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冲击的建筑保温层,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底板间还滑动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与保温板间通过若干个缓冲件连接,所述缓冲件包括柱体,所述柱体与保温板固定连接,所述柱体内部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设有与缓冲腔滑动连接的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活动贯穿柱体侧壁并与防护板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板远离连接杆的一端通过弹簧与缓冲腔壁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有缓冲件,当防护板受到外来的冲击力时,防护板沿着滑槽移动,此时多个柱体缓冲腔内的弹簧对防护板所受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受到冲击时不易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冲击的建筑保温层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耐冲击的建筑保温层。
技术介绍
外保温是目前大力推广的一种建筑保温节能技术,建筑保温层能够对建筑物主体结构进行保护,延长建筑物寿命。外保温是将保温层置于结构外侧,能够降低由于温度变化导致的结构变形产生的压力,并减少空气中有害物质和紫外线对结构的侵蚀。随着节能要求的日益提高,建筑物墙体除了保温性能外其综合性的技术指标如耐冲击性也愈加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现在使用的外墙保温层的抗压强度低,耐冲击性较差,使得建筑保温层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容易被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冲击的建筑保温层,能够提高建筑保温层的耐冲击性能,使得建筑保温层在受到外力冲击时不易被破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冲击的建筑保温层,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底板间还滑动连接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与保温板间通过若干个缓冲件连接,所述缓冲件包括柱体,所述柱体与保温板固定连接,所述柱体内部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设有与缓冲腔滑动连接的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活动贯穿柱体侧壁并与防护板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板远离连接杆的一端通过弹簧与缓冲腔壁面连接。优选的,所述顶板、底板彼此相对的一面上均设有滑槽,所述防护板的顶端、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两所述滑块与两所述滑槽一一对应并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保温板为硅酸铝纤维板。优选的,所述防护板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撑板,两所述支撑板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结构板、两第二结构板、两抗压板,两所述抗压板的截面为波浪形结构,两所述抗压板分别位于第一结构板两侧,两所述第二结构板分别位于两抗压板彼此远离的一侧,所述第一结构板与抗压板间、抗压板与第二结构板间填充有橡胶。优选的,所述橡胶为顺丁橡胶。优选的,所述防护板顶部、底部分别固定包覆有一U型钢,两所述U型钢的槽口相对。优选的,两所述U型钢分别通过自攻螺丝与防护板顶部、底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缓冲腔为圆柱型腔,所述缓冲板为圆型板。优选的,所述保温板靠近缓冲件的一侧设有防潮层。优选的,所述防潮层为硅酸钙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有若干个缓冲件,当防护板受到外来的冲击力时,防护板可通过滑块沿着滑槽移动,此时若干个缓冲件的柱体缓冲腔内的弹簧对防护板所受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提高了本技术的耐冲击性能。2、本技术的防护板设有抗压板,由于抗压板为波浪形结构,波浪形结构抗压板的拱面比普通平面能够承载更多的压力,同时第一结构板与抗压板之间、抗压板与第二结构板之间填充的橡胶也能起到缓冲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本技术的耐冲击性能。3、本技术设有防潮层,从而能够对保温板起到防潮的作用。4、本技术防护板的顶部、底部均包覆有U型钢,能够使得防护板的结构更加牢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图4为缓冲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11、滑槽;2、保温板;3、顶板;4、防护板;41、滑块;42、支撑板;43、第一结构板;44、第二结构板;45、抗压板;46、橡胶;5、柱体;51、缓冲腔;6、缓冲板;7、连接杆;8、弹簧;9、U型钢;91、自攻螺丝;10、防潮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耐冲击的建筑保温层,包括底板1,底板1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保温板2,保温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3,顶板3、底板1间还滑动连接有防护板4;防护板4与保温板2间通过若干个缓冲件连接,缓冲件包括柱体5,柱体5与保温板2固定连接,柱体5内部设有缓冲腔51,缓冲腔51内设有与缓冲腔51滑动连接的缓冲板6,缓冲板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连接杆7活动贯穿柱体5侧壁并与防护板4固定连接,缓冲板6远离连接杆7的一端通过弹簧8与缓冲腔51壁面连接。具体地,顶板3、底板1彼此相对的一面上均设有滑槽11,防护板4的顶端、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41,两滑块41与两滑槽11一一对应并滑动连接。当防护板4受到外力的冲击时,防护板4通过滑块41沿着滑槽11滑动,此时多个柱体5的缓冲腔51内的弹簧8能够对防护板4所受的冲击力进行缓冲,提高了本技术的耐冲击性能。具体地,保温板2为硅酸铝纤维板。具体地,防护板4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撑板42,两支撑板42间固定连接有第一结构板43、两第二结构板44、两抗压板45,两抗压板45的截面为波浪形结构,两抗压板45分别位于第一结构板43两侧,两第二结构板44分别位于两抗压板45彼此远离的一侧,第一结构板43与抗压板45间、抗压板45与第二结构板44间填充有橡胶46。波浪形结构抗压板45的拱面相比普通平面能承载更多的压力,同时第一结构板43与抗压板45间、抗压板45与第二结构板44间填充的橡胶46也能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增强了本技术的耐冲击性能。具体地,橡胶46为顺丁橡胶。具体地,防护板4顶部、底部分别固定包覆有一U型钢9,两U型钢9的槽口相对。具体地,两所述U型钢9分别通过自攻螺丝91与防护板4顶部、底部固定连接。具体地,U型钢9通过自攻螺钉与防护板4连接。通过U型钢9对防护板4的顶部、底部进行包覆,可使得第一结构板43、两第二结构板44、两抗压板45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具体地,缓冲腔51为圆柱型腔,缓冲板6为圆型板。具体地,保温板2靠近缓冲件的一侧设有防潮层10。具体地,防潮层10为硅酸钙板。能够对保温板2起到防潮的作用。工作原理:本技术在受到外力冲击时,由于抗压板45为波浪形结构,增加了抗压板45的抗压性能,第一结构板43与抗压板45之间、抗压板45与第二结构板44之间填充的橡胶46能够对防护板4所受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同时,在外力的作用下,防护板4通过滑块41沿着滑槽11滑动,此时多个柱体5的缓冲腔51内的弹簧8能够对防护板4所受的冲击力再次进行缓冲,进一步提高了本技术的耐冲击性能,避免了本技术在外力冲击下遭到破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冲击的建筑保温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保温板(2),所述保温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3),所述顶板(3)、底板(1)间还滑动连接有防护板(4);所述防护板(4)与保温板(2)间通过若干个缓冲件连接,所述缓冲件包括柱体(5),所述柱体(5)与保温板(2)固定连接,所述柱体(5)内部设有缓冲腔(51),所述缓冲腔(51)内设有与缓冲腔(51)滑动连接的缓冲板(6),所述缓冲板(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活动贯穿柱体(5)侧壁并与防护板(4)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板(6)远离连接杆(7)的一端通过弹簧(8)与缓冲腔(51)壁面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冲击的建筑保温层,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保温板(2),所述保温板(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板(3),所述顶板(3)、底板(1)间还滑动连接有防护板(4);所述防护板(4)与保温板(2)间通过若干个缓冲件连接,所述缓冲件包括柱体(5),所述柱体(5)与保温板(2)固定连接,所述柱体(5)内部设有缓冲腔(51),所述缓冲腔(51)内设有与缓冲腔(51)滑动连接的缓冲板(6),所述缓冲板(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所述连接杆(7)活动贯穿柱体(5)侧壁并与防护板(4)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板(6)远离连接杆(7)的一端通过弹簧(8)与缓冲腔(51)壁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的建筑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底板(1)彼此相对的一面上均设有滑槽(11),所述防护板(4)的顶端、底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41),两所述滑块(41)与两所述滑槽(11)一一对应并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的建筑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2)为硅酸铝纤维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冲击的建筑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4)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支撑板(42),两所述支撑板(42)间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津铭,魏晓静,马鹏飞,焦军磊,明爽,
申请(专利权)人:梁家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