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部转换装置及角部承力支座设立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262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角部转换装置及角部承力支座设立方法。包括与建筑物角部一侧相啮合的第一转换件和与建筑物角部另一侧相啮合的第二转换件;与建筑物角部两边相对的位置上,所述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内均设有孔道,以使通过孔道和建筑物角部的预留孔,固定安装于建筑物角部两侧的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位于同一受力平面内。针对建筑物角部承力支座搭建困难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角部转换装置及角部承力支座设立方法,利用固定安装于建筑物角部两侧的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实现角部承力支座的设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角部转换装置及角部承力支座设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角部转换装置及角部承力支座设立方法。
技术介绍
悬挑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爬模、造楼机等设施在施工中应用广泛,由于建筑物角部的特殊性和位置空间的局限性,受力与传力复杂,承力支座很难直接实现,且存在施工安全隐患。传统悬挑架在建筑物角部为了满足安全需要,将型钢伸入建筑物内部,材料用量大,破坏了局部结构,占用内部空间并妨碍下道工序施工;避开角部布置,又需要通过复杂的传力机构承载,受力和工艺都复杂;最后需要对洞口进行修补,容易产生裂缝与渗漏水隐患。林守忠在《建筑施工外挑架新型承力构件的开发与研究》的论文中有较详细描述。受混凝土施工的影响,成对预留的螺栓孔容易发生相对变形,造成承力构件很难安装,后期重新在建筑物角部开孔非常困难。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位论文《建筑施工外挑架新型承力构件的开发与研究》,作者:林守忠,公开日期:2015年5月,论文第17-20页,涉及角部专用构件,通过两块钢板90度交叉焊接成L型,形成角部构件端板,在其上焊接竖向加强肋和水平加强肋,形成角部构件。该专利存在以下问题:1)虽然该方案的竖向加强肋和水平加强肋的焊接构造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应力,但该角部构件作为悬挑架承力构件的一部分,L型的角部构件端板面作为角部构件的主要部件,是悬挑架承力构件整体相对于角部剪力墙的主要承力面,仍存在应力集中的问题,若构成角部构件端板的两块钢板自身结构或焊接存在问题,在使用时可能会发生形变,则构成安全隐患。2)该角部构件由钢板和加强肋焊接而成,为消除应力问题,对加强肋和钢板的尺寸设计要求较为严格,致使加工制作较为耗时,无法实现快速加工制作安装。3)且因其分体焊接组合而成的结构构造,若焊接工艺存在虚焊等情况,则会有极大的安全隐患。4)该角部构件除自身结构构造由加强肋和钢板焊接而成外,通过在角部构件端面处焊接工字钢与悬挑架主体连接,因角部构件端面是由两块钢板焊接而成的L型,且承力载荷全部集中于角部构件端面处,这将进一步加重角部构件端面的应力集中问题,存在安全隐患。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6957185U;授权公告日:2018年2月2日;公开了一种固定悬挑架型钢用连接件。该连接件包括螺杆、螺帽、阳角卡件、阴角卡件,所述阳角卡件安装在建筑阳角剪力墙外侧,所述阴角卡件安装在建筑阳角剪力墙内侧,通过所述螺杆穿过预埋于建筑阳角柱中的套管连接,采用所述螺帽固定,建筑阳角剪力墙外侧所述阳角卡件与悬挑架型钢连接。但该方案并未充分考虑到实际施工需求,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阳角卡件和阴角卡件均由钢板焊接而成,为消除焊接所带来的应力集中问题,焊接质量要求高,且尺寸设计要求高,致使加工制作较为耗时,无法实现快速加工制作安装。2)作为悬挑架主体的受力构件,该方案的主要受力部位为构成阳角件和阴角件的钢板断面与角部剪力墙的接触位置,对构成阳角件和阴角件的钢板自身形变量要求较高;3)因其组合而成的结构形式,阳角卡件和阴角卡件作为受力部件,加工制作时,质量要求高,不然会存在极大安全隐患,致使制作周期长,无法实现快速加工制作安装。专利CN201220715978.2、CN201510510391.6的构件,受混凝土施工的影响,成对预留的螺栓孔容易发生相对变形,造成承力构件很难安装,后期重新在建筑物角部开孔非常困难;专利CN201220715978.2的角部构件重近90kg,受力与传力复杂,存在施工安全隐患,不便于在角部设置。因此需要一种能够与建筑物角部配合,便于在建筑物角部设立,并能有效设置预留孔,以能够在建筑物角部搭建承力支座及包括悬挑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爬模、造楼机等在内的承力平台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建筑物角部承力支座搭建困难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角部转换装置及角部承力支座设立方法,它包括与建筑物角部一侧相啮合的第一转换件和与建筑物角部另一侧相啮合的第二转换件,利用固定安装于建筑物角部两侧的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实现角部承力支座的设立。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角部转换装置,包括与建筑物角部一侧相啮合的第一转换件和与建筑物角部另一侧相啮合的第二转换件;与建筑物角部两边相对的位置上,所述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内均设有孔道,以使通过孔道和建筑物角部的预留孔,固定安装于建筑物角部两侧的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位于同一受力平面内。可选地,与建筑物角部一边啮合的所述第一转换件内设有孔道一,与建筑物角部另一边啮合的所述第一转换件内设有孔道二,与建筑物角部一边啮合的所述第二转换件内设有孔道三,与建筑物角部另一边啮合的所述第二转换件内设有孔道四,所述第一转换件和所述第二转换件安装于建筑物角部两侧时,所述孔道一与孔道三构成的直线,与所述孔道二和孔道四构成的直线,在同一受力平面内。可选地,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穿过位于建筑物角部同一边的通道和预留孔,以使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固定安装于建筑物角部两侧。可选地,所述孔道在第一转换件或第二转换件上的位置,和第一转换件或第二转换件边缘处的距离,均在最小允许范围。可选地,所述第一转换件包括平面一、平面二和平面三,所述平面一和平面二连接于第一转换件一侧,共同与建筑物角部一侧相啮合;所述平面三位于第一转换件另一侧。可选地,所述第二转换件包括平面四、平面五和平面六,所述平面五和平面六连接于第二转换件一侧,共同与建筑物角部另一侧相啮合;所述平面四位于第二转换件另一侧。可选地,所述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内均设有相对建筑物角部互为对称的孔道。可选地,所述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相对于建筑物角部沿纵向均设有多个孔道,以通过孔道和建筑物角部的预留孔,使固定安装于建筑物角部两侧的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位于多个受力平面内。可选地,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转换件和所述第二转换件安装于建筑物角部两侧时,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过孔道一、预留孔与孔道三构成的直线,与第二连接件穿过所述孔道二、第二连接件和孔道四构成的直线,在同一受力平面内。一种角部承力支座设立方法,根据上文所述的一种角部转换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在建筑物角部留设若干预留孔,所述预留孔通过模板设置,在建筑物角部浇筑前安装模板,放入预埋套管并固定,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拆除模板形成预留孔;S2、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的选型和预制;S3、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通过连接件固定安装于建筑物角部内外侧;S4、第一转换件或第二转换件外表面固定安装承载架。3、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均与建筑物角部相啮合,当两者固定安装于建筑物角部两侧时,实现稳固连接;依靠第一转换件或第二转换件构成的悬挑架或承力支座等施工平台;它们的承力构造包括上述受力平面,第一转换件与建筑物角部相啮合的平面,以及第二转换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角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建筑物角部一侧相啮合的第一转换件和与建筑物角部另一侧相啮合的第二转换件;/n与建筑物角部两边相对的位置上,所述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内均设有孔道,以使通过孔道和建筑物角部的预留孔,固定安装于建筑物角部两侧的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位于同一受力平面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建筑物角部一侧相啮合的第一转换件和与建筑物角部另一侧相啮合的第二转换件;
与建筑物角部两边相对的位置上,所述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内均设有孔道,以使通过孔道和建筑物角部的预留孔,固定安装于建筑物角部两侧的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位于同一受力平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建筑物角部一边啮合的所述第一转换件内设有孔道一,与建筑物角部另一边啮合的所述第一转换件内设有孔道二,
与建筑物角部一边啮合的所述第二转换件内设有孔道三,与建筑物角部另一边啮合的所述第二转换件内设有孔道四,
所述第一转换件和所述第二转换件安装于建筑物角部两侧时,所述孔道一与孔道三构成的直线,与所述孔道二和孔道四构成的直线,在同一受力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穿过位于建筑物角部同一边的通道和预留孔,以使第一转换件和第二转换件固定安装于建筑物角部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孔道在第一转换件或第二转换件上的位置,和第一转换件或第二转换件边缘处的距离,均在最小允许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部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件包括平面一、平面二和平面三,所述平面一和平面二连接于第一转换件一侧,共同与建筑物角部一侧相啮合;所述平面三位于第一转换件另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守忠林子军卢健亮赵军华吕鸣光陆斌卢恒广李军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城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