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运动鞋鞋底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减震运动鞋鞋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合物二元醇70~84份、聚乙撑亚胺13~17份、羟基封端聚甲基硅油3.5~4.5份、1,4‑环己二醇7~10份、异氰酸酯12~18份、纳米硼化硅2~2.8份、玻璃纤维5~7份、纳米氧化锌0.8~1.2份、热稳定剂3~5份、发泡剂1.6~2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减震运动鞋鞋底通过精选原料组成,并优化各原料含量,既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制得的减震运动鞋鞋底回弹率高,且受压后回弹率依然很高,回弹性能优异,且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高,综合力学性能好,是一种优异的减震材料,且密度低,具有超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运动鞋鞋底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发泡鞋底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减震运动鞋鞋底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制鞋业的迅速发展,鞋底材料的品种日益多样化。传统制鞋业中占主体地位的聚氯乙烯和橡胶实心鞋底已逐渐被新兴的橡塑并用发泡鞋所取代。发泡鞋底的主体材料一般有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聚氨酯(PU)、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等。其中,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是常用的鞋底材料,具有诸多优点:密度低,质地柔软,穿着舒适轻便;尺寸稳定性好,储存寿命长;优异的减震、防滑性能;较好的耐温性能;良好的耐化学品性能等等。但是,目前所使用的聚氨酯发泡材料还存在以下问题:1、经发泡后,其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差;2、回弹性较差,尤其是受压后回弹率低,容易出现永久变形;3、无法兼顾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以及受压后回弹率等综合性能,且不具有良好的轻便性,减震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运动鞋鞋底及其制备方法,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减震运动鞋鞋底通过精选原料组成,并优化各原料含量,选择了适当配比的聚合物二元醇、聚乙撑亚胺、羟基封端聚甲基硅油、1,4-环己二醇、异氰酸酯、纳米硼化硅、玻璃纤维、纳米氧化锌、热稳定剂、发泡剂,既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制得的减震运动鞋鞋底回弹率高,且受压后回弹率依然很高,回弹性能优异,且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高,综合力学性能好,是一种优异的减震材料,且密度低,具有超轻性。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震运动鞋鞋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合物二元醇70~84份、聚乙撑亚胺13~17份、羟基封端聚甲基硅油3.5~4.5份、1,4-环己二醇7~10份、异氰酸酯12~18份、纳米硼化硅2~2.8份、玻璃纤维5~7份、纳米氧化锌0.8~1.2份、热稳定剂3~5份、发泡剂1.6~2份。本专利技术的减震运动鞋鞋底通过精选原料组成,并优化各原料含量,选择了适当配比的聚合物二元醇、聚乙撑亚胺、羟基封端聚甲基硅油、1,4-环己二醇、异氰酸酯、纳米硼化硅、玻璃纤维、纳米氧化锌、热稳定剂、发泡剂,既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制得的减震运动鞋鞋底回弹率高,且受压后回弹率依然很高,回弹性能优异,且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高,综合力学性能好,是一种优异的减震材料,且密度低,具有超轻性。优选的,所述减震运动鞋鞋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合物二元醇77份、聚乙撑亚胺15份、羟基封端聚甲基硅油4份、1,4-环己二醇8.5份、异氰酸酯15份、纳米硼化硅2.4份、玻璃纤维6份、纳米氧化锌1份、热稳定剂4份、发泡剂1.8份。优选的,所述聚合物二元醇为聚碳酸酯二醇和聚醚型的聚四氢呋喃二醇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聚碳酸酯二醇和聚醚型的聚四氢呋喃二醇的质量之比为1:1.34~1.44。优选的,所述异氰酸酯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3-三氟甲基苯异氰酸酯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3-三氟甲基苯异氰酸酯的质量之比为1:0.24~0.28。优选的,所述热稳定剂为热稳定剂9017A-1。优选的,所述发泡剂为AC发泡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所述的减震运动鞋鞋底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按重量份分别称取聚合物二元醇、聚乙撑亚胺、羟基封端聚甲基硅油、1,4-环己二醇、异氰酸酯、纳米硼化硅、玻璃纤维、纳米氧化锌、热稳定剂、发泡剂;2)将步骤1)所称取的各原料送入挤塑机进行熔融共混,并通过挤塑发泡工艺制得所述的减震运动鞋鞋底。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减震运动鞋鞋底通过精选原料组成,并优化各原料含量,选择了适当配比的聚合物二元醇、聚乙撑亚胺、羟基封端聚甲基硅油、1,4-环己二醇、异氰酸酯、纳米硼化硅、玻璃纤维、纳米氧化锌、热稳定剂、发泡剂,既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使制得的减震运动鞋鞋底回弹率高,且受压后回弹率依然很高,回弹性能优异,且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高,综合力学性能好,是一种优异的减震材料,且密度低,具有超轻性。本专利技术的减震运动鞋鞋底的原料中,添加了适当比例的聚合物二元醇、聚乙撑亚胺、羟基封端聚甲基硅油、1,4-环己二醇、异氰酸酯、纳米硼化硅、玻璃纤维、纳米氧化锌、热稳定剂、发泡剂,通过聚合反应,形成大分子交联网络,且其发泡效果好,各组分相互配合,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使本专利技术的减震运动鞋鞋底回弹率高,且受压后回弹率依然很高,回弹性能优异,且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高,综合力学性能好,是一种优异的减震材料,且密度低,具有超轻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下述实施例中所述试验方法或测试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从常规商业途径获得,或以常规方法制备。实施例1:一种减震运动鞋鞋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合物二元醇70~84份、聚乙撑亚胺13~17份、羟基封端聚甲基硅油3.5~4.5份、1,4-环己二醇7~10份、异氰酸酯12~18份、纳米硼化硅2~2.8份、玻璃纤维5~7份、纳米氧化锌0.8~1.2份、热稳定剂3~5份、发泡剂1.6~2份。优选的,所述减震运动鞋鞋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合物二元醇77份、聚乙撑亚胺15份、羟基封端聚甲基硅油4份、1,4-环己二醇8.5份、异氰酸酯15份、纳米硼化硅2.4份、玻璃纤维6份、纳米氧化锌1份、热稳定剂4份、发泡剂1.8份。优选的,所述聚合物二元醇为聚碳酸酯二醇和聚醚型的聚四氢呋喃二醇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聚碳酸酯二醇和聚醚型的聚四氢呋喃二醇的质量之比为1:1.34~1.44。优选的,所述异氰酸酯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3-三氟甲基苯异氰酸酯的混合物。优选的,所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3-三氟甲基苯异氰酸酯的质量之比为1:0.24~0.28。优选的,所述热稳定剂为热稳定剂9017A-1。优选的,所述发泡剂为AC发泡剂。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所述的减震运动鞋鞋底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按重量份分别称取聚合物二元醇、聚乙撑亚胺、羟基封端聚甲基硅油、1,4-环己二醇、异氰酸酯、纳米硼化硅、玻璃纤维、纳米氧化锌、热稳定剂、发泡剂;2)将步骤1)所称取的各原料送入挤塑机进行熔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n聚合物二元醇70~84份、/n聚乙撑亚胺13~17份、/n羟基封端聚甲基硅油3.5~4.5份、/n1,4-环己二醇7~10份、/n异氰酸酯12~18份、/n纳米硼化硅2~2.8份、/n玻璃纤维5~7份、/n纳米氧化锌0.8~1.2份、/n热稳定剂3~5份、/n发泡剂1.6~2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合物二元醇70~84份、
聚乙撑亚胺13~17份、
羟基封端聚甲基硅油3.5~4.5份、
1,4-环己二醇7~10份、
异氰酸酯12~18份、
纳米硼化硅2~2.8份、
玻璃纤维5~7份、
纳米氧化锌0.8~1.2份、
热稳定剂3~5份、
发泡剂1.6~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运动鞋鞋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聚合物二元醇77份、
聚乙撑亚胺15份、
羟基封端聚甲基硅油4份、
1,4-环己二醇8.5份、
异氰酸酯15份、
纳米硼化硅2.4份、
玻璃纤维6份、
纳米氧化锌1份、
热稳定剂4份、
发泡剂1.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运动鞋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二元醇为聚碳酸酯二醇和聚醚型的聚四氢呋喃二醇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运动鞋鞋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世沛,邓福高,黄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美明达鞋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