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新能源车辆出库时的车辆边角柔性接触保护机构,涉及汽车保护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车辆边角位置保护机构在使用的时候,无法与车辆柔性接触,容易使车辆漆面受损或变形,同时无法根据车辆边角尺寸更换不同的接触缓冲件的问题,包括主体,连接板;所述主体为T形结构,且主体的顶端设有中间凸起圆柱形结构的旋转头;所述连接板安装在旋转杆的顶端。车辆与防护件接触之后,车辆移动,导向块可以在导向槽的内部滑动,进而使两个车可以交错移动,同时导向块可以将车辆分隔开,避免车辆受损,安装适当型号的拼接板,使拼接板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车辆使用,同时通过橡胶材质的防护件与车辆接触,使其与车辆接触之后,不会使车辆漆面受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车辆出库时的车辆边角柔性接触保护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保护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新能源车辆出库时的车辆边角柔性接触保护机构。
技术介绍
新能源车辆在狭窄位置出库或倒车的时候,边角位置通常容易与其他车辆发生剐蹭,进而容易导致车辆受损,这时就需要用到车辆边角保护结构。例如申请号:CN201710153483.2中涉及倒车安全保护装置,包括固定架、保护碰撞体、动触头、静触头、行程弹簧和车身控制器;所述固定架包括水平杆和竖直杆,所述竖直杆和车身尾部的车身钣金件连接,所述保护碰撞体和所述行程弹簧均套设在所述水平杆上,所述动触头设置在保护碰撞体上且可随保护碰撞体前后滑动,静触头设置在车身上且位于保护碰撞体和竖直杆之间,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在自然状态下保持预设的间距;所述动触头和静触头分别通过导线与车身控制器连接,当车身控制器检测到动触头和静触头接触时控制车辆进行紧急制动,本专利技术的倒车安全保护装置在倒车时更加安全,可以自动对车辆进行制动,及时避免倒车失误时的第二次伤害。基于现有技术发现,现有的车辆边角位置保护机构在使用的时候,无法在车辆接触位置导向滑动,无法车辆之间缓慢经过,且无法同时控制擦拭车辆,且现有的车辆边角位置保护机构在使用的时候,无法与车辆柔性接触,容易使车辆漆面受损或变形,同时无法根据车辆边角尺寸更换不同的接触缓冲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新能源车辆出库时的车辆边角柔性接触保护机构,以解决现有的车辆边角位置保护机构在使用的时候,无法在车辆接触位置导向滑动,无法车辆之间缓慢经过,且无法同时控制擦拭车辆,且现有的车辆边角位置保护机构在使用的时候,无法与车辆柔性接触,容易使车辆漆面受损或变形,同时无法根据车辆边角尺寸更换不同的接触缓冲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新能源车辆出库时的车辆边角柔性接触保护机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新能源车辆出库时的车辆边角柔性接触保护机构,包括主体,连接板,导向板,内槽,移动块,导向块和拼接板;所述主体为T形结构,且主体的顶端设有中间凸起圆柱形结构的旋转头;所述连接板安装在旋转杆的顶端,且连接板的底部嵌入在移动槽的内部;所述内槽设在导向板的内侧边角位置,且内槽底部的底槽内部插入安装有连接板以及固定块;所述移动块插入安装在侧槽的内部,且移动块的圆杆插入在侧槽顶端的圆孔内部;所述拼接板处于连接件的内侧,且拼接板的嵌入块插入在卡槽的内部;所述导向板包括有导向槽,侧槽,所述导向板由两个矩形板状结构组成,且导向板的外侧设有矩形凸起,并且矩形凸起的顶端设有圆孔;所述导向板的前端设有导向槽,且导向槽为T形结构;所述导向板安装在旋转杆的顶端;所述导向块包括有插件,连接件,辅助板,卡槽,所述导向块为T形结构,且导向块的侧边设有插件,并且插件的外端为楔形结构;所述导向块的外侧设有连接件,且连接件的两侧为楔形结构;所述连接件的两侧设有六个辅助板,且辅助板的外端为楔形结构,并且辅助板为弹簧板材质;所述导向块处于导向板的外侧,且导向块嵌入到导向槽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有底件,旋转杆,移动槽,所述主体的底部设有底件,且底件为棱锥形结构;所述旋转杆为工字型结构,且旋转杆的底部设有中间凸起圆柱形结构的旋转槽;所述旋转杆安装在主体的顶端,且旋转槽的内部嵌入安装有旋转头;所述旋转杆的顶端设有三个移动槽,且两侧的移动槽为L形结构,并且中间的移动槽为矩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包括有固定块,所述连接板由两个矩形板组成,且连接板的底部两侧设有两个L形槽;所述连接板的内侧设有均匀排列的固定块,且固定块为楔形结构,并且固定块为橡胶材质。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板还包括有侧槽,所述侧槽为中字型结构,且侧槽设在导向板的矩形凸起内部,并且侧槽的内侧与导向槽侧边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内槽包括有连接杆,底槽,所述内槽为矩形结构,且内槽的内部嵌入有弹簧,并且内槽的外侧设有圆孔;所述连接杆为圆柱形结构,且连接杆的两端设有圆板,并且连接杆插入在内槽的圆孔内部;所述底槽为矩形结构,且底槽处于内槽的底部,并且底槽设在导向板的底部中间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块包括有受力槽,接触件,所述移动块为L形板状结构,且移动块的顶端外侧设有圆杆,并且圆杆的外侧套装有弹簧;所述移动块的前端为圆柱形结构,且移动块的中间位置设有受力槽,且受力槽为楔形结构;所述移动块的前端套装有接触件,且接触件为绒布材质。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块还包括有卡槽,所述卡槽为T形结构,且卡槽设在连接件的外侧中间位置。进一步的,所述拼接板包括有嵌入块和防护件,所述拼接板为V形板状结构,且拼接板为弹簧钢材质;所述拼接板内端设有嵌入块,且嵌入块为T形结构;所述拼接板的侧边通过粘接的方式安装有防护件,且防护件的中间位置为矩形板状结构,且防护件的两侧为均匀排列的矩形板状结构;所述防护件的两侧设有均匀排列的楔形槽,且防护件为橡胶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本装置中,设置了导向板,导向板是用来安装在主体顶端的,进而使导向板的导向槽内部可以嵌入安装导向块,使导向块与车辆接触之后,导向块可以在导向槽的内部导向移动,同时缓慢移动,避免车辆之间产生冲击力,避免车辆受损,同时导向块移动之后,可以使插件插入到侧槽的内部,使插件可以推动移动块移动,进而通过接触件将车辆边角位置进行擦拭,避免车辆接触位置出现污垢,导向板的矩形凸起,是用来安装移动块的,同时使矩形凸起的顶端可以插入圆杆,进而使移动块可以导向移动,使弹簧可以被安装使用,导向槽主要起到了嵌入安装导向块的作用,使导向块可以导向移动,且不会脱离,而侧槽则是用来安装移动块,使移动块可以在其内部导向移动,进而使移动块可以通过接触件擦拭车辆边角位置;2、在本装置中,设置了导向块,导向块则是用来嵌入到导向槽内部的,使车辆与防护件接触之后,车辆移动,导向块可以在导向槽的内部滑动,进而使两个车可以交错移动,同时导向块可以将车辆分隔开,避免车辆受损,且可以安装适当型号的拼接板,使拼接板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车辆使用,且卡槽在安装拼接板的同时,可以通过橡胶材质的防护件与车辆接触,由于防护件为橡胶材质,使其与车辆接触之后,不会使车辆漆面受损,同时车辆移动的时候,辅助板可以辅助缓冲冲击力,避免车辆出现变形,插件是在导向块移动之后,插件可以插入到受力槽的内部,进而使移动块可以移动,进而使移动块可以推动接触件擦拭车辆,连接件起到了辅助连接固定的作用,辅助板则是用来与拼接板两侧接触的,使拼接板受到冲击扩展之后,可以使辅助板一起受力,进而一起缓冲冲击力,卡槽则是用来安装嵌入块的,使适当型号的拼接板可以安装使用,进而使本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更加的便捷。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分解仰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主体分解局部截面及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导向板分解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能源车辆出库时的车辆边角柔性接触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连接板(2),导向板(3),内槽(4),移动块(5),导向块(6)和拼接板(7);所述主体(1)为T形结构,且主体(1)的顶端设有中间凸起圆柱形结构的旋转头;所述连接板(2)安装在旋转杆(102)的顶端,且连接板(2)的底部嵌入在移动槽(103)的内部;所述内槽(4)设在导向板(3)的内侧边角位置,且内槽(4)底部的底槽(402)内部插入安装有连接板(2)以及固定块(201);所述移动块(5)插入安装在侧槽(302)的内部,且移动块(5)的圆杆插入在侧槽(302)顶端的圆孔内部;所述拼接板(7)处于连接件(602)的内侧,且拼接板(7)的嵌入块(701)插入在卡槽(604)的内部;/n所述导向板(3)包括有导向槽(301),侧槽(302),所述导向板(3)由两个矩形板状结构组成,且导向板(3)的外侧设有矩形凸起,并且矩形凸起的顶端设有圆孔;所述导向板(3)的前端设有导向槽(301),且导向槽(301)为T形结构;所述导向板(3)安装在旋转杆(102)的顶端;/n所述导向块(6)包括有插件(601),连接件(602),辅助板(603),卡槽(604),所述导向块(6)为T形结构,且导向块(6)的侧边设有插件(601),并且插件(601)的外端为楔形结构;所述导向块(6)的外侧设有连接件(602),且连接件(602)的两侧为楔形结构;所述连接件(602)的两侧设有六个辅助板(603),且辅助板(603)的外端为楔形结构,并且辅助板(603)为弹簧板材质;所述导向块(6)处于导向板(3)的外侧,且导向块(6)嵌入到导向槽(301)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能源车辆出库时的车辆边角柔性接触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连接板(2),导向板(3),内槽(4),移动块(5),导向块(6)和拼接板(7);所述主体(1)为T形结构,且主体(1)的顶端设有中间凸起圆柱形结构的旋转头;所述连接板(2)安装在旋转杆(102)的顶端,且连接板(2)的底部嵌入在移动槽(103)的内部;所述内槽(4)设在导向板(3)的内侧边角位置,且内槽(4)底部的底槽(402)内部插入安装有连接板(2)以及固定块(201);所述移动块(5)插入安装在侧槽(302)的内部,且移动块(5)的圆杆插入在侧槽(302)顶端的圆孔内部;所述拼接板(7)处于连接件(602)的内侧,且拼接板(7)的嵌入块(701)插入在卡槽(604)的内部;
所述导向板(3)包括有导向槽(301),侧槽(302),所述导向板(3)由两个矩形板状结构组成,且导向板(3)的外侧设有矩形凸起,并且矩形凸起的顶端设有圆孔;所述导向板(3)的前端设有导向槽(301),且导向槽(301)为T形结构;所述导向板(3)安装在旋转杆(102)的顶端;
所述导向块(6)包括有插件(601),连接件(602),辅助板(603),卡槽(604),所述导向块(6)为T形结构,且导向块(6)的侧边设有插件(601),并且插件(601)的外端为楔形结构;所述导向块(6)的外侧设有连接件(602),且连接件(602)的两侧为楔形结构;所述连接件(602)的两侧设有六个辅助板(603),且辅助板(603)的外端为楔形结构,并且辅助板(603)为弹簧板材质;所述导向块(6)处于导向板(3)的外侧,且导向块(6)嵌入到导向槽(301)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车辆出库时的车辆边角柔性接触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包括有底件(101),旋转杆(102),移动槽(103),所述主体(1)的底部设有底件(101),且底件(101)为棱锥形结构;所述旋转杆(102)为工字型结构,且旋转杆(102)的底部设有中间凸起圆柱形结构的旋转槽;所述旋转杆(102)安装在主体(1)的顶端,且旋转槽的内部嵌入安装有旋转头;所述旋转杆(102)的顶端设有三个移动槽(103),且两侧的移动槽(103)为L形结构,并且中间的移动槽(103)为矩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车辆出库时的车辆边角柔性接触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包括有固定块(20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赵振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