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地轨行区安全提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83318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地轨行区安全提示系统,包括活动设置于工地轨行区的电瓶车和/或铺轨电车,还包括设置于地面,且通过井口与轨行区域连通的龙门吊;所述电瓶车、铺轨电车和龙门吊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标签;所述龙门吊其定位标签与设置于井口处的第一定位基站通信;所述工地轨行区其每一隧道内设置有与定位标签通信的第二定位基站,所述第一定位基站和第二定位基站通信连接到上位机;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工地轨行区安全提示系统,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将工地轨行区采用感应式仿真语音提示器、测距基站、LED电子屏和人工提示系统全面覆盖,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提醒轨行区作业人员提前撤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地轨行区安全提示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地轨行区运行安全辅助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工地轨行区安全提示系统,属于种工地轨行区运行安全辅助系统

技术介绍
如今地铁行业飞速发展,工地数量逐年增加;因施工需要,地铁工地一般都设有龙门吊、电瓶车及铺轨电车轨行区,轨行区常拌有施工作业;因狭小空间交叉作业,现场通视效果差等原因,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地面龙门吊井口吊装时物体坠落砸伤人、电瓶车经过作业区域时撞到人等;因此,要降低作业风险,需从如何做好提前提示和避让着手;目前国内除喇叭语音提示外,暂无其他较好的提示设备;往往车辆或龙门吊行驶至施工区域时方按喇叭提示,提示距离较短,易造成人员伤亡;暂未隧道等狭小空间内通视效果差的问题,即作业人员无法通过观察远处行驶的车辆提前主动避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工地轨行区安全提示系统,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提醒轨行区作业人员提前撤离,作业安全性高,且能够培养作业人员内的良好习惯。本技术的工地轨行区安全提示系统,能够解决隧道内通视效果差的问题;通过提示系统显示电瓶车、铺轨电车等距离作业区域的距离;配置除设备自带喇叭以外的仿真语音提示系统,增强提示效果;通过摄像头观察到车辆距离作业区较近,而作业人员未见动静的情况下,通过麦克风和喇叭提示作业人员提前避让,其具体如下:包括活动设置于工地轨行区的电瓶车和/或铺轨电车,还包括设置于地面,且通过井口与轨行区域连通的龙门吊;所述电瓶车、铺轨电车和龙门吊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标签;所述龙门吊其定位标签与设置于井口处的第一定位基站通信;所述工地轨行区其每一隧道内设置有与定位标签通信的第二定位基站,所述第一定位基站和第二定位基站通信连接到上位机;所述上位机通信连接有设置于井口处的龙门吊声光报警器、行车声光报警器和LED显示屏;上位机向第一定位基站和第二定位基站发起定位命令,当龙门吊行驶靠近井口时,第一定位基站检测到的定位标签距离,实时发送到上位机,上位机处理后送至LED显示屏显示距离,当其小于安全阈值时,给龙门吊声光报警器信号,龙门吊声光报警器进行报警,当电瓶车或有轨电车行驶靠近井口200米内时,第二定位基站检测到的定位标签距离,实时发送到上位机,上位机处理后送至LED显示屏显示距离,当其小于安全阈值时,给行车声光报警器信号,行车声光报警器进行报警,龙门吊声光报警器和行车声光报警器其报警时,采用报警灯闪烁和持续发出报警音,报警音为鸣笛或播报距离井口距离数值;作业人员可根据提示提前撤离轨行区。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基站和第二定位基站其用于完成定位移动标签,定位极限半径是130m;均采用5V电源供电;且其天线为两鞭型15cm天线,其包括433MHz天线和UWB天线,且均采用SMA螺纹母口;所述定位标签与移动物体绑定,即固定于电瓶车、有轨电车和龙门吊上,用于指示移动物体位置;由5V电源供电,且其天线为鞭型UWB天线和SMA螺纹母口;所述上位机包括用于发起定位命令和输出定位显示数据的处理器,及与处理器通信的主基站;其由5V电源供电;且包括两个15cm鞭型的433MHz天线,其433MHz天线的433MHz的通道分别是CH0和CH3;第二定位基站其标定隧道里基站间的距离如下:基站可以任意布置,只需按大致的位置放置,再通过系统的初始化标定即可自动完成标定;且由于采用绝对距离,所以定位标签位置无需标定;距离测定时,基站与上位机采用433MHz的无线通讯,在隧道里面可以实现500m距离通讯;可替代有线的RS485通讯,降低系统的部署和物料成本;433MHz采用广播的方式,分别控制各个定位基站对相应的标签测距;得到的距离数据再通过解算,得出对应标签的位置坐标。进一步地,所述上位机通信连接有把上位机的433MHz信号的通道CH0实时转换成通道CH9,广播到另外一个隧道的转发器;所述转发器与远离上位机一侧隧道内的第二定位基站通信。进一步地,所述LED显示屏其控制器通过RS232接口接驳一433MHz透传模块;所述433MHz透传模块与上位机通信。进一步地,所述工地轨行区其每一隧道靠近井口200米内每间隔一间距设置一第二定位基站。进一步地,所述龙门吊声光报警器和行车声光报警器为普通蜂鸣器声光报警器或语音提示声光报警器。进一步地,所述井口处设置有摄像头和喇叭;所述摄像头和调度室的显示画面通信,所述喇叭和调度室的麦克风通信。进一步地,所述龙门吊上设置有感应式仿真语音提示器;感应式仿真语音提示器其红外线感应到作业人员或车辆靠近龙门吊时,感应式仿真语音提示器将发出“靠近龙门吊轨行区域,请注意安全”的提示;当龙门吊行驶至井口,则龙门吊声光报警器将提醒“吊装作业区,请注意安全”,提醒作业人员提前撤离;如调度室值班人员发现龙门吊行驶至井口,井下人员并未及时撤离,可通过调度室麦克风向井下人员直接下达撤离指令。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工地轨行区安全提示系统,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将工地轨行区采用感应式仿真语音提示器、测距基站、LED电子屏和人工提示系统全面覆盖,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提醒轨行区作业人员提前撤离,同时,可通过基站设计间距和数量,调整提醒时间,确保了施工安全;该系统安装后,大大提高作业的安全性,且帮助作业人员养成了提前撤离轨行区的良好习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工地轨行区布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的工地轨行区安全提示系统,能够解决隧道内通视效果差的问题;通过提示系统显示电瓶车、铺轨电车等距离作业区域的距离;配置除设备自带喇叭以外的仿真语音提示系统,增强提示效果;通过摄像头观察到车辆距离作业区较近,而作业人员未见动静的情况下,通过麦克风和喇叭提示作业人员提前避让,其具体如下:包括活动设置于工地轨行区的电瓶车和/或铺轨电车A,还包括设置于地面,且通过井口与轨行区域连通的龙门吊B;所述电瓶车、铺轨电车和龙门吊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标签C;所述龙门吊其定位标签C与设置于井口处的第一定位基站D通信;所述工地轨行区其每一隧道内设置有与定位标签通信的第二定位基站E,所述第一定位基站D和第二定位基站E通信连接到上位机F;所述上位机F通信连接有设置于井口处的龙门吊声光报警器G、行车声光报警器H和LED显示屏I;上位机向第一定位基站和第二定位基站发起定位命令,当龙门吊行驶靠近井口时,第一定位基站检测到的定位标签距离,实时发送到上位机,上位机处理后送至LED显示屏显示距离,当其小于安全阈值时,给龙门吊声光报警器信号,龙门吊声光报警器进行报警,当电瓶车或有轨电车行驶靠近井口200米内时,第二定位基站检测到的定位标签距离,实时发送到上位机,上位机处理后送至LED显示屏显示距离,当其小于安全阈值时,给行车声光报警器信号,行车声光报警器进行报警,龙门吊声光报警器和行车声光报警器其报警时,采用报警灯闪烁和持续发出报警音,报警音为鸣笛或播报距离井口距离数值;作业人员可根据提示提前撤离轨行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地轨行区安全提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设置于工地轨行区的电瓶车和/或铺轨电车,还包括设置于地面,且通过井口与轨行区域连通的龙门吊;所述电瓶车、铺轨电车和龙门吊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标签;所述龙门吊其定位标签与设置于井口处的第一定位基站通信;所述工地轨行区其每一隧道内设置有与定位标签通信的第二定位基站,所述第一定位基站和第二定位基站通信连接到上位机;所述上位机通信连接有设置于井口处的龙门吊声光报警器、行车声光报警器和LED显示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地轨行区安全提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动设置于工地轨行区的电瓶车和/或铺轨电车,还包括设置于地面,且通过井口与轨行区域连通的龙门吊;所述电瓶车、铺轨电车和龙门吊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标签;所述龙门吊其定位标签与设置于井口处的第一定位基站通信;所述工地轨行区其每一隧道内设置有与定位标签通信的第二定位基站,所述第一定位基站和第二定位基站通信连接到上位机;所述上位机通信连接有设置于井口处的龙门吊声光报警器、行车声光报警器和LED显示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地轨行区安全提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基站和第二定位基站均为5V电源供电;且其天线为两鞭型15cm天线,其包括433MHz天线和UWB天线,且均采用SMA螺纹母口;所述定位标签由5V电源供电,且其天线为鞭型UWB天线和SMA螺纹母口;所述上位机包括用于发起定位命令和输出定位显示数据的处理器,及与处理器通信的主基站;其由5V电源供电;且包括两个15cm鞭型的433MHz天线,其433MHz天线的433MHz的通道分别是CH0和CH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地轨行区安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曾柳祁戴康晋胡如成吴声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五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