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整体装配式建筑体系及建筑模块单元和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2646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整体装配式建筑体系,包括基础、多层建筑模块单元和屋顶。建筑模块单元分为A、B两种模块,均包括楼板模块、横墙模块、内纵墙模块和外纵墙模块;其中A模块由楼板、内纵墙、外纵墙模块各一个和两个横墙模块构成五面体结构,呈层间纵向上下对齐布置;B模块比A模块多顶部楼板模块是六面体结构,按同层间隔、纵向交错的方式呈品字形布置。同一建筑模块单元中横墙和楼板模块之间、相邻建筑模块单元之间、建筑模块单元与基础和屋顶之间均通过连接节点连接。连接节点固定在横墙模块中立柱的端部,上下相邻连接节点方向相反,相互咬合;水平方向通过牛腿连接同层两个相邻楼板模块,并通过连接杆连接同一横墙模块中相邻立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化整体装配式建筑体系及建筑模块单元和连接节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来时涉及一种模块化整体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建筑模块单元和相应的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代表着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大趋势。其中模块化整体装配式建筑体系,通过在工厂制造组装成整体的建筑模块,在施工现场进行建筑模块的整体吊装和拼接,大幅提升了建造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了现场人工,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减少了建筑垃圾和施工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实现了低能耗、低碳排放的绿色建造。对于临时性建筑,建筑模块还可以重复使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应用。特别是对于具有大量统一规格空间和结构的单身公寓、各类宿舍、宾馆客房、方舱医院、医院病房,以及可移动工棚等临时性建筑,最适宜采用模块化建筑单元整体装配式的建筑体系和施工方案,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建设周期,更可以在降低建设成本的同时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和品质。目前模块化整体装配式建筑体系和建筑模块主要沿袭和采用集装箱或盒子式的结构体系。如公布号为CN106592755A,公布日为2017年4月26日的专利文献中披露了一种模块化高层整体装配式钢结构房屋结构体系,该房屋结构体系包括装配式房屋模块、基础模块、模块之间的吊钩和弯板连接件,在工厂完成整体装配式房屋模块的加工制造,在施工现场将各模块通过吊钩和弯板进行插接,然后在柱内浇筑混凝土或者焊接,完成整体结构的建造,整体房屋模块之间形成双柱结构。再如公告号为CN103510622B,公告日为2015年9月30日的专利文献中披露了一种组合式集装箱房,该组合式集装箱房包括由横向排列的主集装箱房和副集装箱房组成的第一单元模块和第二单元模块,两种单元模块水平交错排列,垂直方向叠加布置,形成组合式集装箱房结构体系。公告号为CN206859730U,公告日为2018年1月9日的专利文献中披露了一种多排多层的复式模块化集装箱建筑,该建筑包括至少两层、每层不少于三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包括四个顶角件和四个底角件,上层集装箱的底角件与下层集装箱的顶角件一一对应,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公告号为CN103993654B,公告日为2016年8月17日的专利文献中披露了一种模块化装配式钢结构房屋建筑体系,其包含装配式套间模块和连接部件,装配式套间模块在工厂进行批量统一安装,模块单元之间通过连接件进行连接和固定。以上的技术方案中都公开了类似的模块单元和连接节点,各种模块化建筑结构体系和模块单元,虽然其中模块单元的结构形式略有差异,但基本都是六面体的盒子体系。与此相对应,上述公开的各种连接节点也主要解决相邻四个、乃至八个模块单元之间在单元角部的连接。此外,公告号为CN208039482U,公告日为2018年11月2日的专利文献中披露了一种三维模块建筑结构,在建筑模块的角柱封板和侧面框架梁上开孔形成接节点,通过螺栓将上下、左右、前后相邻的建筑模块单元连接在一起。公告号为CN203834666U,公告日为2014年9月17日的专利文献中披露了一种模块建筑系统、模块建筑用连接组件,由高强螺栓、连接板、转接件、异型转接件共同组成连接组件,在建筑模块的角件上开设有螺栓孔,通过高强螺栓穿过所述螺栓孔将连接板与异型转接件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将上下层以及水平相邻的2-8个建筑模块在角部进行连接。公告号为CN204081078U,公告日为2015年1月7日的专利文献中披露了一种连接组件及模块化建筑,主要是通过一对角件连接板、中间连接板、定位件和螺栓将相邻的模块单元在角部进行连接。因此,现有的模块化整体装配式建筑体系中,上下、左右相邻的模块单元之间都有两层楼板或墙体,以及双层楼板和墙体之间不可避免的结构缝隙。这样的构造措施不仅浪费建筑材料,内部空间的气密性差,更重要的是整体结构方案以盒子体作为受力单元,由于缺少科学的结构力学模型,不能进行精确的结构受力计算,难以满足现行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因而难以大规模推广。此外,现有技术方案中,模块单元全部整体预制、整体运输的方式,导致运输、堆放、吊装和周转效率低下,还存在建筑品质和高温、隔热、隔声等物理性能差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块化整体装配式建筑体系,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该模块化整体装配式建筑体系,包括设置在基础上方的多层建筑模块单元,在最顶层的建筑模块单元上设有屋顶。所述建筑模块单元包括的建筑模块有:楼板模块、横墙模块、内纵墙模块和外纵墙模块;所述建筑模块单元包括的所有建筑模块均设有骨架、面板和填充材料;所述楼板模块的骨架由主梁和次梁构成,所述横墙模块的骨架由立柱和连接杆构成;根据建筑模块单元的功能、结构形式、施工方式和装配关系,所述建筑模块单元分为建筑模块单元A和建筑模块单元B两种;其中:所述的建筑模块单元A是由位于底部的一个楼板模块和两个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位置的横墙模块、内纵墙模块和外纵墙模块共五个建筑模块构成的五面体结构单元;建筑体系中的建筑模块单元A按照层间纵向上下对齐布置;所述建筑模块单元B是在建筑模块单元A的基础上还设有顶部的一个楼板模块,由六个建筑模块构成了六面体结构单元;建筑体系中的建筑模块单元B按照同层间隔、纵向交错的方式呈品字形布置。在相邻的建筑模块单元之间均通过连接节点连接,所述连接节点按照所连接的建筑模块不同分为连接节点A和连接节点B;所述连接节点A用于连接相邻的横墙模块与楼板模块;所述连接节点A包括主体,所述主体Z方向上,一端为连接端,与建筑模块单元内横墙模块中立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为定位端,与上下相邻层建筑模块单元内横墙模块中立柱端部的连接节点A对位;主体X向的两端均设有牛腿,所述牛腿用于连接两个相邻建筑模块单元中的同层楼板模块的主梁;主体Y向的两端均设有连接件,连接件通过连接杆与同一横墙模块中相邻立柱端部的连接节点A固定连接。进一步讲,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模块化整体装配式建筑体系,其中:所述屋顶包括屋面板模块和屋架模块;所述屋架模块的底部与顶层的建筑模块单元之间通过连接节点A连接。所述基础采用桩基或条形基础形式,所述基础的顶部固定基础梁,所述基础梁与首层建筑模块单元之间通过连接节点A连接。所述连接节点A的定位端的定位结构包括斜面、定位凹槽和定位凸块,所述的定位结构是吊装施工中相邻的两个建筑模块单元之间的定位基准。在建筑体系中由相邻建筑模块单元所形成的空间区域的外围,通过楼板模块、横墙模块、内纵墙模块和外纵墙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围合形成封闭的空间。同时,本专利技术中还提出了两种不同结构形式的模块化整体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建筑模块单元,一种结构形式是:该建筑模块单元由位于底部的一个楼板模块、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横墙模块、一个内纵墙模块和一个外纵墙模块共五个建筑模块构成的五面体结构单元;在建筑体系中,该建筑模块单元按照层间纵向上下对齐布置。另外一种结构形式是:该建筑模块单元由分别位于底部和顶部的两个楼板模块、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横墙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整体装配式建筑体系,包括设置在基础(10)上方的多层建筑模块单元,在最顶层的建筑模块单元上设有屋顶(50);所述建筑模块单元包括的建筑模块有:楼板模块(21)、横墙模块(22)、内纵墙模块(23)和外纵墙模块(24);所述建筑模块单元包括的所有建筑模块均设有骨架、面板和填充材料;所述楼板模块(21)的骨架由主梁和次梁构成,所述横墙模块(22)的骨架由立柱(221)和连接杆构成;其特征在于:/n根据建筑模块单元的功能、结构形式、施工方式和装配关系,所述建筑模块单元分为建筑模块单元A(20A)和建筑模块单元B(20B)两种;其中:/n所述的建筑模块单元A(20A)是由位于底部的一个楼板模块(21)和两个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位置的横墙模块(22)、内纵墙模块(23)和外纵墙模块(24)共五个建筑模块构成的五面体结构单元;建筑体系中的建筑模块单元A按照层间纵向上下对齐布置;/n所述建筑模块单元B(20B)是在建筑模块单元A的基础上还设有顶部的一个楼板模块(21),由六个建筑模块构成了六面体结构单元;建筑体系中的建筑模块单元B(20B)按照同层间隔、纵向交错的方式呈品字形布置;/n在相邻的建筑模块单元之间均通过连接节点连接,所述连接节点按照所连接的建筑模块不同分为连接节点A和连接节点B;所述连接节点A(30A)用于连接相邻的横墙模块(22)与楼板模块(21);/n所述连接节点A(30A)包括主体,所述主体Z方向上,一端为连接端,与建筑模块单元内横墙模块(22)中立柱(221)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为定位端,与上下相邻层建筑模块单元内横墙模块(22)中立柱(221)端部的连接节点A(30A)对位;主体X向的两端均设有牛腿(31),所述牛腿(31)用于连接两个相邻建筑模块单元中的同层楼板模块(21)的主梁;主体Y向的两端均设有连接件(32),连接件(32)通过连接杆与同一横墙模块(22)中相邻立柱(221)端部的连接节点A(30A)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整体装配式建筑体系,包括设置在基础(10)上方的多层建筑模块单元,在最顶层的建筑模块单元上设有屋顶(50);所述建筑模块单元包括的建筑模块有:楼板模块(21)、横墙模块(22)、内纵墙模块(23)和外纵墙模块(24);所述建筑模块单元包括的所有建筑模块均设有骨架、面板和填充材料;所述楼板模块(21)的骨架由主梁和次梁构成,所述横墙模块(22)的骨架由立柱(221)和连接杆构成;其特征在于:
根据建筑模块单元的功能、结构形式、施工方式和装配关系,所述建筑模块单元分为建筑模块单元A(20A)和建筑模块单元B(20B)两种;其中:
所述的建筑模块单元A(20A)是由位于底部的一个楼板模块(21)和两个分别位于左右两侧位置的横墙模块(22)、内纵墙模块(23)和外纵墙模块(24)共五个建筑模块构成的五面体结构单元;建筑体系中的建筑模块单元A按照层间纵向上下对齐布置;
所述建筑模块单元B(20B)是在建筑模块单元A的基础上还设有顶部的一个楼板模块(21),由六个建筑模块构成了六面体结构单元;建筑体系中的建筑模块单元B(20B)按照同层间隔、纵向交错的方式呈品字形布置;
在相邻的建筑模块单元之间均通过连接节点连接,所述连接节点按照所连接的建筑模块不同分为连接节点A和连接节点B;所述连接节点A(30A)用于连接相邻的横墙模块(22)与楼板模块(21);
所述连接节点A(30A)包括主体,所述主体Z方向上,一端为连接端,与建筑模块单元内横墙模块(22)中立柱(221)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为定位端,与上下相邻层建筑模块单元内横墙模块(22)中立柱(221)端部的连接节点A(30A)对位;主体X向的两端均设有牛腿(31),所述牛腿(31)用于连接两个相邻建筑模块单元中的同层楼板模块(21)的主梁;主体Y向的两端均设有连接件(32),连接件(32)通过连接杆与同一横墙模块(22)中相邻立柱(221)端部的连接节点A(30A)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整体装配式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50)包括屋面板模块(51)和屋架模块(52);所述屋架模块(52)的底部与顶层的建筑模块单元之间通过连接节点A(30A)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整体装配式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10)采用桩基或条形基础形式,所述基础(10)的顶部固定基础梁(11),所述基础梁(11)与首层建筑模块单元之间通过连接节点A(30A)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整体装配式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节点A(30A)的定位端的定位结构包括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江华
申请(专利权)人:华城天津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