电流注入法(BCI)、外界复杂电磁环境BCI注入线束法与线束的特性参数的对应关系。本专利技术方法旨在为企业或实验室提供一种将实际环境中的复杂电磁信号注入车载以太网线束的方法,为研究实际环境中车载以太网线束的抗扰性提供参考依据。1.以太网线束的基本传输特性以太网线束的传输特性通常由S参数表征,单条以太网线束的特性用S11、S21表示,两条线束的特性关系用S31、S41表示,而不同模式(差模和共模)的信号成分用Sdd、Scc、Scd、Sdc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测试对象车载以太网线束与车载CAN线束类似,是双绞线结构,其信号也涉及到共模信号与差模信号。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研究Sdd11,Sdd12,Sdc11,Sdc12共四种传输特性参数,从而间接论证车载以太网线束的传输性能。本专利技术涉及的S参数含义如下:S11表示发射端信号反射成分的大小,其值越接近0(一般线束-25dB~-40dB)说明传递过程反射能量越小,也称为输入反射系数或回波损耗。S12或S21表示发射端与接收端信号的馈入损失,值越接近1说明传递过程能量损失越小,也称为顺向穿透系数或插入损耗。Sdd表示差分信号输入,差分信号输出。Sdc表示差分信号输入,共模信号输出。2.以太网线束的传输特性测试方案设计车载以太网线束为双绞线,具有两路输入端口和两路输出端口,故本专利技术选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信号注入车载以太网线束及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S1,布置线束传输特性测试系统;/nS2,将电磁信号注入线束,通过线束传输特性测试系统得到线束传输特性参数测试结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信号注入车载以太网线束及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布置线束传输特性测试系统;
S2,将电磁信号注入线束,通过线束传输特性测试系统得到线束传输特性参数测试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传输特性测试系统包括矢量网络分析仪和测试夹具,将待测线束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均连接到测试夹具的一端,测试夹具的另一端通过校准线信号连接矢量网络分析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信号为标准干扰信号,由BCI测试系统产生,再通过BCI探头注入到待测线束中;所述BCI测试系统包括信号连接的信号源和功放,所述功放信号连接BCI探头,所述BCI探头为环状结构,套设在待测线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岩姜国凯王长园秦孔建张洁张浩森冯家煦陈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