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熔砖隔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3125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熔砖隔热结构,包括第一电熔砖、第二电熔砖,第一电熔砖与第二电熔砖的侧表面均设置有侧接机构,第一电熔砖与第二电熔砖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对接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安装时,将第一电熔砖的大凸块从侧方插入另一个第一电熔砖的大凹槽中,将第二电熔砖与第一电熔砖相对,使第二电熔砖上的小凸块和小凹槽,分别对应插接相邻两个第一电熔砖的小凸块和小凹槽,然后两隔热块插入空隙中,使限位块插入限位槽中固定,依次进行安装,最终形成电熔砖墙,当一侧受到高温时,热量很难穿透电熔砖之间的隔热块中,既保存了热量,达到节能的效果,又防止外部结构遭到高温破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熔砖隔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熔砖
,具体为一种电熔砖隔热结构。
技术介绍
电熔砖是指用纯净的氧化铝粉(Al2O3)与含氧化锆(ZrO2)65%、二氧化硅(SiO2)34%左右的锆英砂在电熔炉熔内化后注入模型内冷却而形成的的白色固体,其岩相结构由刚玉与锆斜石的共析体和玻璃相组成,从相学上讲是刚玉相和锆斜石相的共析体,玻璃相充填于它们的结晶之间。电熔砖具有耐火性,耐磨损、耐腐蚀、高温稳定等优点,但电熔砖本身的隔热能力并不好,在长时间工作状态下,电熔砖将热量传递给外部的结构,可能造成能力浪费,甚至破坏外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熔砖隔热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熔砖隔热结构,包括第一电熔砖、第二电熔砖,所述第一电熔砖与第二电熔砖的侧表面均设置有侧接机构,所述第一电熔砖与第二电熔砖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对接机构,所述第一电熔砖与第二电熔砖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对接机构,所述第一电熔砖与第二电熔砖之间设置有隔热机构;所述侧接机构包括大凸块,所述大凸块固定连接在第一电熔砖与第二电熔砖的侧表面,所述第一电熔砖与第二电熔砖远离大凸块一侧表面均开设有大凹槽;所述第一对接机构包括第一竖槽,所述第一竖槽开设在第一电熔砖与第二电熔砖的表面,所述第一竖槽的内部固定插接有第一隔热块,所述第一隔热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内部插接有第一插块,所述第一插块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小凸块;所述第二对接机构包括第二竖槽,所述第二竖槽开设在第一电熔砖与第二电熔砖的表面,所述第二竖槽的内部固定插接有第二隔热块,所述第二隔热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的内部插接有第二插块,所述第二插块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小凹槽;所述隔热机构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设在第一电熔砖与第二电熔砖的表面,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插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大隔热块。优选的,所述大凸块与大凹槽插接设置。优选的,所述小凸块与所述小凹槽插接设置。优选的,所述大隔热块位于第一电熔砖与第二电熔砖中间空隙处。优选的,所述第一电熔砖与第二电熔砖交错设置。优选的,所述大隔热块的材质为陶瓷纤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安装时,将第一电熔砖的大凸块从侧方插入另一个第一电熔砖的大凹槽中,将第二电熔砖与第一电熔砖相对,使第二电熔砖上的小凸块和小凹槽,分别对应插接相邻两个第一电熔砖的小凸块和小凹槽,然后两隔热块插入空隙中,使限位块插入限位槽中固定,依次进行安装,最终形成电熔砖墙,当一侧受到高温时,热量很难穿透电熔砖之间的隔热块中,既保存了热量,达到节能的效果,又防止外部结构遭到高温破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对接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对接机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对接机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图1中A部分结构放大图。图中:1、第一电熔砖;2、第二电熔砖;3、侧接机构;31、大凸块;32、大凹槽;4、第一对接机构;41、第一竖槽;42、第一隔热块;43、第一插槽;44、第一插块;45、小凸块;5、第二对接机构;51、第二竖槽;52、第二隔热块;53、第二插槽;54、第二插块;55、小凹槽;6、隔热机构;61、大隔热块;62、限位块;63、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熔砖隔热结构,包括第一电熔砖1、第二电熔砖2,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的侧表面均设置有侧接机构3,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对接机构4,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对接机构5,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之间设置有隔热机构6;侧接机构3包括大凸块31,大凸块31固定连接在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的侧表面,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远离大凸块31一侧表面均开设有大凹槽32;第一对接机构4包括第一竖槽41,第一竖槽41开设在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的表面,第一竖槽41的内部固定插接有第一隔热块42,第一隔热块4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插槽43,第一插槽43的内部插接有第一插块44,第一插块44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小凸块45;第二对接机构5包括第二竖槽51,第二竖槽51开设在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的表面,第二竖槽51的内部固定插接有第二隔热块52,第二隔热块5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插槽53,第二插槽53的内部插接有第二插块54,第二插块54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小凹槽55;隔热机构6包括限位槽63,限位槽63开设在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的表面,限位槽63的内部插接有限位块62,限位块6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大隔热块61。大凸块31与大凹槽32插接设置,便于相同电熔砖之间侧接。小凸块45与小凹槽55插接设置,便于不同电熔砖之间对接。大隔热块61位于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中间空隙处,便于隔热。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交错设置,便于结构稳定。大隔热块61的材质为陶瓷纤维,高温稳定性能好。具体的,使用本技术时,安装时,将第一电熔砖1的大凸块31从侧方插入另一个第一电熔砖1的大凹槽32中,将第二电熔砖2与第一电熔砖1相对,使第二电熔砖2上的小凸块45和小凹槽55,分别对应插接相邻两个第一电熔砖1的小凸块45和小凹槽55,然后将两个大隔热块61插入空隙中,使限位块62插入限位槽63中固定,依次进行安装,最终形成电熔砖墙,当一侧受到高温时,热量很难穿透电熔砖之间的大隔热块61,既保存了热量,达到节能的效果,又防止外部结构遭到高温破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熔砖隔热结构,包括第一电熔砖(1)、第二电熔砖(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的侧表面均设置有侧接机构(3),所述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对接机构(4),所述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对接机构(5),所述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之间设置有隔热机构(6);/n所述侧接机构(3)包括大凸块(31),所述大凸块(31)固定连接在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的侧表面,所述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远离大凸块(31)一侧表面均开设有大凹槽(32);/n所述第一对接机构(4)包括第一竖槽(41),所述第一竖槽(41)开设在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的表面,所述第一竖槽(41)的内部固定插接有第一隔热块(42),所述第一隔热块(4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插槽(43),所述第一插槽(43)的内部插接有第一插块(44),所述第一插块(44)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小凸块(45);/n所述第二对接机构(5)包括第二竖槽(51),所述第二竖槽(51)开设在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的表面,所述第二竖槽(51)的内部固定插接有第二隔热块(52),所述第二隔热块(5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插槽(53),所述第二插槽(53)的内部插接有第二插块(54),所述第二插块(54)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小凹槽(55);/n所述隔热机构(6)包括限位槽(63),所述限位槽(63)开设在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的表面,所述限位槽(63)的内部插接有限位块(62),所述限位块(6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大隔热块(6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熔砖隔热结构,包括第一电熔砖(1)、第二电熔砖(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的侧表面均设置有侧接机构(3),所述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一对接机构(4),所述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的一侧均设置有第二对接机构(5),所述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之间设置有隔热机构(6);
所述侧接机构(3)包括大凸块(31),所述大凸块(31)固定连接在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的侧表面,所述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远离大凸块(31)一侧表面均开设有大凹槽(32);
所述第一对接机构(4)包括第一竖槽(41),所述第一竖槽(41)开设在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的表面,所述第一竖槽(41)的内部固定插接有第一隔热块(42),所述第一隔热块(4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插槽(43),所述第一插槽(43)的内部插接有第一插块(44),所述第一插块(44)的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小凸块(45);
所述第二对接机构(5)包括第二竖槽(51),所述第二竖槽(51)开设在第一电熔砖(1)与第二电熔砖(2)的表面,所述第二竖槽(51)的内部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丹耐刚玉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