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高韧低碳齿轮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8235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强高韧低碳齿轮钢。该钢材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C:0.25~0.33%,Si:0.80~1.10%,Mn:0.90~1.20%,P:≤0.03%,S:≤0.030%,Cr:1.10~1.40%,Ni:0.90~1.20%,Mo:0.20~0.50%,(Ni+Mo)≤1.65%,N:0.010~0.020%,Al:0.010~0.05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该钢采用低碳设计,确保材料芯部的强韧性,常温冲击功≥45J。通过高硅设计,显著提高钢材淬回火表面硬度,从而提高其耐磨性。另外,该发明专利技术钢种添加较高含量的Ni,提高强度的同时确保钢材的韧性。该设计钢材抗拉强度≥1500MPa,具有高强高韧高耐磨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高韧低碳齿轮钢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强高韧低碳齿轮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冶金行业

技术介绍
齿轮及齿轴是机械、车辆等重要零件,几乎所有的变速及变向传动都需要通过齿轮及齿轴。齿轮齿合传动时,齿面呈高频率的线接触,要求齿面具有高硬度,确保其耐磨性。齿轮或齿轴芯部承受交变弯曲应力易产生疲劳断裂,为了保证其疲劳,要求芯部具有高韧性。绝大部分齿轴或齿轮类零件均采用低碳设计,确保芯部韧性。同时,为了提高齿面的硬度及耐磨性,成型后进行渗碳、渗氮或碳氮共渗处理,以渗碳为主。然而,进行渗碳热处理时通常需要将零件加热至870~980℃,保温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以获得一定深度的渗碳层。渗碳温度越低,渗碳所需时间越长,能耗、成本增加。提高渗碳温度,可适当缩短渗碳时间,但材料的晶粒度粗化风险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增加,一旦晶粒发生异常长大,材料的性能将迅速恶化。申请号CN201910388858.2公开的一种高温渗碳齿轮钢及生产方法,所述钢种C:0.18-0.22%,Si:0.20-0.30%,Mn:0.75-0.85%,P:≤0.010%,S:0.010-0.025%,Cr:0.45-0.55%,Ni:0.45-0.65%,Mo:0.15-0.25%,Al:0.008-0.015%,V:0.04-0.08%,Zr:0.03-0.08%,N:0.0060-0.0080%;文中指出通常材料在后续加工时齿轮钢在950~1100℃下进行高温渗碳,保温4.5~5.5h。该专利技术为一种典型的低碳渗碳齿轮钢,低碳设计,能确成品零件保芯具有较高的韧性,表面通过渗碳提高硬度,最终确保耐磨性,但该专利技术和所有低碳齿轮钢一样,后续需要长时间的渗碳热处理,成本、能耗、排放增加。以40CrH、42CrMoH为代表的中碳钢也可用作齿轮钢。但该系列齿轮钢碳含量相对较高,在后续热处理时通常无需渗碳,靠渗氮淬回火调整表面硬度以达到设计的齿面耐磨性,相比于渗碳处理,加工流程缩短,能耗及成本大大降低。但中碳类齿轮钢由于碳含量相对较高,导致芯部韧性相对低碳渗碳齿轮钢低,缓解吸收芯部疲劳源扩展的能力较低碳渗碳齿轮钢弱,所以不利于制作长寿命齿轮或齿轴。综上,能够专利技术一种高强高韧低碳齿轮钢,既能确保齿轮芯部强度韧性,采用渗氮处理等低能耗的热处理方式也能满足齿轮表面硬度及耐磨性要求,显得意义重大。这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高强高韧低碳齿轮钢及其制备方法,既能确保齿轮芯部强度韧性,采用渗氮处理等低能耗的热处理方式也能满足齿轮表面硬度及耐磨性要求。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强高韧低碳齿轮钢,该钢材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C:0.25~0.33%,Si:0.80~1.10%,Mn:0.90~1.20%,P:≤0.03%,S:≤0.030%,Cr:1.10~1.40%,Ni:0.90~1.20%,Mo:0.20~0.50%,(Ni+Mo):≤1.65%,N:0.0100~0.0200%,Al:0.010~0.05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专利技术钢材力学性能满足:抗拉强度≥1500MPa,常温冲击功≥45J。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强高韧低碳齿轮钢,为了实现齿轮后续热处理时免去渗碳,降低加工成本、降耗减排,必须提高材料调质后的表面耐磨性。为此,在该钢材中添加了较高含量的Si,Si可以提高钢材显著提高该钢回火硬度,从而提高齿面耐磨性,因为齿轮最终热处理通常为回火处理,回火后若表面硬度显著降低,则齿轮的耐磨性则会显著降低。为了提高材料的强度,需要添加Ni、Mn、Cr、Mo等一种或多种合金元素,且为了提高芯部硬度,适当提高能提高材料韧性的Ni的含量,但Ni、Mo都属于贵重合金,为了控制生产成本,需控制Ni、Mo等贵重合金的添加总量,本专利技术中原则上(Ni+Mo)≤1.65%。不同的元素对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等贡献不同,所以设计一组合适的化学成分能保证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冲击韧性,又能保证淬回火后表面的耐磨性显得尤为重要。本专利技术钢材的各元素设计原理、设计思路如下:C:0.25~0.33%。C是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元素之一。C是用于控制强度最有效、经济的元素。C是本专利技术钢种的关键元素,为了提高材料的韧性,采取低碳设计。C含量设定范围为0.25~0.33%。Si:0.80~1.10%。Si也是本专利技术最关键的元素之一。Si能提高该钢回火后的表面硬度,从而提高齿轮耐磨性,让低碳齿轮后续低能耗的热处理替代高能耗的渗碳热处理成为可能。Si在炼钢时也作为脱氧元素,在钢中有较强的固溶强化作用,能够显著地提高铁素体强度。Si易氧化,传统的热处理方式容易因Si导致材料晶界氧化,但随着生产技术及装备的进步,保护气氛热处理成为常规工艺,能很好地控制高硅齿轮钢的晶界氧化。本专利技术钢材Si含量设定范围为0.80~1.10%。Mn:0.90~1.20%。Mn作为脱氧剂作用的元素,通过固溶强化提高钢材的强度,添加一定量的Mn对确保材料的力学性能非常重要。此外Mn和钢中的S结合形成塑性良好的硫化物,使胀断性提高。另一方面Mn较易偏析,对钢的过热敏感,Mn含量过高,易生成贝氏体组织。本专利技术中的钢材Mn含量范围设定为0.90~1.20%。P:≤0.030%。除了某些特殊用途的钢种,一般钢种P通常作为有害残余元素存在于钢中。P含量偏高会恶化钢材性能。本专利技术钢材P含量设定范围为≤0.030%。S:≤0.030%。S是易切削元素。与钢中的Mn形成MnS或者含MnS的复合夹杂物,从而提高材料切削加工性能,降低切削成本。含硫夹杂物通常熔点较低,S含量过高,材料会发生热脆效应及增加脱碳的倾向。所以视加工需要可适当添加一定含量的S。其含量设定范围为≤0.030%。为了满足材料设计强度、冲击等性能,钢材又添加如下主要合金元素。Cr:1.10~1.40%。Cr元素增加淬透性,可细化珠光体的片层间距,有利于提高细片状珠光体组织的形成比例及显微组织的均匀性,从而有效提高材料的强度及疲劳等性能。本专利技术中的钢材Cr含量设定范围为1.10~1.40%。Ni:0.90~1.20%。Ni在该专利技术钢材中提高强度及冲击韧性的作用。相比于其他合金元素,添加Ni提高强度的同时,对确保冲击韧性是最有利,所以该钢添加较高含量的Ni。本专利技术中的钢材Ni含量设定范围为0.90~1.20%。Mo:0.20~0.50%。Mo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Mo可显著提高钢材强度及硬度,并且十分有提高钢材软化温度。本专利技术中的钢材Mo含量设定范围为0.20~0.50%。(Ni+Mo):≤1.65%。Ni、Mo都属于贵重合金,为了控制生产成本,需控制Ni、Mo等贵重合金的添加总量,本专利技术中原则上(Ni+Mo)≤1.65%。本专利技术实质上是一种低碳的硅铬锰镍钼钢。为了提高芯部韧性及表面淬火硬度,设计成分时也可作合金元素的组合调配,比如添加适当量的Cu、B一种或多种元素,或者调整C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高韧低碳齿轮钢,其特征在于:该钢材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C:0.25~0.33%,Si:0.80~1.10%,Mn:0.90~1.20%,P:≤0.03%,S:≤0.030%,Cr:1.10~1.40%,Ni:0.90~1.20%,Mo:0.20~0.50%,(Ni+Mo):≤1.65%,N:0.0100~0.0200%,Al:0.010~0.05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高韧低碳齿轮钢,其特征在于:该钢材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为C:0.25~0.33%,Si:0.80~1.10%,Mn:0.90~1.20%,P:≤0.03%,S:≤0.030%,Cr:1.10~1.40%,Ni:0.90~1.20%,Mo:0.20~0.50%,(Ni+Mo):≤1.65%,N:0.0100~0.0200%,Al:0.010~0.05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高韧低碳齿轮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钢的抗拉强度≥1500MPa,常温冲击功(AKv)≥45J。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高韧低碳齿轮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钢通过锻后缓冷,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


4.一种高强高韧低碳齿轮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铁陶佳伟陈斌张魁王海华许晓红白云黄镇吴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