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力轴承装置及具有其的船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8229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推力轴承装置及具有其的船舶。推力轴承装置用于船舶,推力轴承装置包括推力轴承主体和减振机架;推力轴承主体包括壳体和穿设在壳体上的推力轴,推力轴用于连接至船舶的螺旋桨;减振机架包括第一机架、第二机架,以及减振部件,第一机架连接至壳体,第二机架用于连接船舶,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间隔开,减振部件填充在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之间的间隔内。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推力轴承装置,减振机架上设置有减振部件,当船舶的轴系将振动通过推力轴和壳体,传递至第一机架时,由于减振部件隔离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因此减振部件可以有效衰减振动,进而减小传递至船舶的基座的振动,进而可以有效减小船舶的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推力轴承装置及具有其的船舶
本技术涉及船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推力轴承装置及具有其的船舶。
技术介绍
现有的船舶动力系统通过船舶主机产生扭矩与转速,然后经过轴系设备将扭矩与转速传递给尾轴螺旋桨,以驱动螺旋桨转动。螺旋桨的转动产生的推力通过轴系传递给船用推力轴承装置的推力轴,然后传递至船体基座,以推动船体运动。由于螺旋桨在流场内旋转会产生各项脉动力,进而引起上述轴系振动。该振动通过推力轴承装置传递至船体,进而增大船舶的振动噪音。为此,本技术提供的推力轴承装置及具有其的船舶,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推力轴承装置,推力轴承装置用于船舶,推力轴承装置包括:推力轴承主体,推力轴承主体包括壳体和穿设在壳体上的推力轴,推力轴用于连接至船舶的螺旋桨;减振机架,减振机架包括第一机架、第二机架,以及减振部件,第一机架连接至壳体,第二机架用于连接船舶,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间隔开,减振部件填充在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之间的间隔内。根据本技术的推力轴承装置,减振机架上设置有减振部件,当船舶的轴系将振动通过推力轴和壳体,传递至第一机架时,由于减振部件隔离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因此减振部件可以有效衰减振动,进而减小传递至船舶的基座的振动,进而可以有效减小船舶的噪声。可选地,间隔包括在推力轴的轴线方向上位于第一机架的两侧的第一间隔,减振部件包括位于第一间隔内的第一减振部件。可选地,间隔包括在推力轴的与推力轴承主体的高度方向平行的第一径向方向上位于第一机架的侧方的第二间隔,减振部件包括位于第二间隔内的第二减振部件。可选地,间隔包括在推力轴的与推力轴承主体的高度方向垂直的第二径向方向上位于第一机架的侧方的第三间隔,减振部件包括位于第三间隔内的第三减振部件。可选地,减振部件的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可选地,壳体设置有安装面,安装面与推力轴的与推力轴承主体的高度方向平行的第一径向方向垂直,安装面用于连接第一机架,在第一径向方向上,安装面不高于推力轴的轴心。可选地,壳体设置有安装机脚,安装机脚的下表面构造为安装面,在第一径向方向上,推力轴的轴心和安装机脚的上表面平齐。可选地,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中的一个设置有通孔,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中的另一个设置有螺纹孔,推力轴承装置还包括螺栓,螺栓穿出通孔后连接至螺纹孔,减振部件还包括填充在通孔的内表面和螺栓之间的间隙的第四减振部件。可选地,推力轴承主体还包括承推盘和至少两个圆周设置的可倾瓦推力块,承推盘和可倾瓦推力块均位于壳体内,承推盘和可倾瓦推力块构成的圆周结构均套设在推力轴的外周,在推力轴的轴线方向上,承推盘的一端贴合壳体,承推盘的另一端连接可倾瓦推力块,可倾瓦推力块的远离承推盘的一端贴合推力轴的部分。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船舶,船舶包括前述的推力轴承装置。根据本技术的船舶,船舶包括前述的推力轴承装置,减振机架上设置有减振部件,当船舶的轴系将振动通过推力轴和壳体,传递至第一机架时,由于减振部件隔离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因此减振部件可以有效衰减振动,进而减小传递至船舶的基座的振动,进而可以有效减小船舶的噪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推力轴承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图1的右侧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1的减振机架的正视图;图5为图4的减振机架的俯视图;图6为图4的A-A处剖视示意图;以及图7为图5的B-B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10:推力轴承主体111:壳体112:上壳体113:下壳体114:推力轴115:径向滑动轴承116:承推盘117:可倾瓦推力块118:密封盖组件119:透气帽120:减振机架121:第一机架122:第二机架123:减振部件124:第一减振部件125:第二减振部件126:第三减振部件127:第四减振部件130:安装面131:底板132:顶板133:竖板134:第一凸起135:第二凸起136:第一螺栓137:第二螺栓138:第三螺栓139:安装机脚140:销钉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应予以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技术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推力轴承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推力轴承装置包括推力轴承主体110和减振机架120。推力轴承主体110通过减振机架120连接至船舶的基座。推力轴承主体110的推力轴114用于连接船舶的螺旋桨,以承载螺旋桨对船舶的推力。如图1、图4至图7所示,减振机架120包括第一机架121、第二机架122与减振部件123。第一机架121用于连接后文的下壳体113。第二机架122用于连接至船舶的基座。第一机架121和第二机架122间隔开。减振部件123可以是高分子聚合物制成,例如由PUR(Polyurethane聚氨酯)阻尼材料制成。减振部件123可以填充在第一机架121和第二机架122之间的间隔内。这样,减振部件123可以衰减由第一机架121传递至船舶的基座的振动。优选地,如图4和图7所示,第二机架122包括底板131、两个顶板132,以及两个竖板133。底板131上设置有多个安装通孔。底板131通过安装通孔和安装螺栓连接至船舶的基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推力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轴承装置用于船舶,所述推力轴承装置包括:/n推力轴承主体,所述推力轴承主体包括壳体和穿设在所述壳体上的推力轴,所述推力轴用于连接至所述船舶的螺旋桨;/n减振机架,所述减振机架包括第一机架、第二机架,以及减振部件,所述第一机架连接至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机架用于连接所述船舶,所述第一机架和所述第二机架间隔开,所述减振部件填充在所述第一机架和所述第二机架之间的间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723 CN 20201071947131.一种推力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轴承装置用于船舶,所述推力轴承装置包括:
推力轴承主体,所述推力轴承主体包括壳体和穿设在所述壳体上的推力轴,所述推力轴用于连接至所述船舶的螺旋桨;
减振机架,所述减振机架包括第一机架、第二机架,以及减振部件,所述第一机架连接至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机架用于连接所述船舶,所述第一机架和所述第二机架间隔开,所述减振部件填充在所述第一机架和所述第二机架之间的间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力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包括在所述推力轴的轴线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机架的两侧的第一间隔,所述减振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间隔内的第一减振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力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包括在所述推力轴的与所述推力轴承主体的高度方向平行的第一径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机架的侧方的第二间隔,所述减振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间隔内的第二减振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力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包括在所述推力轴的与所述推力轴承主体的高度方向垂直的第二径向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机架的侧方的第三间隔,所述减振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三间隔内的第三减振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推力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部件的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岳峰程晓明何柳姚利锋丁蓉陈昌尾俞翔栋田江陈志强黄新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