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2282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平衡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第一车体包括第一上壳、第一下壳和第一踏板,第二车体包括第二上壳、第二下壳和第二踏板;第二车体还包括中壳,所述中壳设置在第二上壳和第二下壳之间;所述第一踏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壳上;所述第二踏板设置在第二上壳上或所述第二踏板设置在所述中壳上。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第二踏板安装灵活,与中壳连接更紧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衡车
本技术涉及平衡车
,尤其涉及一种平衡车。
技术介绍
电动平衡车,其运作原理主要是建立在一种被称为“动态稳定”的基本原理上,利用车体内部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来检测车体姿态的变化,并利用伺服控制系统,驱动电机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持系统的平衡。是现代人用来作为代步工具、休闲娱乐的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的产物。电动平衡车主要包括独轮和两轮两种类型,其中,双轮平衡车的安全系数较高,更适合代步出行。而一般的双轮平衡车采用左右两侧车体的结构,两个车体上均设有踏板供人踩踏,踏板的安装对于整个平衡车的使用和控制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衡车,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安装更合理,使用感受和控制效果良好。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平衡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第一车体包括第一上壳、第一下壳和第一踏板,第二车体包括第二上壳、第二下壳和第二踏板;第二车体还包括中壳,所述中壳设置在第二上壳和第二下壳之间;所述第一踏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壳上;所述第二踏板设置在第二上壳上或所述第二踏板设置在所述中壳上。优选地,所述第二上壳上设置第二踏板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踏板通过所述第二踏板第一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壳上;所述第一上壳上设置第一踏板安装孔,所述第一踏板通过所述第一踏板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壳上;对应所述第二踏板第一安装孔位置,所述中壳上设置第二踏板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踏板通过所述第二踏板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踏板第二安装孔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上壳上。优选地,所述第二上壳上设置通孔,所述第二踏板穿过所述通孔直接设置在所述中壳上。优选地,所述中壳上设置第二踏板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踏板穿过所述通孔并通过所述第二踏板第二安装孔活动连接在所述中壳上。优选地,所述第二踏板包括活动连接固定柱;所述活动连接固定柱与所述第二踏板第一安装孔配合,使得所述第二踏板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上壳上;或所述活动连接固定柱与所述第二踏板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踏板第二安装孔配合,使得所述第二踏板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上壳上;或所述活动连接固定柱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第二踏板第二安装孔配合,使得所述第二踏板活动连接在所述中壳上。优选地,所述第一踏板的结构如下:一体踏板,或包括踏皮和踏垫组成;所述第二踏板的结构如下:一体踏板,或包括踏皮和踏垫组成。优选地,所述第二踏板包括第二触点,所述中壳上设置第二触点贯穿孔;所述第二踏板设置在第二上壳上时,所述第二上壳上设置触点孔,所述第二触点贯穿孔与所述触点孔、以及所述第二触点相对应;所述第二踏板设置在中壳上时,所述第二触点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触点相对应;所述第二触点贯穿孔中设置弹簧,使得所述第二踏板可以回弹。优选地,第一车体还包括第一光电开关,所述第一光电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壳上,位于所述第一踏板下方;所述第一踏板包括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光电开关的位置相对应;和/或第二车体还包括第二光电开关,当第二踏板设置在第二上壳上,所述第二光电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壳上,位于所述第二踏板下方;所述第二踏板包括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光电开关的位置相对应。优选地,第二车体还包括第二光电开关,所述第二光电开关设置在中壳上,当第二踏板设置在中壳上时,第二光电开关位于所述第二踏板下方,所述第二踏板包括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光电开关的位置相对应;当第二踏板设置在第二上壳上时,第二上壳上设有触点孔,所述第二踏板包括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触点孔的与所述第二光电开关对应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上壳上设有第一活动安装孔,所述第一活动安装孔中设置弹簧,使得所述第一踏板可以回弹;当第二光电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壳上时,所述第二上壳上设有第二活动安装孔,所述第二活动安装孔中设置弹簧,使得所述第二踏板可以回弹;当第二踏板设置在中壳上且第二光电开关设置在所述中壳上时,所述中壳上设有第二活动安装孔,所述第二活动安装孔中设置弹簧,使得所述第二踏板可以回弹。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平衡车将第一踏板设置在第一上壳上,方便第一踏板安装,也方便第一踏板与第一车体内的部件互动关联;将第二踏板设置在第二上壳,安装较为方便,也可以通过中壳加强第二踏板的安装稳定性;将第二踏板设置在中壳上,使第二踏板与第二车体内的部件更为接近,更方便控制,踩踏感应也更灵敏,有利于提高平衡车的整体安全系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平衡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显示了第二踏板设置在中壳上的实施方式,还显示了第二光电开关设置在中壳下方的第二控制板上的实施方式;图2为图1中实施例的平衡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平衡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第二踏板设置在第二上壳上的实施方式,还显示了第二光电开关设置在中壳下方的第二控制板上的实施方式;图4为图3中实施例的平衡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平衡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第一光电开关设置在第一上壳上的实施方式,还显示了第二光电开关设置在中壳上的实施方式;图6为图5中实施例的平衡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平衡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第一光电开关设置在第一上壳上的实施方式,还显示了第二光电开关设置在第二上壳上的实施方式;图8为图7中实施例的平衡车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中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6中实施例的中壳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二上壳的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第二踏板设置在第二上壳上的实施方式;图12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二上壳的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第二踏板设置在中壳上时第二上壳的结构;图1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第二上壳的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第二光电开关设置在第二上壳上时第二上壳的结构;图14为图13中实施例的第二上壳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上壳的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第一光电开关设置在第一上壳上时第一上壳的结构;图1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中壳的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第二光电开关设置在中壳上时中壳的结构;图17为图16中实施例的中壳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车体;2、第二车体;3、转动机构;4、第一控制板;5、第二控制板;6、第一踏板;61、第一活动柱;62、第一触点;7、第二踏板;71、活动连接固定柱;72、第二触点;10、第一上壳;101、第一踏板安装孔;102、第一活动安装孔;103、第一触点贯穿孔;20、第一下壳;30、第二上壳;301、第二踏板第一安装孔;302、通孔;303、触点孔;304、第二活动安装孔;40、第二下壳;50、中壳;501、第二踏板第二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衡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第一车体包括第一上壳、第一下壳和第一踏板,第二车体包括第二上壳、第二下壳和第二踏板;/n其特征在于:第二车体还包括中壳,所述中壳设置在第二上壳和第二下壳之间;所述第一踏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壳上;所述第二踏板设置在第二上壳上或所述第二踏板设置在所述中壳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衡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第一车体包括第一上壳、第一下壳和第一踏板,第二车体包括第二上壳、第二下壳和第二踏板;
其特征在于:第二车体还包括中壳,所述中壳设置在第二上壳和第二下壳之间;所述第一踏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壳上;所述第二踏板设置在第二上壳上或所述第二踏板设置在所述中壳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壳上设置第二踏板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踏板通过所述第二踏板第一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二上壳上;
所述第一上壳上设置第一踏板安装孔,所述第一踏板通过所述第一踏板安装孔设置在所述第一上壳上;对应所述第二踏板第一安装孔位置,所述中壳上设置第二踏板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踏板通过所述第二踏板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踏板第二安装孔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上壳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壳上设置通孔,所述第二踏板穿过所述通孔直接设置在所述中壳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上设置第二踏板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踏板穿过所述通孔并通过所述第二踏板第二安装孔活动连接在所述中壳上。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踏板包括活动连接固定柱;
所述活动连接固定柱与第二踏板第一安装孔配合,使得所述第二踏板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上壳上;或
所述活动连接固定柱与第二踏板第一安装孔和第二踏板第二安装孔配合,使得所述第二踏板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上壳上;或
所述活动连接固定柱穿过通孔并与第二踏板第二安装孔配合,使得所述第二踏板活动连接在所述中壳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的结构如下:一体踏板,或包括踏皮和踏垫组成;所述第二踏板的结构如下:一体踏板,或包括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传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阿尔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