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桂贤专利>正文

缆线卷轴的刹车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2647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缆线卷轴的刹车调整装置,装设于一缆线卷轴的支架及转盘,其包括一旋钮及第一垫片、第二垫片;该旋钮接合于支架外部侧面;第一垫片设置于支架与转盘之间并与旋钮相扣接,旋钮与第一垫片具有同步转动机制,且第一垫片以间隔方式设有多个呈斜坡状推移部;第二垫片设置于第一垫片与转盘之间,其一侧面设有多个第一斜坡区段、第二斜坡区段及其另一侧面设有多个摩擦片;当旋钮带动第一垫片同步转动时,即通过第一垫片的推移部可挤压第二垫片的第一斜坡区段、第二斜坡区段,进而推动第二垫片朝向转盘方向移动,第二垫片所设的多个摩擦片可与转盘紧密接触,达到转盘具刹车制动机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缆线卷轴的刹车调整装置
本技术有关一种缆线卷轴的刹车调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安装接合于缆线卷轴其中一边或两边的支架及转盘处,由旋钮设置于支架其外部侧面、以及第一垫片、第二垫片可相贴合并位于支架及转盘之间,利用第一垫片以间隔方式设有多个呈斜坡状推移部,第二垫片其一侧面设有多个第一斜坡区段、第二斜坡区段及其另一侧面设有多个摩擦片,第一斜坡区段、第二斜坡区段与推移部相对应,摩擦片则与转盘相对应;如此,通过旋钮带动第一垫片同步转动时,第一垫片的推移部可挤压第二垫片的第一斜坡区段、第二斜坡区段,进而推动第二垫片朝向转盘方向移动,令第二垫片所设的多个摩擦片,可与转盘紧密接触,达到缆线卷轴的转盘具有刹车制动机能。
技术介绍
随着文明及科技的进步发展,工业随着时代步伐迈进,凡工业或民生所使用的电力来源,一般皆须通过电缆线作电力的传输;因此,在电力施工与配线工程上,电缆基本包装都以捆扎计算,并以圆式卷轴供电缆线转绕于上,以便于操作与携带。观诸于现今电缆卷轴,皆使用以圆形无主的结构体态,主要是因其阻力小,易于抽拉施工而转动,特别是便于运送与携带,故而备受电力施工人员欢迎进而惯用;以目前所使用的电缆卷筒而言,当电缆卷筒卷满电缆线并欲实施放线施工时,往往通过外力(如:人工或机械)来拖拉电缆线,使电缆卷筒得以自转而渐次地释放出电缆线;但是,一旦外力停止拖拉时,因电缆卷筒所受的外力回转惯性定律,导致整个电缆卷筒是无法立马停止,因而造成缆线放线过长而松脱、打结或互相重叠纠缠,此乃为时常必然的事,施工人员必须重新整理缆线,方能继续施工。r>在现有的电缆卷筒处于施工放线时,若中途需求停止放线,为了防止电缆线松脱,皆是以人力方式对电缆卷筒进行刹车,而每个电缆卷筒拉力多有数吨重、少则有数百公斤,若单靠人力方式对电缆卷筒进行刹车,将导致电缆卷筒刹车工作危险性,更隐藏着极高人员安全问题;如何提供一种能令传统电缆卷筒具制动(刹车)机制,即为本技术所欲解决的主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技术所揭露的缆线卷轴的刹车调整装置,该刹车调整装置装设于一缆线卷轴,该缆线卷轴设有两个支架,支架设有一轴杆,由轴杆活动套接有一转盘,令转盘以轴杆为轴心而转动,并于两个转盘的间相互接合有一中轴而相连接,所述刹车调整装置可装设于其中一支架,其包括有一旋钮、一第一垫片及一第二垫片。所述旋钮接合于支架并未接合于转盘的侧面,该转盘专以轴杆为轴心而转动;所述第一垫片设置于支架与转盘的间,第一垫片呈中空环状以套设于轴杆并与旋钮相扣接,令旋钮与第一垫片具同步转动机制,且第一垫片其朝向转盘的侧面设有多个间隔环状排列的推移部,推移部呈突起状并由其一端向另一端逐渐下降而形成斜坡形式;同时,第一垫片于多个推移部的间形成有间隔区,间隔区的高度小于推移部的高度;所述第二垫片设置于第一垫片与转盘之间,第二垫片呈中空环状以套设于轴杆,第二垫片与轴杆形成转动干涉,令第二垫片在轴杆上无法转动,该第二垫片能够在轴杆上进行线性位移,且第二垫片其朝向第一垫片的侧面设有多个依序环状排列的第一斜坡区段及第二斜坡区段,第一斜坡区段与第二斜坡区段相连,第二斜坡区段的高度大于第一斜坡区段的高度,第二垫片其朝向转盘的侧面设有多个间隔环状排列的摩擦片;所述第一垫片的推移部与第二垫片的第一斜坡区段相对应,以及第一垫片的间隔区与第二垫片的第二斜坡区段相对应,令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呈紧密贴合状态。此外,所述以两个刹车调整装置,可分别装设于两支架上。本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于,利用第一垫片间隔设有多个呈斜坡状的推移部,以及第二垫片其一侧面设有多个第一斜坡区段、第二斜坡区段及其另一侧面设有多个摩擦片,而第一垫片的推移部与第二垫片的第一斜坡区段、第二斜坡区段相对应,而第二垫片的摩擦片与转盘相对应;如此,当旋钮转动时,即可带动第一垫片同步转动,此时通过第一垫片于转动过程,第一垫片的推移部可依序挤压第二垫片的第一斜坡区段(较低位置)及第二斜坡区段(较高位置),进而渐进式地推动第二垫片朝向转盘方向移动,令第二垫片所设的复数摩擦片可与转盘紧密接触,达到缆线卷轴的转盘具制动(刹车)机制,避免以人力方式对缆线卷轴进行刹车(停止转动),所导致存具有极高危险性。优选的,该支架于轴杆设有至少一第一凸块,该第二垫片于中空环状壁面设有至少一第二限位槽,该第一凸块与该第二限位槽相嵌合,该第二垫片与该轴杆形成转动干涉,该第二垫片于该轴杆无法转动而具线性位移机制。优选的,该旋钮朝向该轴杆的侧面设有至少一第二凸块,该第一垫片于中空环状壁面设有至少一第一限位槽,该第二凸块与该第一限位槽相嵌合,该旋钮与该第一垫片具同步转动机制。优选的,该摩擦片与该第二垫片呈一体成形。优选的,该摩擦片为一独立元件,以锁合方式与该第二垫片相接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缆线卷轴的刹车调整装置一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缆线卷轴的刹车调整装置单侧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缆线卷轴的刹车调整装置所设第一垫片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缆线卷轴的刹车调整装置所设第二垫片背面视图;图5是本技术缆线卷轴的刹车调整装置所设第二垫片正面视图;图6是本技术缆线卷轴的刹车调整装置所设旋钮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缆线卷轴的刹车调整装置一局部组合剖面;图8是本技术图7中A圈示处放大图;图9是本技术缆线卷轴的刹车调整装置一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缆线卷轴11、支架111、轴杆112、第一凸块12、转盘13、中轴2、刹车调整装置21、旋钮211、第二凸块22、第一垫片221、推移部222、间隔区223、第一限位槽23、第二垫片231、第一斜坡区段232、第二斜坡区段233、摩擦片234、第二限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的方便简捷了解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能够更为显现,现将本技术配合附图,详细叙述本技术的特征以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技术的范畴。请配合参阅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揭露一种缆线卷轴的刹车调整装置,尤指装设于一缆线卷轴1,该缆线卷轴1设有两个支架11,支架11设有一轴杆111,由轴杆111活动套接有一转盘12,令转盘12以轴杆111为轴心而转动,并于两个转盘12之间相互接合有一中轴13而相连接,以形成缆线卷轴1(如图1、图2所示)。所述一刹车调整装置2可装设于缆线卷轴1其中一边的支架11,或者两个刹车调整装置2,可分别装设于缆线卷轴1其两边的支架11;本技术试举一实施例,由一刹车调整装置2装设于缆线卷轴1其中一边的支架11,所述刹车调整装置2其包括一旋钮21、一第一垫片22及一第二垫片23。旋钮21(如图6所示)接合于支架11并未接合于转盘12的侧面,该转盘12以轴杆111为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缆线卷轴的刹车调整装置,该刹车调整装置装设于一缆线卷轴,该缆线卷轴设有两个支架,该支架设有一轴杆,由该轴杆活动套接有一转盘,该转盘以该轴杆为轴心而转动,并于该两个转盘之间相互接合有一中轴而相连接,该刹车调整装置用以装设于其中一支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一旋钮,接合于该支架并未接合该转盘的侧面,并以该轴杆为轴心而转动;/n一第一垫片,设置于该支架与该转盘之间,该第一垫片呈中空环状并套设于该轴杆,该第一垫片与该旋钮相扣接,该旋钮与该第一垫片具同步转动机制,且该第一垫片其朝向该转盘的侧面设有多个间隔环状排列的推移部,该推移部呈突起状并由其一端向另一端逐渐下降而形成斜坡形式,该第一垫片于这些推移部之间形成有间隔区,该间隔区的高度小于该推移部的高度;/n一第二垫片,设置于该第一垫片与该转盘之间,该第二垫片呈中空环状并套设于该轴杆,该第二垫片与该轴杆形成转动干涉,该第二垫片在该轴杆上无法转动,该第二垫片能够在该轴杆上进行线性位移,该第二垫片其朝向该第一垫片的侧面设有多个依序环状排列的第一斜坡区段及第二斜坡区段,该第一斜坡区段与该第二斜坡区段相连,该第二斜坡区段的高度大于该第一斜坡区段的高度,且该第二垫片其朝向该转盘的侧面设有多个间隔环状排列的摩擦片;/n该第一垫片的推移部与该第二垫片的第一斜坡区段相对应,以及该第一垫片的间隔区与该第二垫片的第二斜坡区段相对应,该第一垫片与该第二垫片呈紧密贴合;当该旋钮带动该第一垫片同步转动时,该第一垫片的推移部能够挤压该第二垫片的第一斜坡区段、第二斜坡区段,而推动该第二垫片朝向该转盘方向移动,该第二垫片的这些摩擦片与该转盘紧密触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缆线卷轴的刹车调整装置,该刹车调整装置装设于一缆线卷轴,该缆线卷轴设有两个支架,该支架设有一轴杆,由该轴杆活动套接有一转盘,该转盘以该轴杆为轴心而转动,并于该两个转盘之间相互接合有一中轴而相连接,该刹车调整装置用以装设于其中一支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旋钮,接合于该支架并未接合该转盘的侧面,并以该轴杆为轴心而转动;
一第一垫片,设置于该支架与该转盘之间,该第一垫片呈中空环状并套设于该轴杆,该第一垫片与该旋钮相扣接,该旋钮与该第一垫片具同步转动机制,且该第一垫片其朝向该转盘的侧面设有多个间隔环状排列的推移部,该推移部呈突起状并由其一端向另一端逐渐下降而形成斜坡形式,该第一垫片于这些推移部之间形成有间隔区,该间隔区的高度小于该推移部的高度;
一第二垫片,设置于该第一垫片与该转盘之间,该第二垫片呈中空环状并套设于该轴杆,该第二垫片与该轴杆形成转动干涉,该第二垫片在该轴杆上无法转动,该第二垫片能够在该轴杆上进行线性位移,该第二垫片其朝向该第一垫片的侧面设有多个依序环状排列的第一斜坡区段及第二斜坡区段,该第一斜坡区段与该第二斜坡区段相连,该第二斜坡区段的高度大于该第一斜坡区段的高度,且该第二垫片其朝向该转盘的侧面设有多个间隔环状排列的摩擦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桂贤
申请(专利权)人:黄桂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