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式海绵城市透水步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2974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式海绵城市透水步道,包括下管仓;所述下管仓顶面一体粘结有下玻纤网;所述下玻纤网顶面粘结有步道体;所述步道体顶面浇筑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内侧粘结有上玻纤网;所述上玻纤网顶面嵌有梯形结构的受力板;所述受力板底面轴向间隔开设有多条流道;所述受力板垂直开设有与流道连通的漏孔;所述步道体中部开设有排液通槽;所述排液通槽内侧设置有导流支撑芯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模块式海绵城市透水步道,施工简单,先找平底面,建立坡面,接着铺设下管仓,并浇筑粘结步道体,建设勾的步道透水性好,水流能够进行高效集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式海绵城市透水步道
本技术涉及一种透水步道,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式海绵城市透水步道,属于透水步道

技术介绍
步道是用于不行的通道,城市现有的步道建设时,先进行底面整平,然后铺设步道砖,其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造成内部积水,当行人脚部踩上去后,容易造成水流外溅;因此,需要改进现有的步道其透水性,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20898034.5,公开了一种模块式海绵城市透水步道;包括混凝土空心模块一、混凝土空心模块二、L型肋、T型凹槽、预留支撑肋、预留流水孔、透水砖、混凝土排水砌块一、预留排水槽和顺水坡等;其结构部件多,且铺设难度比较大;特别是当水流大时,其容易造成水流外溢。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模块式海绵城市透水步道,能够高效施工,施工后能够高效排水和集水。本技术的模块式海绵城市透水步道,包括下管仓;所述下管仓顶面一体粘结有下玻纤网;所述下玻纤网顶面粘结有步道体;所述步道体顶面浇筑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内侧粘结有上玻纤网;所述上玻纤网顶面嵌有梯形结构的受力板;所述受力板底面轴向间隔开设有多条流道;所述受力板垂直开设有与流道连通的漏孔;所述步道体中部开设有排液通槽;所述排液通槽内侧设置有导流支撑芯体;所述导流支撑芯体设置于上玻纤网和下玻纤网之间;所述下管仓顶面开设有多个漏水孔;所述漏水孔正对导流支撑芯体设置;步道建设时,先对地基进行整平,依据地形或者自行设置坡面;接着铺设下管仓;下管仓铺设时,需要通过自带连管或外部连管将相邻下管仓连通;接着,将下管仓通过混凝土与地面浇筑粘结;完成浇筑后,进行水渠或水管布置;接着,布置粘结下玻纤网,并通过粘结剂或浇筑料将步道体和下管仓一体粘结浇筑,接着在步道体内设置导流支撑芯体;并在其顶面铺设粘结上玻纤网;最后将受力板与步道体一体粘结,粘结完成后,则完成了步道的铺设;当雨水进入到受力板时,受力板上雨水依次经过漏水孔、流道进入到导流支撑芯体,接着进入到下管仓,通过下管仓将水流导入到集水渠或集液管;利用集水渠或集液管将水流收集到地下水井处,地下水井可间隔设置;其收集雨水通过压泵导出用于植物灌溉或路面喷淋;下管仓和集液管通过混凝土浇筑到一水平面;且根据需求,将集液管设置于步道体底面或侧部。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支撑芯体为透水砖,通过透水砖将水流导入到下管仓。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支撑芯体包括石块垫层;及设置于石块垫层上的孔板;及设置于孔板上的孔砖。进一步地,所述受力板和步道体由强化塑料或钢筋水泥制成;所述下管仓包括多根强化塑料内管;及设置于强化塑料内管外部的外加强板。进一步地,述强化塑料内管一端凸出外加强板;另一端收缩于外加强板内侧;所述塑料内管一端嵌于相邻外加强板内端;同一排一端部的所述塑料内管封闭,另一端部的所述塑料内管连接到集水渠或集液管;所述集水渠或集液管设置于地下。再进一步地,所述塑料内管向集水渠或集液管一端倾斜,其能够辅助排液。进一步地,所述下管仓底部开设有多个下渗孔,对于泥土地面,其能够直接进行排液。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模块式海绵城市透水步道,施工简单,先找平底面,建立坡面,接着铺设下管仓,并浇筑粘结步道体,建设勾的步道透水性好,水流能够进行高效集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透水步道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受力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导流支撑芯体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排透水步道安装后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模块式海绵城市透水步道,包括下管仓1;所述下管仓顶面一体粘结有下玻纤网2;所述下玻纤网2顶面粘结有步道体3;所述步道体3顶面浇筑有梯形槽4;所述梯形槽4内侧粘结有上玻纤网5;所述上玻纤网5顶面嵌有梯形结构的受力板6;所述受力板6底面轴向间隔开设有多条流道7;所述受力板6垂直开设有与流道连通的漏孔8;所述步道体3中部开设有排液通槽9;所述排液通槽9内侧设置有导流支撑芯体10;所述导流支撑芯体10设置于上玻纤网2和下玻纤网之5间;所述下管仓1顶面开设有多个漏水孔11;所述漏水孔11正对导流支撑芯体10设置;步道建设时,先对地基进行整平,依据地形或者自行设置坡面;接着铺设下管仓;下管仓铺设时,需要通过自带连管或外部连管将相邻下管仓连通;接着,将下管仓通过混凝土A与地面浇筑粘结;完成浇筑后,进行水渠或水管布置;接着,布置粘结下玻纤网,并通过粘结剂或浇筑料将步道体和下管仓一体粘结浇筑,接着在步道体内设置导流支撑芯体;并在其顶面铺设粘结上玻纤网;最后将受力板与步道体一体粘结,粘结完成后,则完成了步道的铺设;当雨水进入到受力板时,受力板上雨水依次经过漏水孔、流道进入到导流支撑芯体,接着进入到下管仓,通过下管仓将水流导入到集水渠或集液管;利用集水渠或集液管将水流收集到地下水井处,地下水井可间隔设置;其收集雨水通过压泵导出用于植物灌溉或路面喷淋;下管仓和集液管通过混凝土浇筑到一水平面;且根据需求,将集液管设置于步道体底面或侧部。其中,所述导流支撑芯体10为透水砖,通过透水砖将水流导入到下管仓。如图3所示,再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支撑芯体10包括石块垫层101;及设置于石块垫层上的孔板102;及设置于孔板上的孔砖103。其中,所述受力板6和步道体3由强化塑料或钢筋水泥制成;所述下管仓1包括多根强化塑料内管111;及设置于强化塑料内管外部的外加强板112。如图4所示,所述强化塑料内管111一端凸出外加强板112;另一端收缩于外加强板112内侧;所述塑料内管111一端嵌于相邻外加强板112内端;同一排一端部的所述塑料内管111封闭,另一端部的所述塑料内管111连接到集水渠或集液管113;所述集水渠或集液管113设置于地下。其中,所述塑料内管111向集水渠或集液管113一端倾斜,其能够辅助排液。所述下管仓1底部开设有多个下渗孔,对于泥土地面,其能够直接进行排液。上述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式海绵城市透水步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管仓;所述下管仓顶面一体粘结有下玻纤网;所述下玻纤网顶面粘结有步道体;所述步道体顶面浇筑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内侧粘结有上玻纤网;所述上玻纤网顶面嵌有梯形结构的受力板;所述受力板底面轴向间隔开设有多条流道;所述受力板垂直开设有与流道连通的漏孔;所述步道体中部开设有排液通槽;所述排液通槽内侧设置有导流支撑芯体;所述导流支撑芯体设置于上玻纤网和下玻纤网之间;所述下管仓顶面开设有多个漏水孔;所述漏水孔正对导流支撑芯体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式海绵城市透水步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下管仓;所述下管仓顶面一体粘结有下玻纤网;所述下玻纤网顶面粘结有步道体;所述步道体顶面浇筑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内侧粘结有上玻纤网;所述上玻纤网顶面嵌有梯形结构的受力板;所述受力板底面轴向间隔开设有多条流道;所述受力板垂直开设有与流道连通的漏孔;所述步道体中部开设有排液通槽;所述排液通槽内侧设置有导流支撑芯体;所述导流支撑芯体设置于上玻纤网和下玻纤网之间;所述下管仓顶面开设有多个漏水孔;所述漏水孔正对导流支撑芯体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海绵城市透水步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支撑芯体为透水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海绵城市透水步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支撑芯体包括石块垫层;及设置于石块垫层上的孔板;及设置于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鑫赵明张守鹏袁莹莹郭瑞鑫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