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掘进机是煤矿开掘巷道用的一种高效设备,整机主要包括:截割部、转运部、第一运输机、本体部、行走部、后支撑部等。工作时,为了安全生产,掘进机切割煤体后需要及时对新暴露出来的顶板进行临时支护和锚杆作业。目前,巷道顶板支护技术采用悬臂式掘进机和锚杆支护协同配套使用。两机采用“前掘后锚”分段作业的工作方式,锚杆钻机与悬臂式掘进机交叉作业,掘进机负责巷道掘进,完成掘进任务后,锚杆钻机再进行锚杆支护,但是该种方法工作时间长,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了一种支护装置,以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护架体,用于对掘进机进行支护;第二支护架体,用于对掘进机与运锚机之间的位置进行支护;推移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护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护架体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护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护架体移动。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护架体和第二支护架体均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和支护机构;所述第一底座通过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与所述支护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底座通过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与所述支护机构的另一端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升降部,所述第一底座通过所述第一升降部与所述支护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升降部,所述第二底板通过所述第二升降部与所述支护机构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护机构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两端之间的位置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铰接;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及第六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护机构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六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连杆两端之间的位置铰接,所述第六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铰接。具体地,所述支护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及至少一个支撑横梁;每个所述支撑横梁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连接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连接,每个所述支撑横梁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连接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梁与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连接。具体地,所述支护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支撑纵梁,每个所述支撑横梁上设有通孔,每个支撑纵梁依次穿过所有支撑横梁上与所述支撑纵梁相对应的通孔。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护架体的支撑横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支护架体的支撑纵梁包括第一数量的第一支撑纵梁和第二数量的第二支撑纵梁,位于两端的所述第一支护架体的支撑横梁上均设有第一伸缩连接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护架体的所述第一伸缩连接件与第一支撑纵梁连接,邻近所述第二支护架体的所述第一伸缩连接件与第二支撑纵梁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支护架体的支撑横梁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支护架体相邻的所述第二支护架体的所述支撑横梁上设有第二伸缩连接件,所述第二伸缩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护架体的所述支撑纵梁靠近所述第一支护架体的一端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护架体的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横梁之间设有间隔,所述间隔为打锚杆提供预留空间。具体地,所述支护机构还包括第一侧护板、第二侧护板、第三伸缩连接件以及第四伸缩连接件,所述第一侧护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伸缩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梁铰接,所述第三伸缩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护板铰接,所述第二侧护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横梁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四伸缩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梁铰接,所述第四伸缩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护板连接。具体地,所述推移机构包括第一推移部和第二推移部;所述第一支护架体的第一底座通过所述第一推移部与所述第二支护架体的第一底座连接,所述第二支护架体的第二底座通过所述第二推移部与所述第二推移部与所述第二支护架体的第二底座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支护装置,随着掘进机的前进,利用推移机构推动第一支护架体沿掘进机的前进方向移动,并拉动第二支护架体沿掘进机的前进方向移动,以对掘进机上方顶板的起到临时支护的作用,从而能够在掘进作业的同时也能进行支护作业,降低工作时间长,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专利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支护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支护装置的左视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可选实施例的支护装置的右视图;图4为图1的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掘进机,2-运锚机,3-第一支护架体,4-第二支护架体,5-推移机构,51-第一推移部,52-第二推移部,6-第一底座,7-第一升降机构,71-第一升降部,72-第一连杆组件,721-第一连杆,722-第二连杆,723-第三连杆,8-支护机构,81-第一连接梁,82-支撑横梁,821-通孔,83-支撑纵梁,84-间隔,85-第一伸缩连接件,86-第二伸缩连接件,87-第二连接梁,88-第一侧护板,89-第三伸缩连接件,810-第四伸缩连接件,811-第二侧护板,9-第二升降机构,91-第二升降部,92-第二连杆组件,921-第四连杆,922-第五连杆,923-第六连杆,10-第二底座。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专利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护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第一支护架体3,用于对掘进机1进行支护;第二支护架体4,用于对掘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支护架体,用于对掘进机进行支护;/n第二支护架体,用于对掘进机与运锚机之间的位置进行支护;/n推移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护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护架体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护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护架体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护架体,用于对掘进机进行支护;
第二支护架体,用于对掘进机与运锚机之间的位置进行支护;
推移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护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护架体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护架体和所述第二支护架体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护架体和第二支护架体均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和支护机构;
所述第一底座通过所述第一升降机构与所述支护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底座通过所述第二升降机构与所述支护机构的另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升降部,所述第一底座通过所述第一升降部与所述支护机构连接;
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升降部,所述第二底座通过所述第二升降部与所述支护机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及第三连杆;
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护机构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两端之间的位置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铰接;和/或,
所述第二升降机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二连杆组件包括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及第六连杆;
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护机构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六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连杆两端之间的位置铰接,所述第六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梁、第二连接梁及至少一个支撑横梁;
每个所述支撑横梁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连接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梁与所述第一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栋梁,柳佳岐,朱庆波,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