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路板生产用隧道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82116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11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线路板生产用隧道炉,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输送装置和烘烤装置,所述壳体左侧开设有进料口、右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烘烤装置包括蒸汽加热装置和电加热装置,所述壳体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分为低温区、烘干区、高温区、烘干区、低温区,所述高温区的温度大于所述烘干区,所述烘干区的温度大于所述低温区;所述蒸汽加热装置安装在所述高温区内,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低温区的第一电加热装置、设置在烘干区内的第二电加热装置以及安装在壳体上的控制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除湿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线路板烘干稳定,烘干效果好、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路板生产用隧道炉
本技术涉及线路板烘干设备
,尤其是一种线路板生产用隧道炉。
技术介绍
印刷线路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其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烘烤达到干燥的目的,而印刷线路板的烘烤大多都是通过隧道炉进行的;在线路板的干燥中先通过紫外线半固化装置对其上的油墨进行半固化,然后通过隧道炉的烘干干燥达到完全固化的目的。现有的隧道炉一般是将待烘干的线路板放置到隧道炉内的输送装置上进行输送,然后通过隧道炉内的加热单元进行烘干,达到对线路板上的文字油墨进行固化的目的;现有采用恒温的烘干方式,线路板油墨内部不能保证完全固化,影响固化效果,固化时间较长影响工作效率,对烘干温度的调节不够精准;同时隧道炉内的水汽无法排出影响线路板的烘干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路板生产用隧道炉,烘干稳定,烘干效果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线路板生产用隧道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输送装置和烘烤装置,所述壳体左侧开设有进料口、右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烘烤装置包括蒸汽加热装置和电加热装置,所述壳体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分为低温区、烘干区、高温区、烘干区、低温区,所述高温区的温度大于所述烘干区,所述烘干区的温度大于所述低温区;所述蒸汽加热装置安装在所述高温区内,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低温区的第一电加热装置、设置在烘干区内的第二电加热装置以及安装在壳体上的控制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包括风机、回风管以及用于吸收水分的除湿件,所述风机固定安装在壳体外部,所述除湿件固定在壳体内部且位于风机正下端,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除湿孔,所述风机的输入端与除湿孔连通,所述除湿件从壳体内部盖住所述除湿孔,所述除湿件可供气体穿过,所述回风管的一端固定在风机的输出端上、其另一端穿入壳体内部与壳体内部连通。优选为:所述第一电加热装置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石墨加热板、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加热电极和第二加热电极,所述石墨加热板和第一温度传感器均固定在壳体上且位于输送装置上端,所述第一加热电极和第二加热电极均固定在所述石墨加热板上,所述第二加热电极的加热功率大于第一加热电极的加热功率,所述第二加热电极设置在靠近壳体中心方向,以左侧的第一电加热装置为例:所述第一加热电极设置在靠近进料口的一端,所述第一加热电极位于进料口与第二加热电极之间;所述第一加热电极与第二加热电极之间还设置有传热块。优选为:所述第二电加热装置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石墨固定架和石墨加热棒,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固定在石墨固定架上,所述石墨固定架与第一输送辊位于同一高度且位于两个第一输送辊之间,所述石墨固定架的前后两端固定在壳体上,所述石墨加热棒为多根且相互平行安装在石墨固定架上,所述石墨加热棒沿第一输送带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石墨加热棒上设置有锯齿,所述石墨加热棒上的锯齿密度从输送带中心延第一输送辊方向逐渐变小。优选为:所述蒸汽加热装置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蒸汽发生器、回形进气管和气泵,所述蒸汽发生器和气泵均固定在壳体外部,所述回形进气管的两端均穿过壳体与蒸汽发生器和气泵连接,所述回形进气管靠近输送装置的一端设置有弯折部,所述回形进气管的弯折部上在靠近输送装置的一端开设有出气孔。优选为:所述除湿件包括带有内腔的除湿箱,所述除湿箱的内腔与除湿孔连通,该除湿箱上均匀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除湿箱内设置有金属滤网层和粘接在金属滤网层外表面的网状吸水树脂层,所述金属滤网层从除湿孔下端盖住所述除湿孔,所述网状吸水树脂层与除湿箱之间填充有硅酸铝棉。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将壳体内部分为低温区、烘干区和高温区并在每个区域提供不同的烘干温度,在线路板进入壳体内后,采用逐渐升温然后逐渐降温的方式对线路板进行烘干,烘干效果好,较之前的恒温烘干的方式不同,采用温度变化烘干的方式,可保证油墨内的溶剂完全挥发,保证油墨从内部开始逐渐固化,避免直接烘干导致油墨外部固化内部溶剂无法挥发导致油墨无法完全固化的现象,同时固化效率提高,从之前的两个小时以上的固化时间,现只需四十到五十分钟即可完成对油墨的完全固化,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同时,该方式可保证在线路板出料时保持较低的温度,避免与外界温差过大导致油墨不稳定的现象,保证线路板烘干的稳定性。(2)通过除湿组件的设置,风机带动壳体内热空气流动,热空气经过除湿件的吸湿去除水分过后经过除湿孔和风机、从回风管重新输入到壳体内部;对壳体内部空气中的水汽进行去除,降低壳体内的湿度,保证线路板的烘干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电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电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蒸汽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例为:1、壳体,2、进料口,3、出料口,4、输送装置,5、第一电加热装置,51、石墨加热板,52、第一温度传感器,53、第一加热电极,54、第二加热电极,55、传热块,6、第二电加热装置,61、第二温度传感器,62、石墨加热棒,63、石墨固定架,7、蒸汽加热装置,71、蒸汽发生器,72、回形进气管,73、气泵,74、出气孔,75、第三温度传感器,8、除湿装置,81、风机,82、回风管,83、除湿孔,84、除湿箱,85、金属滤网层,86、网状吸水树脂层,87、硅酸铝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线路板生产用隧道炉,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输送装置4和烘烤装置,所述壳体左侧开设有进料口2、右侧开设有出料口3;在本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烘烤装置包括蒸汽加热装置7和电加热装置,所述壳体1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分为低温区101、烘干区102、高温区103、烘干区102、低温区101,所述高温区103的温度大于所述烘干区102,所述烘干区102的温度大于所述低温区101;所述蒸汽加热装置7安装在所述高温区103内,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低温区101的第一电加热装置5、设置在烘干区102内的第二电加热装置6以及安装在壳体1上的控制器9;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有除湿装置8,所述除湿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路板生产用隧道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输送装置和烘烤装置,所述壳体左侧开设有进料口、右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烘烤装置包括蒸汽加热装置和电加热装置,所述壳体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分为低温区、烘干区、高温区、烘干区、低温区,所述高温区的温度大于所述烘干区,所述烘干区的温度大于所述低温区;所述蒸汽加热装置安装在所述高温区内,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低温区的第一电加热装置、设置在烘干区内的第二电加热装置以及安装在壳体上的控制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包括风机、回风管以及用于吸收水分的除湿件,所述风机固定安装在壳体外部,所述除湿件固定在壳体内部且位于风机正下端,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除湿孔,所述风机的输入端与除湿孔连通,所述除湿件从壳体内部盖住所述除湿孔,所述除湿件可供气体穿过,所述回风管的一端固定在风机的输出端上、其另一端穿入壳体内部与壳体内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路板生产用隧道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输送装置和烘烤装置,所述壳体左侧开设有进料口、右侧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烘烤装置包括蒸汽加热装置和电加热装置,所述壳体内部从左至右依次分为低温区、烘干区、高温区、烘干区、低温区,所述高温区的温度大于所述烘干区,所述烘干区的温度大于所述低温区;所述蒸汽加热装置安装在所述高温区内,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低温区的第一电加热装置、设置在烘干区内的第二电加热装置以及安装在壳体上的控制器;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除湿装置,所述除湿装置包括风机、回风管以及用于吸收水分的除湿件,所述风机固定安装在壳体外部,所述除湿件固定在壳体内部且位于风机正下端,所述壳体上开设有除湿孔,所述风机的输入端与除湿孔连通,所述除湿件从壳体内部盖住所述除湿孔,所述除湿件可供气体穿过,所述回风管的一端固定在风机的输出端上、其另一端穿入壳体内部与壳体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路板生产用隧道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加热装置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石墨加热板、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加热电极和第二加热电极,所述石墨加热板和第一温度传感器均固定在壳体上且位于输送装置上端,所述第一加热电极和第二加热电极均固定在所述石墨加热板上,所述第二加热电极的加热功率大于第一加热电极的加热功率,所述第二加热电极设置在靠近壳体中心方向,以左侧的第一电加热装置为例:所述第一加热电极设置在靠近进料口的一端,所述第一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胜有王彬夏瑜钟方毅刘春红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市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