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设备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3134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面设备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屋面的结构钢梁、单元支撑件和设备基础框架,所述单元支撑件包括钢结构支墩、敷设在屋面基础上的隔汽层和敷设在隔汽层上的隔水层,所述钢结构支墩底部与结构钢梁焊接固定,隔汽层与隔水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一保温层;隔水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基层卷材层、中间卷材层和面层卷材层;中间卷材层和面层卷材层一侧沿钢结构支墩向上延伸,中间卷材层的顶部和面层卷材层的顶部平齐。将生根点位于建筑物主结构上,结构稳固,不会因设备重量及长期的运行对压型钢板及柔性防水屋面卷材造成破坏。可灵活增加次梁作为辅助生根点来满足各个位置的设备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面设备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屋面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屋面设备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钢结构一般都使用在大型建筑上,跨度一般比较大,在大雪大风天气,容易出现失稳现象,特别是钢结构的屋面部分,其自重加上风力和雪的压力,不进行合理的布置加固,很容易出现失稳甚至倒塌,一般的措施不是通过增加支撑柱的截面,就是加强钢结构的厚度,但是由于屋面结构的跨度太大,所以以上的措施不仅很耗材,而且加固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现阶段,柔性钢结构屋面通常采用工字型钢加压型钢板,外加第一保温层及柔性防水卷材完成。柔性钢屋面上面大型机电设备的固定支撑系统,相较于常规混凝土屋面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是:第一大型机电设备体积大,分量重,需要的支撑架构要求很高;第二,支撑系统的生根点难找,无法提供有力而牢固的基础;第三,屋面防水系统难做;第四,屋面和支撑系统的锲合度很难达到完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屋面设备支撑结构,要解决屋面施工时支撑架构要求高、施工困难、支撑体系的生根点不好设置、屋面防水难度大、屋面与支撑体系的契合度低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屋面设备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屋面的结构钢梁1、单元支撑件和设备基础框架2,所述单元支撑件包括钢结构支墩3、敷设在屋面基础上的隔汽层6和敷设在隔汽层6上的隔水层,所述钢结构支墩3底部与结构钢梁1焊接固定,隔汽层6与隔水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一保温层4;隔水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基层卷材层10、中间卷材层9和面层卷材层8;中间卷材层9和面层卷材层8一侧沿钢结构支墩3向上延伸,中间卷材层9的顶部和面层卷材层8的顶部平齐、中间卷材层9的顶部和面层卷材层8的顶部与钢结构支墩3外表面的连接节点处敷设有封口层5;相邻两个钢结构支墩3顶部设置有设备基础框架2。进一步,基层卷材层10、中间卷材层9和面层卷材层8均采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基层卷材层10和中间卷材层9的厚度均为3mm,面层卷材层8的厚度为4mm。进一步,第一保温层4的厚度为至少为10mm。进一步,第一保温层4靠近钢结构支墩3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卷材。进一步,隔汽层6采用SBS改性沥青自粘防水卷材,厚度为0.6mm。进一步,封口层5采用液态卷材。进一步,还包括间隔设置在屋面基础与隔汽层6之间的加固钢钉7。进一步,所述设备基础框架2的截面呈矩形,设备基础框架2包括焊接设置在钢结构支墩3顶面的H型钢支撑件、顶部承接板和底部承接板,顶部承接板焊接设置在相邻两个H型钢支撑件的上翼缘板之间,底部承接板焊接设置在相邻两个H型钢支撑件的下翼缘板之间。进一步,顶部承接板上部预留有用于固定屋面设备的螺栓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屋面设备支撑结构,将生根点位于建筑物主结构上,结构稳固,不会因设备重量及长期的运行对压型钢板及柔性防水屋面卷材造成破坏。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屋面设备支撑结构,可灵活增加次梁作为辅助生根点来满足各个位置的设备支撑。3.本技术所采用的的防水做法能确保因生根位置所造成的的屋面缝隙所带来的防水问题。4.施工后的成品,出屋面部分支撑结构与屋面整体契合度高,且美观。5.整体的施工难度低,材料常规,成本可控、不影响整体造价及进度,便于大范围的运用。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的单元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结构钢梁、2-设备基础框架、3-钢结构支墩、4-第一保温层、5-封口层、6-隔汽层、7-加固钢钉、8-面层卷材层、9-中间卷材层、10-基层卷材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参见图1--图2,实施例1,本技术提供一种屋面设备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屋面的结构钢梁1、单元支撑件和设备基础框架2,所述单元支撑件包括钢结构支墩3、敷设在屋面基础上的隔汽层6和敷设在隔汽层6上的隔水层,所述钢结构支墩3底部与结构钢梁1焊接固定,隔汽层6与隔水层之间还设置有厚度为至少为10mm的第一保温层4。第一保温层4靠近钢结构支墩3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卷材。隔汽层6采用SBS改性沥青自粘防水卷材,厚度为0.6mm。隔水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基层卷材层10、中间卷材层9和面层卷材层8;中间卷材层9和面层卷材层8一侧沿钢结构支墩3向上延伸,中间卷材层9的顶部和面层卷材层8的顶部平齐、中间卷材层9的顶部和面层卷材层8的顶部与钢结构支墩3外表面的连接节点处敷设有封口层5;封口层5采用液态卷材。相邻两个钢结构支墩3顶部设置有设备基础框架2。其中,基层卷材层10、中间卷材层9和面层卷材层8均采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基层卷材层10和中间卷材层9的厚度均为3mm,面层卷材层8的厚度为4mm。还包括间隔设置在屋面基础与隔汽层6之间的加固钢钉7。所述设备基础框架2的截面呈矩形,设备基础框架2包括焊接设置在钢结构支墩3顶面的H型钢支撑件、顶部承接板和底部承接板,顶部承接板焊接设置在相邻两个H型钢支撑件的上翼缘板之间,底部承接板焊接设置在相邻两个H型钢支撑件的下翼缘板之间。顶部承接板上部预留有用于固定屋面设备的螺栓孔。上述屋面设备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如下:步骤一,将钢结构支墩3的底部与结构钢梁1焊接固定;步骤二,在屋面顶部铺装隔汽层6,并在屋面基础与隔汽层6之间间隔设置加固钢钉7;步骤三,在隔汽层6上依次敷设第一保温层4、基层卷材层10、中间卷材层9和面层卷材层8;步骤四,中间卷材层9和面层卷材层8靠近钢结构支墩3的一侧向上延伸,中间卷材层9和面层卷材层8的顶面平齐;步骤五,在中间卷材层9和面层卷材层8与钢结构支墩3的连接节点处设置封口层5;步骤六,在相邻两个钢结构支墩3的顶部设置设备基础框架2;步骤七,设备基础框架2上按照设计图纸安排设备,顶部承接板上部预留有用于固定屋面设备的螺栓孔,使用螺栓和防滑垫板将设备固定在顶部承接板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面设备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屋面的结构钢梁(1)、单元支撑件和设备基础框架(2),所述单元支撑件包括钢结构支墩(3)、敷设在屋面基础上的隔汽层(6)和敷设在隔汽层(6)上的隔水层,所述钢结构支墩(3)底部与结构钢梁(1)焊接固定,隔汽层(6)与隔水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一保温层(4);/n隔水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基层卷材层(10)、中间卷材层(9)和面层卷材层(8);中间卷材层(9)和面层卷材层(8)一侧沿钢结构支墩(3)向上延伸,中间卷材层(9)的顶部和面层卷材层(8)的顶部平齐、中间卷材层(9)的顶部和面层卷材层(8)的顶部与钢结构支墩(3)外表面的连接节点处敷设有封口层(5);/n相邻两个钢结构支墩(3)顶部设置有设备基础框架(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面设备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屋面的结构钢梁(1)、单元支撑件和设备基础框架(2),所述单元支撑件包括钢结构支墩(3)、敷设在屋面基础上的隔汽层(6)和敷设在隔汽层(6)上的隔水层,所述钢结构支墩(3)底部与结构钢梁(1)焊接固定,隔汽层(6)与隔水层之间还设置有第一保温层(4);
隔水层由下至上依次为基层卷材层(10)、中间卷材层(9)和面层卷材层(8);中间卷材层(9)和面层卷材层(8)一侧沿钢结构支墩(3)向上延伸,中间卷材层(9)的顶部和面层卷材层(8)的顶部平齐、中间卷材层(9)的顶部和面层卷材层(8)的顶部与钢结构支墩(3)外表面的连接节点处敷设有封口层(5);
相邻两个钢结构支墩(3)顶部设置有设备基础框架(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设备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基层卷材层(10)、中间卷材层(9)和面层卷材层(8)均采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基层卷材层(10)和中间卷材层(9)的厚度均为3mm,面层卷材层(8)的厚度为4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面设备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保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焕昌杨猛樊炜张锦武刘铁铮沈思佳杨峰奚寅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